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协邢台市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18-01-26      发布机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浏览次数:6     字体:[  ]

体裁分类: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           

 

                     是否同意公开:同意
                                     办理结果:B
邢发改提案字〔2017〕第22号
 
对政协邢台市十三届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第2号提案的答复
 
中国民主促进会邢台市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 "加快邢台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提案中深入分析了我市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宝贵建议。我委经过认真学习研究,认为贵单位提出的建议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结合贵单位提出的宝贵意见,我委就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将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化解过剩产能
按照国家和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我市钢铁、煤炭、玻璃、焦炭等行业去产能工作, 2017年压减炼钢产能60万吨、煤炭产能423万吨、玻璃产能260万重量箱、焦炭产能60万吨、关停7台、9万千瓦煤电机组,2017年底全面完成 "6643" 工程任务,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 "十三五" 钢铁、煤炭产能压减任务综合运用法律、技术手段,强化环保、土地、水资源等指标约束,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倒逼钢铁、煤炭、焦化、玻璃等过剩产能退出。加强造纸、焦化、氮肥、石油化工、印染、农副产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等10大水污染严重行业治理,推动落后产能全部退出市场。大力推广钢结构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消化一批存量产能。指导我市钢铁企业以东南亚、西亚、非洲、中东欧等国家为重点,开展项目洽谈和对接,力争促成一批国际产能合作项目,转移一批优势产能。
二、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为加快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我委起草了《邢台市贯彻落实河北省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的实施意见》。围绕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大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度,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打造河北传统产业升级版。引导钢铁制造业与 "互联网+" 融合发展,实施钢铁企业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制定钢铁生产全流程 "两化融合" 解决方案。振兴邢台汽车产业,着力发展中重型载货车及特种车新能源汽车、专用车和汽车零部件四大汽车领域,加快推进长征邢台汽车科技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河北红星汽车研究院、清河御捷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研发能力。推进建材工业玻璃做深、水泥做专、传统工艺做特,重点发展新型玻璃行业,抓住机遇发展资源深加工生产行业。加大对新药研发的投入力度和制药企业GMP升级改造,推进医药工业做大做强。支持纺织服装工业走品牌化、国际化路线,积极调整纺织染整结构,开发高、精、深产品。依托恒进纺织、宁纺集团、润园纺织等棉纺织龙头企业,积极推广使用新型高效节能技术设备和先进工艺,提高棉纺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加快食品产业优化升级,引进知名品牌与培育本地品牌相结合,推进加工、配套和营销网络一体化布局,建设辐射冀中南的区域性饮料生产基地提升食品产业竞争力。
三、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市出台了《邢台市发展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邢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十三五" 规划》等支撑性文件。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机遇,着力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大幅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实施 "大智移云" 引领计划,培育壮大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卫星导航、关键电子材料及新型元器件等产业。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步伐,培育健康产业经济新动力,开发具有临床需求的创新药物和生物制品。加快发展光伏光热、大型风电、高效储能、分布式能源等,突破风光互补、先进电池、高效储能等新能源技术瓶颈,提升新能源产品经济性和应用比例,加快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加快建设邢台光伏产业基地,以晶龙等企业为依托,进行光伏太阳能电池组件扩规模、上水平。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我委起草了《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供给、新需求,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质量和效益,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和持续动力。重点发展物流云、供应链管理、无水内陆港口物流、铁路货运、航空货运、内陆港保税物流、冷链物流等领域。加快推进重点支撑项目,有效整合海陆空物流资源,提升邢台枢纽节点的服务水平,构建物流配送核心网络。重点发展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以及金融信托与管理、金融租赁、财务公司等金融业态。结合我市产业布局特点,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发展研发与试验、专业技术服务、科技交流及推广、工业设计、众包设计研发、节能环保及技术推广应用、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业。
五、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为主要方向,找准定位、抓住关键,着力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努力实现农业结构调整有新成效、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活力进一步释放。继续推进农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基本粮食良田建设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构建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协调发展模式。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为平台,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农字号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区。健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协同推进机制,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扶持政策,积极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城乡防洪和供水保障能力;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提高口粮生产安全;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六、积极创优发展环境
进一步优化我市发展环境、释放发展活力,我委代市委、市政府起草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从优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投资环境、诚信环境、市场环境、人才环境等6个方面全面提升我市经济发展环境。重点抓好重点领域简政放权力度,深化政务公开,推进综合执法改革,进一步规范涉企检查行为,建立项目审批 "绿色通道" , 认真实施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扩大非国有资本投资领域,精简审批前置条件,招商项目全程服务,优化投融资服务体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转变市场服务理念,减轻企业负担,加强创业教育培训,规范市场秩序和交易行为,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等工作。
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依托企业,联合高校和研究院所,在现有基础上,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加快推进邢台市现代产业研究中心和产业创新示范中心建设,培养多层次的创新人才队伍,完善创新主体的激励机制。按照京津研发+邢台制造产业协作模式,加强与京津知名产业园区、企业总部、科研院所校的合作,采取一区多园、总部-孵化基地、整体托管、创新链合作等模式,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和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加速推进 "互联网+" 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打造新常态下,我市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充分发挥互联网开放融合优势,建设一批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创新工厂、创客空间、社会实验室等众创空间。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科技转化为核心、优化评价为保障,加快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为创新发展提供更为宽松和优越的环境。
八、强化项目建设力度
突出抓好对全市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支撑项目,重点加快邢台县红星汽车动力锂电池生产基地、开发区朗科自动化设备工业机器人、沙河市中显智能科技裸眼 "3D" 显示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抓好平乡县天富童车生产、南和县华兴饲料宠物食品扩建工程、临西县华源轴承生产等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积极推进邢台县移联网信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发区中铁物流集团飞豹物流港、桥东区万达广场等一批重大服务业项目实施。要求各县市区也都要抓一批带动和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县级重点项目,实现市本级和市县两个轮子一起转,市县两级联动,实现项目建设突破。
九、提高生产要素保障能力
优先将土地、资金、资源、市场等要素向省市重点项目倾斜支持。市和县年度土地指标要优先保障市重点项目。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扎实推进土地增减挂钩,促进土地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积极争取新兴产业发展资金,目前落实邢台移联网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列省重点项目、到位省预算内物流专项建设资金480万元,电子商务结算资格确认等政策正在沟通中;争取到位2017年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2个项目,共计580万元;争取到位2017年物流专项建设资金省预算内投资计划5个项目,共计2100万元(含省直单位在邢台市柏乡县1个项目360万元),列全省第1位。生产要素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邢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7年7月28日
 
 
领导签发:赵昌晶
联系人及电话:关延鑫  3288030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