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对政协邢台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516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发布时间: 2018-05-21 发布机构: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2 字体:[大 中 小]
体裁分类: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主题分类:科技、教育
是否同意公开:是
邢教提案字〔2018〕第109号
对政协邢台市第十三届委员会
第二次会议第516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邢台市文广新局:
王俊华委员提出的关于《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相结合的建议》收悉,现提出如下会办意见: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精髓,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道德情操,市教育局一直把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系列活动作为重要的教育教学内容,其中就包含了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且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到校本课程建设体系中。选择国学经典和优秀古诗词中适合中小学生的经典文化内容作开发校本课程,目前,大部分中小学校都开发了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校本教材,如宁晋县的《汉字书写》、邢台一中的《宋词名家精选》、内丘县第三中学的《对联文化与欣赏》、邢台县马河中学的《篆刻艺术》等。
二、积极推进 "家乡文化进校园" 活动。从2015年开始,市教育局结合创建
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我们设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专业。如内丘县职教中心弘扬邢窑白瓷文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建设美术绘画(邢白瓷方向)特色专业。目前,该校已建成邢白瓷培训基地、邢白瓷研发中心、邢窑白瓷技艺体验馆,基本形成了 "产、学、研、训 "一体化格局。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余名,在校生565名,为推动全县邢白瓷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邢台学院建有邢台市邢窑研究所。邢台学院定位于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建立与区域对接的学科结构,为当地培养研究邢窑文化的应用型人才。今后将继续指导我市各级各类院校开设与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课程或专业,设置相关的研究部门,让中华民族的这一瑰宝不断传承和发扬。
三、以社团活动为载体传播传统文化。我们加强了中小学校社团建设,目前每所学校社团至少达十几个,多的达80多个,社团活动涵盖书法、古筝、扇子舞、扇鼓、太极拳、剪纸、编织,布艺、竹竿舞等传统文化内容。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感悟传统文化,时刻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提高综合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平乡县由县财政出资为每所学校聘请了梅花拳专业教师,使 "梅花拳" 走进了中小学课堂。
四、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一是与经典诵读、创建文明校园和书香校园等主题活动结合,引导他们学习传统文化;二是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三是抓好篆刻艺术进校园工作。早在2015年,市教育局就印发了《关于在全市学校开展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篆刻艺术进校园" 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确定了110所试点学校,以点带面推动活动逐步展开。同时加强师资建设,举办了全市中小学校 "篆刻艺术进校园" 主题实践活动师资培训,来自各县市区和市直学校的135名美术教师参加了培训。我们推荐篆刻在100余件作品在省评中获奖,邢台市教育局被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授予优秀作品质量奖。这些活动的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受到了社会和广大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领 导 签 发:
联系人及电话:贾江波 2230108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