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环境状况公报
发布时间: 2008-04-08 发布机构:市生态环境局 浏览次数:50 字体:[大 中 小]
体裁分类:公告公示 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根据《河北省环境保护条例》第十条 "省、设区的市(地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发布本行政区域的环境状况公报" 的规定,现发布2006年《邢台市环境状况公报》。让更多的人来关心、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了解、支持、参与环境保护事业。
2006年,邢台市环境保护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 "省级环保模范城" 为目标,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根本,以强化环境监管为手段,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全省第七次环境保护会议精神。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突出重点,强化管理,重点区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水、大气等污染治理工程建设进度加快, 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水体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水环境状况
(一)水环境质量
1、地表水
邢台市境内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2006年监测结果显示,邢台市河流水质均为劣Ⅴ类,其中洺河和汪洋沟污染最为严重,河流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洺河、汪洋沟、洨河、滏阳河、滏阳新河、滏东排河、牛尾河、围寨河、老漳河、卫运河、小黄河、留垒河、清凉江。主要污染物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耗氧量、氨氮、总氮等,属有机型污染。
朱庄水库和临城水库均属于Ⅱ类水质,与2005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但朱庄水库和临城水库总氮均超Ⅴ类标准,朱庄水库的总磷污染程度减轻,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临城水库的总磷污染略有加剧,超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
2、地下水
2006年深层地下水的总体水质为良好(Ⅰ类)。其中邢钢小学的硝酸盐氮监测值较高超过地下水Ⅱ类标准,属地下水Ⅲ类水质,市第二苗圃的硝酸盐氮、溶解性总固体和总硬度测值较高超过地下水Ⅱ类标准,属地下水Ⅲ类水质,其它眼井均达到地下水Ⅱ类水质标准。
紫金泉、董村、韩演庄饮用水源地总体水质为良好(Ⅰ类),全年水质达标率为100%。
2006年浅层地下水的总体水质为良好(Ⅰ类)。除南大郭井的总硬度、硝酸盐氮监测值较高超过地下水Ⅴ类标准,溶解性总固体监测值超过地下水Ⅲ类标准外,其他眼井均达到Ⅱ类标准。
(二)废水排放
2006年,全市废水排放总量为16410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9170万吨;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为7240万吨。全市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5.11万吨,其中工业COD排放量为2.15万吨,占总排放量的42.07%;生活COD排放量为2.96万吨,占总排放量的57.93%,生活COD排放量所占比重逐年加大。
工业废水排放中,造纸行业废水排放量最大,年排放废水4975万吨,化学需氧量1.61万吨,分别占全市工业废水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56.23%和78.67%。其他水污染较重的行业还有建材、化工、纺织、食品等。
(三)行动与措施
2006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第七次环保大会和子牙河水系污染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对子牙河水系污染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取得了初步成效。
邢台市环保局制定了《邢台市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技术编制组,对我市饮用水源地进行了调查。市区饮用水源地规划编制第一阶段工作已完成。
深化水污染排放企业治理力度。邢台市政府下发了2006年度环境保护限期治理计划,对43家污染物排放量大或不能稳定达标的工业企业实行限期治理。
开展了饮用水源地专项环保检查。2006年7月,市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对我市沙河、邢台县、临城县等饮用水源地保护情况进行了检查,重点检查排污企业贯彻环保法律、法规的情况。市环保局组织力量对市区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井口500米范围内进行了认真排查。
开展子牙河水系污染企业排查专项行动。为把全省子牙河水系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我市于2006年10月分6个排查组对子牙河流域的重点排水企业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污染排查,排查的重点是子牙河流域和重点区域的排水企业和省、市挂牌督办的重点环境违法企业以及引发污染纠纷多、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污染企业,共涉及17个县(市)120多家重点排水企业。通过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企业擅自闲置治污设施和私设暗管排污口等违法现象,坚决禁止使用渗坑、渗井违法排污。
