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协邢台市第十四届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第58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1-11-08 发布机构:市行政审批局 浏览次数:122 字体:[大 中 小]
体裁分类: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
是否同意公开:是
办理结果:A
邢批提案字〔2021〕11号
对政协邢台市第十四届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第581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李东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组建企业市民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之举,是降低制度成本、放大政策红利的重要抓手。邢台市从培育、打造威县“改革名片”入手,坚持抓点、扩面、升级“三步走”,不断深耕行政审批改革,完善审批管理制度,2014年11月,威县成立全省首家审批局;2016年9月,县级行政审批局实现全覆盖;2017年4月,市行政审批局正式组建,51枚印章变1枚。在此基础上,为充分发挥审批集中改革的制度优势和改革效应,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邢台市统筹推进了“一窗受理”、“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一张网审批”、“企业上市精准辅导”、“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受理、勘验、审批三分离改革”等多项改革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行政审批“链条式”划转。为避免因事项划转不完整使审批局成为“打印机”,将审批前的备案、上级审批前的初审、相关收费项目等连同行政许可事项一并划转至行政审批局,对确因特殊工作需要等无法集中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办理的事项,实行“入驻式”集中管理。并按照政务服务标准化改革要求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确保各类政务服务场所审批服务标准统一规范。
二、审批服务“互补式”融合。针对审批局在服务覆盖面上的“先天不足”,探索将房产交易、不动产登记、“五险一金”、公积金、金融、信贷、相关中介服务,通过单位或企业在政务服务大厅派驻人员、设置办事点,或是对接政务平台、设置移动终端等方式,实施服务的相对集中。目前,威县、南和县等基础条件较好、大厅面积较大的县(市)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市级也将在新的政务服务大厅建成后,进一步扩宽服务领域和服务链条,让群众享受到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三、政务审批“一窗式”受理。一是打破原来按部门模式设立的政务服务模式,变“多窗口、分别受理”为“一个窗口、综合受理、一口清”。将各级行政审批局的多个办事窗口优化整合为一个“综合受理窗口”,企业群众办理各项事项,只需到 “综合受理”任意一个窗口,办理或咨询结果全部由一个窗口送达,做到“一口进、一口出”,同时进一步落实完善首问负责制、一次性书面告知、限时办结制,做到咨询办理可查询、可追溯,事项“一次结”、“一口清”。同时推出了“申请材料”和“办理结果”免费双邮递服务,进一步方便企业群众办事,降低群众办事成本。二是全面实施“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送达)、独立勘验评审”的“受理、勘验、审批”三分离审批模式,实现前台综合受理“一口进、一口出”,后台分类审批工作室与行政相对人“隔离”“不见面”,对需要现场踏勘的项目实行独立集中踏勘,构建依法审批、廉洁审批的体制机制,既提高了受理出件审批效率,又有效规避了廉政风险。
四、审批监管“无缝式”衔接。为确保审批与监管有序衔接,制定印发《邢台市“审管互动”实施方案》和《审批事项监管清单》。一是实行“点对点”信息交换。审批事项通过一体化平台或相关垂直专网办结后同步将数据传输至审批监管互动平台,监管部门通过审批监管互动平台获取审批结果并开展相应监管工作,确保所有审批信息2小时内通过一体化平台推送至监管部门,实现审批与监管信息实时推送共享。二是坚持“面对面”研究会商。即对于一些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社会影响面广的事项,由审批局与原审批部门共同研究,确保依法、规范实施审批。三是实施“全过程”协同监管。即对一些与监管直接相关的事项,由审批局协商相关职能部门派出专门人员参与审核审查全过程,便于工作衔接。
五、服务企业“无障碍”倾诉。市县审批系统全部成立“服务企业审批倾诉专窗”,增添零距离、无障碍建议新渠道。统一上线“邢台企业审批服务倾诉小程序”,与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块三位一体,线上线下并行受理解决企业群众在办理审批业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堵点问题。按照“属地管理优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企业反映问题“分类办理、三级响应”机制,将企业建议收集工作延伸到乡村,各级各部门通力配合,织密起企业审批服务“一张网”。
衷心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以审批服务再提升为抓手,提振精神、鼓足勇气,用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让企业群众更多地体验到改革的步伐、感受到改革的温度、享受到改革的红利。
2021年11月1日
领导签发:胡海鹰
联系人及电话:张风华18003290607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