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协邢台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19-05-28      发布机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浏览次数:98     字体:[  ]

体裁分类: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主题分类:其他           

邢发改提案字〔2019〕第1号
孔祥锋委员:

按照市政府领导批示精神,我委对《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提案(邢台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3号提案)答复如下:

为了更好促进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您提出一些发展新思路,一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二是提升特色产业集群竞争力;三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四是建立竞争合作机制;五是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我委认为措施针对性强,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良方,也与我市正在实施的许多举措不谋而合。

  我市2018年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县域经济总量占我市经济总量的80%以上,在我市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县域经济发展。2018年我市紧紧围绕国家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结合邢台实际,在农业现代化、工业转型升级、城镇化建设、大气污染治理、扶贫攻坚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县域综合实力不断壮大,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2.6亿元,生产总值完成1751.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61.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14.2:47.7:38.1调整为15.0:42.4:42.6,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7%。装备制造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到4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79元,增长8%。

(二)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园区建设提质增效显著。

坚持稳粮、优经、扩饲的总思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2018年粮食总产538.8万吨,超额完成470万吨计划任务;棉花、蔬菜、油料、中药材分别达到122.7万亩、115.3万亩、83.6万亩、50万亩,同比分别增1.9%、0.2%、3.2%、2.9%。优质饲草料作物达到18.1万亩,同比增11%。农业园区建设质量大幅提升。3家省级园区(宁晋九河、临城凤凰岭、威县)被列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后备园,11家农业园区被省列为精品园区打造对象,其中,临城凤凰岭现代农业园区内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宁晋九河现代农业园区内河北玉星有限公司成功申报省级农产品出口基地。新上报省级农业园区4家(清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临城五龙现代农业园区、隆尧柏人休闲农业园区、柏乡牡丹产业园区)。

(三)项目建设持续加力,经济发展后劲十足。

全年200项市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400亿元,超额完成计划目标;46项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3.1亿元,占年计划的156.2%。100个计划新开工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开工率100%,石药集团宁晋生物科技产业园等85个产业项目竣工投产。邢和铁路、环城公路建设加快推进,107国道改线项目、340改造项目、342改造项目均获省发改委批复。实施市级以上重点项目215个,总投资1532.9亿元,晶澳太阳能、好孩子北方基地等重大产业项目竣工投产。邢台机场完成立项,邢和铁路动工,南水北调17个县(市)水厂基本建成,西线引黄工程竣工;邢台热电联产项目开工建设。

(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成效。

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31.16亿元,同比增长11.6%,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实现利税134.45亿元,同比增长20.1%。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纺织服装、新能源、钢铁、煤盐化工、新型建材等七大主导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03.42亿元,实现利润112.77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0.1%和83.9%。

1、装备制造产业。规模以上企业543家,已形成包括交通运输设备、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金属制品等5个大类、31个中类、44个小类、500多种产品的门类比较齐全、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产业体系。中钢邢机冶金轧辊产能达到世界第一规模,产品品种全球最全,产销规模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国内市场综合占有率接近50%,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流动站。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大型石油钻井设备、500KV超高压交联电缆、磁浮交通与轨道交通新型导电体、螺纹和螺旋钻机、精锻胀断连杆等在国内、省内占有重要地位。宁晋建立了国家级特种电线电缆检测中心,临西建立了河北省轴承产业研究院及省级轴承检测中心,平乡建立了河北省自行车产业研究院,临城建立了河北省水泵产业技术研究院。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方面,现有汽车整车生产企业10家,有载重车、乘用车、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四种类型,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近300家,清河建立了河北省汽车产业研究院。2018年,我市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2.5亿元,实现利润24.5亿元。

2、食品医药产业。食品工业,主要有方便食品、肉制品、乳制品、淀粉及深加工、精制食用油、食用菌、米面加工等行业,现有各类食品加工企业3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0家。主要产品年生产能力:方便面130万吨、挂面80万吨、鲜冷藏冻肉7万吨、乳制品2万吨、精制食用植物油10万吨、加工转化玉米150万吨。涌现出今麦郎食品、金沙河面业、玉锋实业、光明食用菌等一批在国际、国内占有重要地位的龙头企业,拥有华龙、今麦郎、富岗、金沙河、绿岭、玉锋等6个驰名商标,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4家,隆尧建立了河北省食品产业研究院。2018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7.9亿元,利润14.9亿元。医药工业,以生物制药、中药、原料药加工为主,主要产品有胶囊、片剂、颗粒剂、丸剂、合剂等,规模以上企业31家,有恒利、国金、万邦复临、君临、赛克、扁鹊等一批通过国家GMP认证的重点企业。2018年,医药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4亿元,实现利润6.5亿元。

