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08-04-12 发布机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浏览次数:15 字体:[大 中 小]
体裁分类:公告公示 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局上下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圆满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一、主要工作目标圆满完成
(一)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004年,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8亿元,比上年增加28.6%。其中我局完成基础设施
建设投资1.3亿元,合同和意向利用外资9亿多元,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2.3亿元引资任务。全面完成了泉北大街东延、黄河二路、太行路、车站南路、小黄河下游治理工程、南小汪污水厂扩建、围寨河治理、中水管网和供水管网新改建和污水处理厂
续改建工程,年内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万立方米/日,达到10万立方米/日,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二)建筑市场运行规范,工程质量安全稳步提高
2004年,全市完成建筑业产值36亿元,增加值1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和27%,工程质量一次交验合格率100%,工程监理率100%,无等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全市开工建筑面积230万平方米,总投资16亿元,竣工面积200万平方米。
2004年,继续加大建筑市场专项整治力度,建筑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一是工程勘察设计日趋规范。市区施工图审查率达100%,各县市施工图审查率平均100%,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二是招投标管理方面,开展了招投标执法检查,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工程量清单招标、低价中标和工程担保三项制度,形成了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三是严格工程质量管理,全市建筑工程主体工程质量已位居全省前列。四是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我市是全省唯一未发生四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的地级市,得到省建设厅的充分肯定。五是建筑节能工作取得新成效。节能工作力度不断加大, "禁实" 工作全面展开。六是加大房地产开发管理力度。健全信用体系,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开发市场秩序,促进了我市房地产的健康发展。
(三)住宅建设健康发展,居住环境不断改善
为努力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全市新开工住宅工程160万平方米,总投资8亿元,竣工面积150万平方米;市区住宅工程开工60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竣工70万平方米,全市人均住宅使用面积达到了16平方米。阳光国际、青青家园等一批设计合理、功能齐全、居住舒适、生态优美的住宅小区正在建设。具有大连建筑风格的鸿溪书香园即将开工,将为我市的小区建设引入新理念。
(四)旧城改造加快进行,城市面貌变化明显
2004年,旧城区和部分重点地段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新开工建设了亿德隆商业一条街、财富广场、莱佛仕时代广场、顺风广场等改造项目。同时,注重在旧城区增加休闲绿地,开辟休闲广场,开通车站路等城市干道,有效地缓解了市区交通压力,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改善了旧区面貌。
(五)新区建设发展快速,城市框架不断加大
2004年,在泉北大街道路工程带动下,西北新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沿路两侧一批住宅小区和学校、行政办公楼等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金盾苑、青青家园、阳光国际等住宅小区建设正在紧张进行,泉北大街正在形成我市新的城市景观带。同时高开区、豫让新区建设紧张进行,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
(六)供节水事业发展迅速,防汛工作有备无患
2004年,根据市区城市建设发展需要,合理计划,科学安排,完成投资1400万元,铺设了中兴西大街、中兴东大街、钢铁南路、中华大街西延、顺德北路等配套管网铺设7000余米。
以创建节水型城市为目标,全面加强城市节水工作。全年征收水资源费1570万元,超额完成了1500万元的收费指标。
为确保市区安全渡汛,对行洪河道进行了彻底清淤,对防汛人员、物资和抢险队伍进行落实,确保了城区安全度汛。
(七)清欠工作成效显著,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我市清欠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清欠各类拖欠工程款4.55亿元,还款比例达6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国也处于最好水平,特别开发企业企业拖欠的工程款将全部完成,三年目标可提前实现。我市的清欠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受到了省市表彰。
(八)依法行政取得新进展,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为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我局就行政审批、收费管理、放开市场等向社会各界做出公开承诺。创建了建设工程报建服务大厅为突破口,编制了工程报建程序软件,使工程报建程序更加规范、科学、高效。出台了7项配套制度,依据《行政许可法》,对我局116项业务事项进行了重新审定,明确了行政许可事项22项,并对申报程序、领导签批进行了严格规范,实行了 "一门受理、内部运转、一次告知、限时办结" ,从而简化了手续,提高了效率。对行政许可收费事项进行了彻底清理,一律不准收费。
(九)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塑造行业新形象
根据 "树、讲、求" 和全市优化发展环境大会要求,坚持以管事、管用、管住的原则,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围绕转变作风,建立文明、廉政、高效、便民的行政机关的目标,着力在提高干部素质,规范干部言行,提高工作效率,便民服务上下功夫,在全局开展了向李家庚、赵为民、牛玉儒学习活动,营造了 "干事、创业、为民" 的良好氛围。。
2004年,继续把创建 "三讲" 文明机关活动,对学习和工作进行合理安排,局机关比、学、赶、帮、超蔚然成风,使全局工作顺利推进。为庆祝建党83周年,我局开展了以 "党在我心中" 为主题演讲和文体等系列活动,丰富和活跃了广大职工的业余生活。继续坚持 "五公开" 制度,提高服务水平。泉北大街和工程报建大厅分别被评为全市的实事工作和高效工作。
我局行风建设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优秀单位,2004年被市行风办确定为免评单位。为了真正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我们坚持免评不免建,制定了28项便民利民措施,通过行风热线、信访、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的承办以及召开行风监督员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对每一个具体问题都做到了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快速办理。
(十)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
为加快全市城镇化进程,我们强力指导各县市以路网、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广场等为重点,新上了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和闪光点,在全省重点小城镇建设成就展上,我市被评为第一名。临西、宁晋在路网建设上迈出较大步伐,尤其是临西六纵五横的路网建设独具风格;清河、隆尧、临城、平乡的广场游园和威县的义和团纪念馆建设成为县城的亮点;临城、内邱、威县的住宅小区建设初具规模;内邱、清河推行了集中供热;沙河率先开工建设了污水处理厂。重点镇、示范镇和省定现代化试点村建设进展较快,清河国际羊绒园区和莲子镇中旺工业园区建设起点高、规模大、环境美、配套全,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全市村镇建设再上新台阶。
