关于我市外商投资企业2008年发展状况的分析与建议

发布时间: 2009-04-15      发布机构:市行政审批局      浏览次数:27     字体:[  ]

体裁分类:统计信息     主题分类: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出现了新特点。最近,市工商局根据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数据及对全市166家外商投资法人企业的调查走访,对我市2008年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发展概况及2008年我市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特点
    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市共有外商投资法人企业166户(其中外商境内再投资企业11户),投资总额67878万美元,注册资本40902万美元,外方认缴25217万美元。2008年我市外商投资企业呈现以下特点:
    (一)从设立登记的数量分析,外商投资企业新发展的总户数、外方认缴额及1000万美元以上大规模企业较去年有所减少,但注册资本却有小幅增长。据工商登记数据显示:2008年1-12月份,全市新设立登记外商投资企业法人12户,其中:合资8户、独资4户(外商境内再投资企业3户),投资总额12593万美元,外方认缴6414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登记户数减少4户,同比减少25%;投资总额减少5704万美元,同比减少31%;外方认缴额减少了628万美元,同比减少9%。我市登记的12家外商投资企业中,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3家,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外方认缴额分别为6599.9万美元、6482.6万美元和4288万美元,登记户数较去年同期相比减少50%,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外方认缴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减少55.1%、5.1%和24.7%。
全市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资本有小幅增长,据工商登记数据显示,2008年1-12月份,全市新增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9990万美元,同比增加1198万美元,增长13.6%。
    (二)从投资主体看,港商投资企业成为我市外商投资经济的主流。从投资来源分布情况看,仍然以香港为主。2008年1-12月份新增港资企业5户,投资总额4283美元、注册资本2708万美元、外方认缴额1811万美元,分别占全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41.7%、34%、27%和28%。预计今后,港资企业仍会持续增加,并长期在邢台外商投资经济中占一定主导地位。
    (三)从投资行业看,新登记企业中外商投资行业仍以第二产业的制造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截至12月,我市新登记企业中投资制造业的有7户,占58.3%;投资总额7439万美元,注册资本5554 万美元,外方认缴2983万美元,分别占新登记企业的59.1%、55.6%、46.5%。第三产业5户,占新登记企业数的41.7%;投资总额5154万美元,注册资本4436万美元,外方认缴3431万美元,分别占新登记企业的40.9%、44.4%、53.5%。根据行业分布的发展趋势,今后仍将以制造业为主体,其中以纺织服装业、机械加工业居多,高端产品生产、研发中心等仍是薄弱环节,长远发展后劲不足,随着外商投资商业、保险银行业的放开,第三产业的比重将呈上升趋势;而第一产业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如养殖业和种植业受灾害天气影响,投资收益期长、技术性较高等风险制约,将呈现较缓慢的发展趋势。
    (四)从投资企业类型看,外商投资的企业类型仍以中外合资经营为主,外商独资经营为次。中外合资企业占据主流地位,1-12月份,全市新登记中外合资企业8户,占58.3%,投资总额7316万美元,占58%;新登记外商独资企业4户,占41.7%,投资总额5277万美元,占41.9%;没有登记中外合作企业。预计今后的发展趋势仍将以中外合资企业为主体,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所占比例将逐渐减少。
    (五)从区域发展情况看,各县(市)区发展不平衡。目前,全市166家外商投资企业主要集中在清河县、宁晋县、桥西区、桥东区、南宫、平乡六个县(市、区),分别为30户、27户、16户、14户、13户、12户,占全市外商投资企业户数的18.1%,16.3%、9.6%、8.4%、7.8%、7.2%。而户数最少的广宗、临西、南和、新河4个县分别只有1户外商投资企业,4个县外商投资企业总数仅占全市外商投资企业户数的2.4%。
    二、外商投资企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一)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势头趋缓。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以来特别是下半年以来,我市外商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冲击,有的外商投资企业缩减生产规模,如德龙钢铁有限公司、邢台旭阳煤化工有限公司;有的外商投资企业减少注册资本,如邢台斯普瑞欣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减少总投资450万元人民币、减少注册资本323万元人民币(其中外方减少投资194万元人民币),目前全市已有2家外商投资企业办理减资手续,减少投资总额556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429万元人民币(其中外方减资300万元人民币),还有3家外商投资企业正在办理减资手续;有的外商投资企业退出经营,今年1-12月份,我市有20家企业因未参加2006年度企业年检被吊销,投资总额9961万美元、注册资本5486万美元(其中外方投资4180万美元),有17家企业未参加2007年度企业年检,已列为拟吊销企业,减少投资总额2735万美元、注册资本1750万美元(其中外方投资1180万美元);有的新上外商投资企业项目因外方投资迟迟不能到位,只能注销,如投资总额1414万美元、注册资本671万美元的邢台华纳汇巨纺织有限公司正在办理注销手续。
    (二)受内、外资企业所得税 "两税合一" 影响,外商投资项目有所减少。从今年1月1日起,国家实施内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 "两税合一" 政策,由于不能在税收方面享受优惠,加之外商投资企业在办理相关手续时比较复杂,部分外商投资企业或项目直接登记为内资企业。
    (三)土地等登记要素影响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进度。企业用地是外商投资企业落户我市进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土地审批程序复杂、周期长、变数大,一些外商投资企业投入资本后无法按协议约定取得土地,影响到企业的建设和运营,不愿再按合同章程的规定投入注册资本。今年以来,全市有2个外商投资项目因土地原因,延缓了落户我市的时间周期。
    三、建议
    (一)抢抓机遇,争取主动,尽快推出涉外招商项目。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推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重要举措,到2010年底,国家将投资4万亿建设一批重点项目拉动内需。这对每个地市都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一是抢抓机遇,尽快筛选一批有投资价值、发展前景好的项目,进行精美包装,对外宣介,吸引外商投资;二是积极引导、支持、帮助企业落实国家和省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快企业自主创新,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建设;三是进一步完善全市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相关配套产业扶持政策,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加快推进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招商引资,争取主动,获取国家资金支持。
    (二)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市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平稳较快发展的助推剂,积极谋划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资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大项目,进一步加快工业化进程,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提升区域经济的实力、活力、竞争力。重点推进建滔50万吨醋酸、旭阳煤化深加工、德龙精品轧辊等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建设。重点做好邢钢30万吨不锈钢、建滔180万吨大甲醇等重大工业项目前期工作。
    (三)引导培育骨干企业,让 "小的变大、大的变强" 。按照龙头企业带动小企业的发展要求,一是引导小企业之间实行兼并、重组、合作、合资等方式灵活经营,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生产规模,提高企业生产水平;二是从产业研讨入手,提高特色产业的竞争能力,延长、延伸产业链条,优化资源配置,在规模化上做文章,在量上占据优势,并从群体规模化向企业规模化转变,通过造就规模企业实现增 "量" ;三是从抓重点项目做大做强入手,提高骨干企业拉动力,搞好系统化的配套服务,推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四是在专业化上下功夫,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向专而精方向发展。
    (四)克服要素制约,进一步完善政策。从工商登记职能角度看,影响外商落户我市的主要因素是占地和环保。针对这一现状,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两个途径进行内部挖潜,缓解土地制约:一是说服投资密度小,效益好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原有土地利用规模上增资;二是加大土地执法力度,对项目土地取得后迟迟没有按照有关土地利用法律、法规开工的,严格执法,依法收回土地或限期开工。同时,建议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并以规范性文件固定下来,在外商投资项目经营用地上给予最大方便,帮助企业尽快取得环评手续,协调相关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行政,最大限度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市生根结果。 

(撰稿人:市行政服务中心工商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