3、纺织服装产业。已形成棉纺织、毛纺织、印染、服装、羊绒及羊绒制品、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针织品、化学纤维等相对齐全的产业格局。纺织服装规模以上企业191家,全市拥有棉纺纱锭370万枚,年纺纱能力30万吨,拥有布机1.78万台,其中无梭织机3500台,年织布能力2.76亿米;全市年印染布能力1亿米、服装加工能力2.6亿件;毛纺织,拥有梳绒机3万台,粗纺羊绒纱生产线150条,精纺、半精纺纱锭6万锭,全自动电脑横机4000多台,是全国最大的羊绒原料精梳基地、重要的羊绒制品基地。纺织服装行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河北省著名商标25个及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品牌,涌现出宁纺集团、邢台恒进、童泰婴幼儿服饰、宇腾羊绒、宏业羊绒、红太羊绒等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和一批具有“专、精、特、新”优势的中小企业。2018年,纺织服装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0.7亿元,实现利润5.9亿元。

4、新能源产业。主要有光伏太阳能电池、光热设备、风电设备、生物质发电等行业,规模以上企业7家。光伏太阳能电池行业拥有“晶体生长—切方—切片—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完整产业链条。晶龙集团是世界最大的晶体硅生产基地、世界最大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商,年产晶体硅2万吨、硅片5G瓦、太阳能电池6.5G瓦、组件6.5G瓦,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等技术始终保持业内领先水平,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有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流动站。中钢邢机、河北月山重工、华宇法兰分别研制开发了风力发电机主轴、机架、叶片、基座、法兰等。三环太阳能公司成长为华北最大的太阳能集热器生产商。我市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太阳能建筑城”,邢台经济开发区被科技部命名为“国家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工信部命名为“国家太阳能光伏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8年,新能源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7亿元,实现利润8.2亿元。

5、钢铁工业。截止2018年底,有钢铁冶炼能力的企业4家,分别是邢钢、德龙、德普、吉泰,比2012年减少6家。全市炼铁产能761万吨、炼钢产能711万吨,分别比2012年减少324万吨、346万吨。邢钢是全国重要的特钢生产企业,已成为国内品种最多的工业用高端精品线材生产企业和河北省仅有的特钢线材生产企业,钢铁行业高新技术企业,以生产高速线材、棒材等制钢母材为主,炼铁产能241万吨、炼钢产能306万吨,建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有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流动站。德龙钢铁是国内重要的板材生产企业,企业能耗、水耗、环保治理在全国领先,产品以生产板材、带材为主,炼铁产能273万吨、炼钢产能240万吨。2018年,钢铁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7.6亿元,实现利润22.1亿元。

6、煤化工产业。我市是河北省煤化工产业基地,建成旭阳、建滔两个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旭阳建立了河北省煤化工研究院。规模以上企业6家,有焦化能力的企业4家(旭阳、建滔、邢钢、三阳),焦炭生产能力743万吨,煤焦油深加工能力50万吨,甲醇50万吨,苯加氢30万吨,炭黑70万吨,醋酸40万吨,环己酮10万吨。2018年,煤化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5.8亿元,实现利润24.4亿元。

7、建材产业。主要有玻璃、水泥、非金属矿开采及深加工、新型建筑材料等,规模以上企业94家。全市共有浮法玻璃生产线43条,平板玻璃生产能力1.76亿重量箱,约占全国产能20%,可生产中空玻璃、钢化玻璃等各类玻璃深加工产品1000余种、深加工率达到40%。沙河市是我国玻璃生产最集中的地区,建立了沙河玻璃研究院,拥有安全、长城、迎新、德金等12家大型浮法玻璃企业,建有全国做大的日产1300吨玻璃窑炉,沙河市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玻璃产业基地”、“中国装饰玻璃基地”、“中国玻璃城”等称号。我市有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13条,熟料生产能力989万吨,粉磨能力1685万吨。2018年,建材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3.4亿元,实现利润6.2亿元。