此外,一年来,我局的扶贫、共青团、工会、妇联、老干部、后勤保障、综合治理、提案承办、信访、政务信息、宣传报道等方面也都取得了良好成绩。为广宗董里集希望小学捐款2.1万元,捐助物品价值1万余元。工会在维护职工权益,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发展农民工入会、扶贫帮困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共青团组织继续深入开展了读书活动,组织基层团干部到西柏坡、红旗渠、浆水抗大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基层工会组织不断健全,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计划生育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组织,无超指标现象。各级妇联关心妇女生活,注重提高妇女政治地位,及时开展了救助贫困母亲活动。
二、2005年建设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市部署,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以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统揽全局,搞好城市建设,加快和深化建设事业各项改革,提高建设行业竞争力,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把各项工作往实里做、往深里做,努力开创全市建设工作新局面。
(二)主要建设工作目标
1、城市化水平达到35%,比上年增长2个百分点。
2、全市完成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3亿元,比上年增长28 %。其中,市区完成11亿元,比上年增长22%;各县市完成12亿元,比上年增长33%。
3、市区逐步实现集中统一供水,县城镇供水普及率达到90%;污水处理率市区达到95%,县城镇达到20%;燃气普及率市区达到90%,县城镇达到18%;集中供热普及率市区达到80% ,县城镇达到25%;人均道路面积市区达到12平方米,县城镇达到20平方米。
4、全市开工建筑面积320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竣工面积300万平方米;保持较高的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不发生大的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工程建设百亿元产值死亡率低于6.0。
5、市区新建民用建筑节能达标率达90%以上,县市达标率35%以上,分别比上年提高10%和15%。
(三)主要任务
1、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积极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联营、项目融资,加快市区路网、河道治理、污水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环路建设。环路工程全长92公里,已建成65 公里,剩余27公里。在外商资金到位情况下,先进行东二环路和南二环路(包括南二环铁路立交桥)的建设。
(2)泉北大街西进东延。西进路段为钢铁路至西二环,东延路段为梁庄路至东二环。
(3)梁庄路北段。自达活泉大街至北二环(现外环)。
(4)车站北路工程。自火车站广场至北二环(现外环)。
(5)西关街-育英街改造。自守敬路至新华路。
(6 )实施围寨河治理。完成京广铁路至新华路段,长1100米,概算投资3000万元(包括投资400万元新建日处理1万吨的小型污水厂一座)。
(7)污水厂续建工程。投资2000万元完成生化处理池一组(生化池一座、相关设备、工艺管道及配电设施等),达到日处理污水15万立方米,日回收10万立方米能力。
(8)豫中西路工程。自黄河二路至钢铁路,全长 2500米,红线宽40米。概算投资3735万元,由大连双泽开发公司投资。
2、规范建筑市场,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
(1)加强勘察设计市场管理,完善市场
(2)继续推进工程量清单招标、低价中标和工程担保 "三项制度" ,严格施工许可和竣工备案制度等各项制度。
(3)抓好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提高工程质量监管水平,实施工程质量检测专项治理,落实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责任制,继续保持好的势头。
3、推进建筑科技进步,提高整体素质
(1)加强科研工作的监管工作,搞好 "禁实" 工作。
(2)狠抓建筑节能和城市节水两项工作。建筑节能在各县(市)全面推开。继续开展节水型企业和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
(3)积极推进建筑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
(4)抓好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基层专业管理人员、生产一线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全市建设系统技能岗位培训完成5000人,重要技术管理岗位、关键技能岗位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率达95%。
4、深化改革,促进建设事业发展
(1)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积极推进供水、污水、广场、两河管理等公用事业改革。
(2)深化建筑业改革。推动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和勘查设计单位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大建筑业结构调整力度,培育我市的大公司、大集团,搞好劳务输出,成为建筑业强市。
(3)深化房地产业改革。为开发企业开发建设搞好服务,规范开发市场,尽快建成一批精品小区。
5、进一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推行一条龙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6、努力解决社会热点,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1)继续实施污水厂等民心工程。
(2)抓好清欠工作。确保按时或提前完成清欠目标。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不发生新的拖欠。
(3)加强房屋拆迁管理。认真落实房屋拆迁政策,加强拆迁监督,确保依法拆迁。
7、加强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塑造建设行业的良好形象
(1)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抓好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机关、文明窗口和青年文明号的工作;培育和选树典型,弘扬行业精神。
(2)加强诚信建设。加强机关诚信建设,健全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建立并运行房地产企业、建筑企业、有关中介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及工程项目管理的信用档案系统。
(3)塑造城市品牌。以建精品工程,标志性建筑,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高质量和高标准优质服务为标志,树立高品位的城市形象。
(4)大力加强行风和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开展民主评议活动,保持全省领先位次。加强廉政道德教育、纪律教育、正反两方面典型教育。严肃查处滥用权力、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侵害群众利益等各类违法违纪案件。
(5)加强信访稳定工作。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制。
(6)加强工会建设,完善基层组织,建立维权机制。
(7)加强计生、妇联工作,保护妇女合法权益,完成计划生育各项指标。
(8)做好老干部工作。落实各种待遇,组织好各项活动。
8、加快小城镇建设
重点抓好14个县城、2个县级市及省市重点镇的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形成中心城市、县城、建制镇组合有序、功能互补、布局合理、共同发展的城市建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