投资50亿元的七里河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启动,已投资1.8亿元完成了河道清障任务;投资1亿多元,完成了全长4100米的围寨河退污还清工程。
邢台市污水处理厂已达到日处理10万吨能力,沙河市、清河县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宁晋县、南宫市污水处理厂正在进行设备安装。
大气环境状况
(一) 概述
2006年,邢台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市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为3.62,较上年下降12.1个百分点。全年空气质量Ⅱ级和好于Ⅱ级的天数为281天,占全年的77%,比2005年增加了16天,提高了4.4个百分点,Ⅲ级天数为78天,占全年天数的21.37%,全年出现Ⅳ级天数5天、Ⅴ级天数1天,分别占全年天数的1.36%和0.27%。
邢台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为1.01,较上年稍有好转。按空气质量指数法评价,邢台市空气质量属于中度污染。污染物污染程度由重到轻的排序是: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降尘和二氧化氮。按季节污染程度由重到轻是四、一、二、三季度,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4.70、4.67、2.78和2.34。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的天数为276天,占全年的77.1%。
(二) 环境空气质量
1、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日均浓度值范围为0.001-0.600毫克/立方米,年平均值为0.109毫克/立方米,超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二级标准0.817倍,三级标准0.09倍,为劣三级。全年日平均值超标率是19.8%。年平均值较上年下降0.04毫克/立方米,污染程度有所减轻。
2、可吸入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均值范围为0.021-0.483毫克/立方米,年平均值为0.135毫克/立方米,超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二级标准0.35倍。
3、降尘
降尘量范围为7.4-31.1吨/平方公里?月,降尘年平均值15.6吨/平方公里?月,达到河北省地方二级标准。
4、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日均值范围为0.005-0.290毫克/立方米,年平均值为0.036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二级标准。
(三)废气排放
2006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 2136.78亿标立方米。废气中二氧化硫排量15.77万吨(其中工业排放13.05万吨,生活排放2.72万吨),同比减少0.3%;烟尘排放8.43万吨(其中工业排放5.75万吨,生活排放2.68万吨),同比减少3.1%;工业粉尘排放5.04万吨,同比减少3.4%。
(四)行动与措施
扎实推进大气重点污染企业深化治理,削减污染物排放量。重点抓好占市区大气污染负荷90%以上的市区九大重点大气污染企业的深化治理和稳定达标工作,强化监督检查,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兴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1亿的8#机组脱硫工程已建成运行,年可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7500吨,9#机组脱硫工程正在紧张施工;西郊、东郊热电厂采用炉内加石灰脱硫措施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量,东郊电厂投资260万元的1#炉电除尘工程已通过市环保验收,四台锅炉已全部改造成除尘效率较高的静电除尘器;邢钢烧结机头脱硫工程已开始实施,总投资3600万元;中钢冶金机械轧辊有限公司积极开展深化治理,投资702万元将锻造炉、加热炉全部改用为城市煤气,投资500万元的30吨电炉除尘工程正在治理中。这些治理工程的实施,对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大力推广城市集中供热和集中供气,拆除了集中供热区域内的54家81台燃煤锅炉,年可减少用煤37779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16吨、烟尘2140吨;城区新增供热面积201万平方米,新增天然气用户1万余户,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新建天然气汽车加气站两座,可为500辆机动车提供清洁能源天然气。
关停取缔市区及周边 "四小" 污染企业。我局对市区及周边1604家 "四小" 污染企业进行了关停取缔,目前桥西、桥东区、沙河市关停取缔 "四小" 企业工作已通过验收,邢台县、南和县、开发区在关停取缔的基础上,对需整合提高的 "四小" 企业全部停产治理。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共取缔 "四小" 企业300家,治理改造356家,取缔率(含整改)40.9%;关停948家,停产率59.1%。