(五)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邢台市年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县域重点产业集群已发展到42个,主要集中在设备制造、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电线电缆、汽车配件、食品加工等行业,生产企业达7000多家,其中年营业收入超百亿的产业集群有10个,临西县轴承产业集群172.6亿元、隆尧县食品产业集群231.1亿元、宁晋县电线电缆产业集群171.1亿元、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集群103.3亿元、平乡县自行车产业集群129.6亿元、清河县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247.3亿元、清河羊绒产业集群286.8亿元、沙河玻璃产业集群(管件)374.7亿元、邢台县煤化工产业集群201.7亿元。有隆尧食品、广宗自行车(童车)及零部件等17个营业收入30—100亿元产业集群,有任县机械制造、巨鹿棉纺织等14个营业收入5—30亿元产业集群;从县域看,我市每个县(市)均有1个以上产业集群,已经实现县域全覆盖。

(六)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基础更加牢固。

县城建设三年行动顺利推进,527项重点工程完成投资200亿元、增长24%。内丘苹果小镇、柏乡牡丹小镇等8个小镇入选省百个旅游特色小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扎实开展,清理积存垃圾446万立方米,改造农村厕所30.2万座。

(七)脱贫攻坚工作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果。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核心退出标准,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经国家、省验收考核后,我市威县、平乡县、南和县、临西县、内丘县、任县6个县正式退出国家、省贫困县序列,退出数量居全省第一位。省下达我市4910户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已全部竣工,提前完成任务目标。在全省率先将所有符合条件的8.4万余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进一步提升了贫困人口脱贫质量和水平。

二、下一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发展以设施农业、装备农业、高新农业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产出率和规模效益。把握市场需求和农业发展的方向,积极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养,引进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和适用技术,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力争形成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带、产业区。同时,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积极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和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工业化发展和农民转移就业、增加收入开辟更大的空间,为工业反哺农业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础。

(二)积极推进城镇化

把县城建设作为推进农村人口转移的首选点和城乡一体化的结合点,大力推进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提升县城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加快重点小城镇建设,打破城乡界限和区域限制,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科学地引导城镇化建设,逐步形成主城区—中心镇—农村新社区—新村庄梯次分明的规划体系。加强乡镇驻地开发建设,加快建设一批优势明显、独具特色的示范乡镇和特色小镇,形成辐射拉动作用,引导农民逐步向城镇集中。

(三)抓好园区建设

坚持规划先行,不断完善并严格落实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把经济开发区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结合,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工程。强化规划落实,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做到有序开发、分步实施,严禁随意变更,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以保证经济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经济开发区建设同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统筹推进经济开发区道路、供排水、污水处理、供电、供气、供热、通信、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市现有基础设施与经济开发区的共享和衔接;把增投入、上项目作为经济开发区推进产业聚集、延伸产业链条、打造未来产业优势、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举措,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在建一批、开工一批、争取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根据经济开发区产业定位和产业布局,谋划和储备一批带动力强、支撑作用大的项目,逐年、分步实施,提高后续发展能力,增强发展后劲。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探索加快开发区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改革创新,打造新常态下发展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模式。

(四)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

围绕加快构建有邢台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以落实结构调整和产业振兴为重点,坚持在扩大增量中调整提升,以经济开发区为载体,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改造升级现代装备制造和煤化工两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钢铁、建材、纺织服装、食品等四大传统产业,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努力促进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的实力、活力和竞争力。

抓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是坚持用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把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推向深入,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二是抓好国家贫困县摘帽抽查验收准备工作。严格按照贫困县摘帽7项标准,全面查漏补缺,确保4个国定贫困县顺利退出贫困县序列。三是完成剩余减贫任务扫尾工作。加大对剩余贫困人口的帮扶力度,做好全面扫尾工作,确保高质量地完成我市减贫任务。四是补齐非贫困县、非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短板。在政策制定、资金分配、力量摆布等方面,加大对非贫困县、非贫困村脱贫攻坚支持力度,确保非贫困县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五是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继续加大产业就业扶贫力度,进一步创新政策兜底保障机制,持续提高脱贫质量。六是建立健全防贫机制。针对低收入非建档立卡户和已脱贫户,进一步强化精准防贫和防止返贫政策措施,为贫困群众提供稳定的增收保障,确保“边缘户”不致贫,脱贫户不返贫。

  邢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9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