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小麦生产情况
发布时间: 2010-12-03 发布机构: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4 字体:[大 中 小]
体裁分类:公告公示 主题分类:农业、林业、水利
近日,市农业局组织市小麦专家顾问组以及各县(市、区)农业技术干部,对我市麦区进行了全面考察。从考察结果看,今年我市小麦苗情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突出表现在:播种基础好、小麦长势均衡、群体足、个体壮、叶龄适中、壮而不旺,为夺取明年夏粮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体分析如下:
一、小麦播种基础好
尽管今年秋作物收获较晚,但由于秋季降雨量充沛,土壤墒情好,秋收机械化水平提高等因素,并未对小麦适期播种造成不利影响,小麦播期适时集中,播种基础较好,呈现以下七个特点:
(一)小麦播种面积增加。靠国家鼓励种粮政策的拉动,以及商品粮价格居高不下的刺激,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较高,全市小麦播种545.44万亩,较去年增加11.46万亩。
(二)播种底墒充足。由于秋季降雨量较大,播种期墒情较好,全市趁墒播种面积520万亩,占播种面积的95%以上,加之出苗期天气晴好,气温较高,今年出苗情况较好。
(三)全面推行 "两晚" 技术,适时麦面积大。今年,我市进一步加大 "两晚" 技术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的觉悟程度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在今年特殊情况下,全市夏玉米收获集中在10月4日~10月8日收获,5天之内基本完成,较常年晚收5~7天,充分挖掘了玉米增产潜力;小麦基本实现适期播种,自10月5日开始播种,播种高峰在10月8日~14日,15日以前适时麦面积达535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98%以上。
(四)品种优、底肥足。全市主要品种为济麦22、良星99、良星66、藁优2018、石麦15、邢麦6号、石新828等优良品种;底肥施用量较足。各地根据本区域的土壤养分状况、产量指标制定了小麦配方施肥方案,积极指导农民科学施肥,磷肥、钾肥、微肥全部做基肥施用。高产麦区氮肥一般用50%作基肥,50%作追肥;中低产麦区氮肥一般用60%作基肥,40%作追肥。
(五)整地、播种质量明显提高。秸秆还田、旋耕质量、精细整地、亩播种量及播种深度等多方面都较前些年有明显改观,小麦出苗齐全,长势健壮,缺苗断垄现象显著减少。
(六)播后镇压面积大。我市玉米秸秆除部分用于青贮外,大部分直接还田,秸秆还田量大,易造成小麦种子种在秸秆上,影响出苗质量,降低出苗率,影响产量;有的地块整地质量差,坷垃较多,影响了播种质量;也有的抢墒播种,墒情稍有不足,影响出苗质量。播后镇压能明显改进上述不足,提高抗旱能力,有利于争取播后管理的主动。因此今年我市做为一项重大技术措施进行推广。各地农业部门加大种麦技术宣传培训力度,通过广播、电视专题讲座、印发宣传册等手段,大力推广播后镇压等技术,全市播后镇压面积达到90%以上,为培育冬前壮苗打下了基础。
(七)物化投入增加。今年化肥价格较稳定,目前粮食价格较高,广大农民投入积极性增加,投入稳中有升,并且结构更趋合理。
二、今年冬小麦苗情特点
根据田间实地考察,我市小麦苗情形势总体可概括为:长势均衡,群体足、个体壮、叶龄适中、壮而不旺,为近年来冬前苗情最为理想的。具体表现在:
(一)一、二类苗面积大。全市一类苗面积290.1万亩,二类苗面积197.4万亩,一、二类苗总面积487.5,占播种面积近90%,特别是一类苗较去年增加231.6万亩,占播种面积的53%。
(二)苗情均衡一致。由于今年由于播种基础好,小麦播期集中,适时麦面积大,加之冬前气温较常年偏高1-2℃,利于小麦生长。据考察结果,小麦苗龄普遍为4叶至5叶一心,长势十分均衡,苗情一致,旺苗和弱苗面积小。
(三)群体足,个体壮。今年小麦亩播种量普遍增加,根据调查,播种量一般在25~30斤,基本苗为25~28万,亩总茎数在70~75万,单株分蘖2~4个,次生根4~6条,个体发育健壮,分蘖正常,次生根生长量较多,个体发育情况在近几年中是最好的。
三、当前麦田旱情及下一步管理措施
小麦播种后,我市出现较重旱情。据气象台提供的数据,10月份,全市平均降水量为5.6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8成,11月份,全市没有有效降水,较历年同期偏少10成。据11月下旬各县气象站点土壤水分测定结果,未浇水麦田10~2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在60%以下,存在旱情。
旱情出现后,市农业局迅速发动各县(市、区)农业局组织农民进行抗旱,12月1日,市农业局以紧急明传电报的形式转发了《河北省农业厅〈关于浇好麦田封冻水的紧急通知〉》的紧急通知;市政府刘大群市长非常关注麦田抗旱工作,根据刘市长指示,我局组成两个抗旱督导组,深入重点麦区,田间地头指挥浇水工作,协调浇水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根据市气象局提供的降温预警,市局农业专家又通过《邢台新闻联播》向农民提出了浇冻水注意事项。截至目前,我市麦田浇冻水工作进展顺利,浇冻水面积达440万亩,占播种面积的80%以上,基本可以确保全市主体麦田安全越冬。
在下一步管理上,一是未浇冻水麦田可视天气情况慎重浇水,浇水尽量安排在中午以前,确保田间不积水,夜间不形成结冰。二是搞好冬前划锄。冬前划锄既有保墒增温效果,又可消灭杂草。麦田在浇过水后,要及时进行划锄,以破除板结,通气保墒,促进根系和幼苗健壮生长。三是搞好冬前镇压。冬前镇压可以破碎坷垃,弥合裂缝,增温保墒、控旺促壮,应在晴好天气、上午10点以后、无霜冻时进行。对于旋耕和秸秆还田导致土壤悬松以及耕种粗放、坷垃较多的地块,一定要进行冬前镇压,防止冬季死苗。此外,对于个别播种过早、播量过大、有旺趋势的麦田,可采取中耕、镇压,控旺转壮,保苗安全越冬。四是搞好冬闲培训。利用冬闲季节,组织专家宣讲团深入农村,开展大规模的冬季培训活动。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