加强市区重点大气污染企业煤质控制、严格控制高污染燃料进入市区。市政府下发了《邢台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销售和燃用高硫分劣质煤炭及其制品的通告》,严禁使用含硫分超过1%的劣质煤炭。市环保局2006年分两次对用煤大户的煤质进行抽测,深入企业和用煤单位进行检查,对发现超过国家有关标准的,责令其清除燃料,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开展市区80家中型以上餐饮单位油烟治理工作。2006年初,市环保局对80家中型以上餐饮单位下达了限期治理通知。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了各治理单位动员会。为确保治理任务的完成,又多次分片、分区召开调度会,督促各餐饮单位完成治理任务。
城市声环境
(一)概述
我市声环境的主要问题是生活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与2005年相比,施工噪声源比例上升1.9%,其他和生活噪声源比例分别下降1.0%和0.9%,各噪声源等效声级基本持平。噪声源分类为:生活噪声占42.6%,道路交通噪声占21.3%,工业噪声占13.9%,施工噪声占10.2%,其它占12%。
(二)状况
2006年道路交通噪声加权平均等效声级值为68.2分贝,属较好等级。与2005年相比下降0.1分贝,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市区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区域环境等效声级均值与2005年持平,为55.3分贝,属轻度污染等级,区域环境噪声达标覆盖率为77.8%。
邢台市市区各功能区昼夜间声环境综合指数为4.51,属适宜效应级,夜间为轻污染效应级。全年4类区昼夜等效声级为69.7,比上年下降0.3分贝。全年除4类区夜间等效声级超标6.6分贝外,其余各功能区昼间和夜间等效声级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三) 治理措施
为解决噪音扰民问题,市环保局加强对夜间建筑施工地噪声的管理,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接到群众举报立即赶到现场进行处理。
中高考期间,为给广大考生创造一个清静、舒适的应考环境,市环保局下发了《关于严防中高考期间噪声污染的通知》,分送到各建筑施工单位和有关企业,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布,要求严格按照市政府规定的作业时间施工和生产。并加大巡查力度,组织了严查中高考期间噪声污染专项行动,今年中高考期间噪声举报案件有明显下降,给广大考生创造了一个安静的考试环境。
固体废物防治
(一) 概述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力度,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有所提高。
(二) 状况
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721.02万吨,比上年增长118.45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构成中,主要是冶炼废渣、尾矿和粉煤灰。其中冶炼废渣176.27万吨,占总产生量的25.29%;尾矿196.8万吨,占总产生量的28.24%;粉煤灰155.62万吨,占总产生量的21.58%;炉渣88.11万吨,占总产生量的12.64%;煤矸石32.77万吨,占总产生量的4.54%。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478.56万吨,综合利用率66.37%,比上年提高0.23个百分点。2006年邢台市区生活垃圾量40万吨,比上年减少0.15万吨。
(三) 行动与措施
我市开展了重点行业工业危险废物生产源专项调查工作。对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基本情况、工业危险废物的类别、数量、贮存、利用、处置、转移等情况进行了排查。摸清了我市工业危险废物现状,进一步强化了危险废物的监督管理,防止危险废物对环境和广大群众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总投资1.7亿元的生活垃圾处理厂一期工程已完工,目前已被北京中都天宇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和重庆钢铁总公司联合收购,实行市场化运作模式,正常运行后可使市区生活垃圾全部得到无害化处理。市医疗垃圾处置中心也与北京佳德恒信公司签订了协议,实行BOT方式,已完成前期有关手续的办理。
大力开展城市绿化,新建、改造了森林公园、历史文化公园、紫金公园、仲毅公园等10多个公园和小游园,新增绿地面积180万平方米,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6平方米。2006年12月份,省政府对建成区绿化进行考核,邢台进入第二档。
生态环境状况和保护
(一) 状况
1、土地和耕地
全市总土地面积12486平方公里,2006年现有耕地面积646.363千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51.8%。;盐碱化土地面积98.72千公顷,同比减少1.92%;干旱缺水面积185.2千公顷,同比减少6.71%;污水灌溉面积8.6千公顷,与上年持平;风蚀沙化面积67.4千公顷。全市水土流失总面积234.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1.62%,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18.85%。
2、森林与草地
截止2006年底,全市林地面积300千公顷,其中人工林地面积255.1千公顷,林木蓄积量59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24%,和上年持平,居全省第8位。全市现有森林公园6个,面积97.24平方公里。全市现有草地面积164.19千公顷,其中人工草地面积15.56千公顷,天然草场退化面积15.56千公顷。
3、动植物种类
