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协邢台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65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3-04-06      发布机构: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浏览次数:140     字体:[  ]

体裁分类: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主题分类:商贸、海关、旅游           

邢台市文化广电和旅游

             

       是否同意公开:(是)

办理结果:(A)

邢文广旅提案字[2023]第35

 

对政协邢台市第十四届委员会

次会议第652号提案的答复

 

孙密申委员

提出的关于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我局领导对此件十分重视,召开局长办公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出解决方案。现答复如下:

邢台历史悠久、区位优越,西倚太行,东邻齐鲁,北连京畿,南通中原,为商代故都、邢国故地,曾四次建国(邢侯国、赵国、常山国、后赵国)、五次定都(商朝、邢侯国、赵国、常山国、后赵国),拥有3500余年建城史,历史文脉源远流长,自然风光奇丽多姿,有着“五朝古都、十朝雄郡”之称。

 一、推动文旅项目建设情况

2022年,共谋划推进新建、续建文旅项目102个,总投资233.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1.09亿元,年内计划投资30.21亿元,截止12月底已完成投资28.71亿元。开发打造了东良舍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天然居京剧农庄、浩盛晴生态小镇等一批农业+旅游项目,官帽山农业康养旅游生态小镇、内丘县和隐山居项目、金花银岭康养特色美丽乡村项目等一批旅游+康养项目,红色教育拓展研学基地及共享窑洞项目、马岭关明长城文化公园*青少年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一批旅游+教育项目,内丘县安梦里农旅科技产业园、邢台天泽海洋文化科普基地项目等一批旅游+科技项目,宁晋县泥坑酒文旅产业园1916宁晋商街项目、今麦郎工业游、德玉泉工业游、远大阀门博物馆项目等一批旅游+工业项目。

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市先后建成邢台市博物院,改造提升了邢台市群艺馆、南和区图书馆、南和区文化馆、临西县图书馆。内丘县邢窑博物馆、邢窑遗址博物馆、邢瓷文化体验馆、南宫市文化艺术中心、清河县图书馆、新河县新河之窗展馆等一批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对外开放。平乡县文化场馆综合体、临西县文化广电艺术中心、宁晋县文化艺术中心、巨鹿县多馆合一正在加紧建设。

目前全市有市级公共图书馆和群众艺术馆各一个。县级公共图书馆18个,文化馆18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01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258个,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按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要求,加大图书馆分馆、文化馆分馆建设,累计建成84个图书馆分馆和70个文化馆分馆,部分图书馆分馆和总馆实现通借通还。随着公共文化设施的完善升级,我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得到优化,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三、承办旅发大会进展情况

第六届旅发大会初步定于9月中旬举办,由信都区主办,襄都区、南和区、任泽区联办,邢东新区和开发区参与举办。大会围绕太行山区和城市近郊文旅资源,谋划覆盖全域贯穿全年的系列主题活动,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以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方式举办,体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办会思路。从以往的项目观摩为主转变为现有精品文旅资源市场宣传推介为主,重点推介我市文化资源、旅游产品、精品线路,预热我市文旅消费市场,从以往的项目建设为主转变为旅游要素的配置完善为主,按照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构建我市文旅消费市场体系,培育龙头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叫响中国牛城、美丽邢台城市品牌。

四、注重文旅融合发展,抓好重点项目示范

在加快文化旅游等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创新落实"文化创意产业+本地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思路,作为邢台市文化产业长远发展重点,努力实现厚培文化产业发展土壤、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双丰收"。截至目前,着眼"文创+工业",积极引导各级政府及部门、高校院所与德龙钢铁有限公司、河北灵牛文化创意集团等企业开展合作,建成了德龙钢铁文化园、"静"酒店等一批文创旅游场所,实现文创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服务"一条龙"健康发展;着眼"文创+新兴产业",带动数字经济、网红经济等新业态和传统产业融合发展、赶超发展,打造了抖音号、虚拟动漫网红,销售文创产品、食品;着眼"文创+中医康养",发展康养文创衍生品,推出了扁鹊沙疗罐疗等一系列特色文创产品,提升了中医康养品质。

 

 

 

 

202343    

 

 

 

 

 

 

 

 

 

 

 

 

 

 

领导签发:冀胜利

联系人及电话:李永高 2277303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