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2021年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发布时间: 2022-03-01 发布机构:市统计局 浏览次数:918 字体:[大 中 小]
体裁分类:统计信息
2021年以来,面对突袭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精准扶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千斤粮、万元钱”生产模式,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全市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稳步增长的运行态势:粮食生产获得丰收,经济作物平稳发展,畜牧业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整个农村经济为全市国民经济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2021年农村经济运行总体态势
全市农林牧渔业继续保持平稳略增的运行态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9.8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农业产值373.2亿元,同比增长1%;林业产值13.4亿元,同比下降25.2%;牧业产值161.9亿元,同比增长14.4%;渔业产值1.4亿元;同比增长33.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9.8亿元,同比增长5.2%。
二、粮食喜获丰收,经济作物平稳发展
(一)粮食喜获丰收
2021年全年粮食喜获丰收,其中夏粮丰收增产,秋粮略减。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55.4万亩,较上年增加10.1万亩,同比增长0.9%,粮食总产量489.44万吨,增加4.2万吨,同比增长0.9%。其中夏粮总产233.2万吨,产量增加6万吨,同比增长2.6%;秋粮总产256.3万吨,产量减少1.7万吨,同比减少0.7%。
(二)经济作物中油料、食用坚果、中成药产量增,蔬菜及食用菌、园林水果、棉花等产量有所下降
油料播种面积为45206公顷,同比增加3216公顷、增7.7%;总产量13.9万吨,同比增加0.52万吨、增3.9%。
食用坚果全市总产量达到6.0万吨,同比增长14.9%,其中:核桃产量2.8万吨,同比增长8.8%;板栗产量为3.2万吨,同比增长20.7%。
中草药播种面积为21874公顷,同比增加3037公顷、增16%;总产量10万吨,同比增长12.4%。增加的主要原因:政府提出“千斤粮、万元钱”政策,引进投资企业,调动种植积极性,种植经济价值高的中草药,如金银花、决明子、王不留、麻山药、蓖麻、柴胡、板蓝根、半夏等中草药材。
蔬菜播种面积5.4万公顷,同比下降3.2%;产量290.6万吨,同比下降4.0%。蔬菜减产原因一是今年雨水较大,部分县市受灾,蔬菜种植时间比往年延后。二是是中蔬集团上年度在威县、清河流转土地种植胡萝卜,收益未达预期,今年没有再种植。
园林水果总产量完成102.4万吨,同比减少3.6%,其中主要品种:苹果产量25.5万吨,同比减少3.4%;梨产量为31.8万吨,同比增长8.6%;葡萄产量19.2万吨,同比减少7.7%;桃产量为7.0万吨,同比增长13.2%;杏产量为6.3万吨,同比减少31.0%;红枣产量8.9万吨,同比减少11.4%。水果减产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今年气候条件不利所致。
棉花播种面积为59368公顷,同比减少24.7%;总产量6.7万吨,同比减少27.3%。减产原因:一是近年来国际棉花行情持续低迷,价格较低,收益下降。二是调整种植结构,改种油料、蔬菜及食用菌、瓜果、桃树、小麦等。三是棉花生产周期长,需要精细管理,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
三、畜牧生产稳步增长,保供给稳物价成效显著
(一)主要畜禽出栏全面增长。今年以来,全市认真落实生猪生产恢复扶持政策,加快养殖场户扩能增养,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有力推动了生猪生产恢复。全市生猪出栏262.9万头,同比增长23.4%;牛出栏19.0万头,同比增长0.9%;羊出栏138.1万只,同比增长4.4%;活家禽出栏6241.6万只,同比增长2.3%,其中活鸡出栏4760.5万只,同比增长2.5%。
(二)主要畜禽存栏结构调整。受市场需求因素影响,2021年底生猪存栏151.3万头,同比增长4.6%;全市牛存栏21.2万头,同比下降0.6%;羊存栏73.6万只,同比增长3.3%;活家禽存栏3426.6万只,同比下降14.7%。
(三)肉产量稳定增长,生牛奶产量增速较快。2021年全市猪牛羊禽肉总产量完成34.31万吨,同比增长15.9%,其中猪肉产量20.85万吨,同比增长28.8%;牛肉产量3.09万吨,同比增长0.7%;羊肉产量1.82万吨,同比增长1%。禽肉产量8.55万吨,与上年持平。全年禽蛋产量45.12万吨,同比增长2.2%;受威县君乐宝奶牛牧场达泌乳期奶牛头数增加和奶牛存栏增加影响,全年生牛奶产量37.55万吨,同比增长13.2%。畜牧业的稳步发展,肉蛋奶产量稳步提升,有效保障了市场的供给,对保民生稳物价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
全市2021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16438元,同比增长10%,比上年增速提高1.7个百分点。
五、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
(一)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影响农业发展后劲。今年全市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1%,比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1.5个百分点。在当前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投资短板比较突出,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管护领域的投资发展缓慢,影响了农业农村持续稳步发展。
(二)去年降雨降温影响秋收秋种,对今年夏粮丰产造成了一定影响。2021年7月、9月、10月持续降雨等不利天气影响,秋收秋种期间,大部分地区土壤偏湿,不利于机械开展田间作业。某些地块积水较重使得前茬作物收获推迟,小麦播期拉长,加之出苗后气温偏高,出现旺苗弱苗并存的情况,对后期小麦田间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生猪价格波动增加养殖风险。2021年全年来,畜禽产品价格持续波动,增加养殖户亏损风险。2021年年初,生猪活猪及猪肉价格处于较高价位,2月份以后一路下滑,持续走低,至2021年10月活猪及猪肉价格降至最低12.75元/公斤和20.86元/公斤; 11月以后稍有回升,活猪及猪肉价格为17.3元/公斤和27.45元/公斤,较年初下降50.65%和49.28%,部分养殖户处于亏损状态,影响了生猪产业的持续发展。
六、对策建议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产性、生活性、生态环境性基础设施建设蕴藏着巨大潜能和需求。要以农村水、电、路、气、房、信息“六张网”建设为重点,打造农村基建升级版。要坚持规划引领,高起点编制,分类化推进,项目化实施。要加大政府投入引导力度,创新方式,加大投入,加强整合。要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农村基建,搭建投融资平台,吸引工商资本“上山下乡”。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合力破解难题,着力营造大建设、大推进的良好环境,为升腾全市发展气场作更大贡献。这方面隆尧县的做法值得借鉴推广:2021年6月,隆尧县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扶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财政补助、贷款扶持等多方面推进的实实在在具体政策,强力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二)精准做好服务。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成立服务专班,点对点做好农业科技服务和生产组织服务。运用广播电视、微信、QQ、手机APP等媒介,及时发布农业科技技术信息,开展在线技术培训和远程指导服务。尤其是针对今年冬小麦旺苗弱苗并存等关键问题,适时组织专家、干部、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查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做好实地指导。
(三)加强畜禽养殖生产流通监管,最大限度降低养殖风险。一方面要认真贯彻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等政策,另一方面要组织力量,认真研究”猪周期”(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是:肉价高--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提早发出预警信号,防止养殖户盲目的追涨惜售与恐跌滥杀,化解这种周期性波动,并通过各种扶持、鼓励措施,发展生猪的规模化生产,增强养猪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避免生猪周期性大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