全市共有野生动物种类38种,野生动物种类与上年相同。其中兽类14种、鸟类18种、爬行类4种、两栖类2种。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3种,省级重点保护的动物4种。主要珍稀动物种类有黄羊、苍鹰等,主要珍稀植物种类有黄粱木、臭檀、文冠果等。
4、矿产
全市矿产资源丰富,各类矿产品种数量达31种,正在开发利用的矿产地有71处。全市共有矿山企业569个,矿区总面积325.3平方公里,其中露天采矿面积27.6平方公里。矿山开采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2006年,大型矿山中有5家煤矿发生地面塌陷,塌陷面积达181.79公顷,影响耕地面积109.9公顷,地面塌陷赔款185.58万元。全市历年采煤造成的地面塌陷总面积为2126.74公顷,历年地面塌陷赔款总额2088.2万元。
(二) 行动措施
2006年我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社会,保护自然生态,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规范畜禽养殖,加强山区环境综合整治,西部山区选矿企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朱庄水库上游路罗川、临城水库上游泜河河水基本实现了还清目标。
推进生态市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创建生态市是省委、省政府下达我市的重点考核目标,也是市委、市政府启动生态市建设的关键一年。专门成立了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姜德果市长担任组长,宋文常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市政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等20个部门的领导同志为成员。市环保局具体组织协调我市生态市建设工作,市政府已从财政资金中划拨30万元作为规划编制启动资金,促进了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的开展。
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巨鹿县、邢台县在2006年8、9月份先后通过了国家生态示范区的验收。巨鹿县提出的 "以林护农、以农养畜、以农带工、以工保经、以经促农" 生态建设模式,取得了专家认可。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两个成功模式的示范带头作用,为全市创建生态县市积累了宝贵经验。
夏秋季秸秆禁烧工作,创历年来最好成效。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环保局周密部署夏季秸秆禁烧工作,市区空气质量明显好于去年同期。秋季禁烧工作安排部署早、查处力度大,成立了六个督导组,分片包县对禁烧工作进行现场检查,国庆期间,一直坚守在禁烧一线,全力开展巡视、督导、检查活动。各县市区也认真贯彻落实市秸秆禁烧工作会议精神,都建立健全了秸秆禁烧工作组织,明确了工作责任,层层抓落实,普遍实行了县级领导分片分包责任制,保证了秸秆禁烧工作的顺利实施。省秋季秸秆禁烧检查组对我市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国家卫星遥感监测也没发现我市火情,创下历年最好成绩。
环境管理
(一)环境执法
2006年国务院七部门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重点对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企业排污情况、工业园区内环境违法情况、违反环保 "三同时" 制度建设项目情况进行了专项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专项行动期间,全市采取明查暗访、日常监察、联合执法和夜间突击检查等形式,共对3000多家排污单位进行了执法检查,出动执法人员11240多人次,执法车辆2000余台次,查处违法行为470余起。市本级还对80家企业共进行现场监督检查2800余次,有效地控制和减少了治污设施擅自停运或不正常使用等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2006年,全市共征收排污费2541万元,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
(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为了改进和简化建设项目环保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按照市委、市政府提速、提质要求和行政许可法中行政审批相对集中的原则,市环保局于2005年7月将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工作移入市行政服务中心后,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审批时间大大缩短。2006年审批、审核建设项目环保手续194 家,项目总投资109.46亿元,其中环保投资2.89亿元。
2006年继续加强建设项目审批后的跟踪管理。开展了两次严厉查处违法建设项目专项行动。按照省环保局要求对全市的化工、造纸、钢铁等重污染行业和工业园区以及2006年新开工建设项目分别进行了检查、清理整顿。共出动人员700多人次,检查企业245多家,查处违法企业72家,并依法对其进行了严肃处理。同时加强在建项目 "三同时" 管理和投入试运行项目限期验收工作,2006年完成了建设项目竣工环保设施验收26家工业企业。
(三)环境监测
2006年,邢台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完成地表水常规监测、海河流域国控、省控断面监测,饮用水源地月报监测,水环境质量旬报监测等地表水监测;完成了地下水、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监测;完成了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完成了功能区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完成了2006年河北省重点污染源废气监测;完成了河北省重点污染源废水监测、2006年海河流域重点污染源监测及入河排污口监测。完成了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全国重点工业污染源废水及下半年全国重点工业污染源废气监测。此外,还完成了工程验收、环评、污染纠纷、应急监测、室内环境监测及其它监测工作。为全市环境管理及制定全市环保规划提供了大量科学、公正的监测数据,本年度全市共获得各类监测数据合计约136691个。各环境要素常规监测共获得有效数据106834个,其中环境空气96302个、水质5902个、噪声4630个。另外还取得各类工业污染源监测数据3971个,工程验收、环评、室内空气监测数据25242个。
邢台洨河水质自动监测站2006年10月1日起正式运行并完成数据上报工作。完成水温、电导率、浊度、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日均值监测数据644个。
(四)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市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9.86亿元。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46亿元;老污染源治理投资1.15亿元;新建项目 "三同时" 环保投资3.25亿元。环保投资占全市GDP的1.25%。为加大环保投资,促进污染源治理,市环保局积极帮助企业争取污染治理资金,共帮助15个企业争取到省级污染治理资金1470万元。
公众参与
(一)来信来访
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充分发挥 "12369" 的作用,以人民群众反映和关心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加大执法力度,及时、快捷、高效地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全年共受理12369举报电话470余个,完成省转各类信访案件137个。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个个有回音、件件有反馈。
(二)宣传教育
1、环境宣传
世界环境日之际,围绕世界环境日主题,举行了 "邢台市万名环保志愿者誓师大会" 、 "邢台市环保局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咨询活动" ,并在《邢台日报》开办了环境保护宣传专版。面向社会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环境教育
为加强环保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2006年8月20日至22日,举办了《全市环保系统执法人员培训班》。为提高企业法人环保意识和环境守法意识,又于11月20日至23日举办了《全市企业法人环境保护培训班》。
按照省环保局关于 "五绿" 创建工作的安排和部署,会同市文明办、教育局、旅游局、建设局、城管局积极开展创建工作,配合省环保局宣教中心圆满完成了对我市申报的省级绿色学校、绿色饭店、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的检查和验收工作。邢台市环境保护局、邢台市教育局在全省 "绿色学校" 创建活动中,积极参与、认真组织、表现突出,被河北省环保局、河北省教育厅授予 "创建省级绿色学校优秀组织奖" 。同时,我市的3所学校被评为 "河北省绿色学校" ,1所幼儿园被评为 "河北省绿色幼儿园" 。
科技与环保产业
(一)环保科技
我市环保科技标准工作进展顺利。一是大力开展科技周活动。我局制定了 "落实《2006年河北省科技活动周 "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专题》实施方案" ,并在局网站上公布,各县市区环保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围绕活动主题,认真开展本地的科技周活动。二是积极推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河北蓝鸟家具有限公司、沙河龙星碳黑集团、中国网通邢台分公司、邢台市道桥公司、宁晋宁纺集团5家企业步入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程序。三是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工作。首先是确定审核企业, 17家企业分别列为省市环保部门的审核重点。通过督促、指导和调度, 17家企业中已有2家通过了省环保局组织的验收,14家通过了市环保局组织的验收。其次是开展培训。举办了 "2006年邢台市清洁生产审核培训班" ,有103人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为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三是效果明显。已验收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共实施无/低费方案267 项、中/高费方案 27项,年减少COD排放量26.75吨、二氧化硫 50.58吨、烟尘2431.9吨、粉尘849.79吨,节约物料(煤2.26 万吨、电 148.8万度、水 17.1万吨 );清洁生产审核方案已投资3372万元,取得经济效益2613万元。
(二)环保产业
全市环保产业市场进一步繁荣,环保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市从事环保产业的单位共有19家,产值5900万元,业务范围涉及废水、废气、噪声、工程治理、环境影响评价及技术咨询、室内环境质量监测等。环保产品质量有所提高,部分会员单位开始走出邢台,拓宽市场占有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