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

发布时间: 2011-12-29      发布机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浏览次数:200     字体:[  ]

体裁分类:专项规划     主题分类:工业、交通           

第四章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把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首要任务,整合资源,突出特色,扩大增量,优化存量,进一步优化提升一产,做大做强二产,加快发展三产,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以发展优质、高效、高产、生态、安全农业为目标,整合生产要素,集成先进技术,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质量效益型的高端精品农业、外向型农业、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推进我市由农业大市向现代化农业强市转变。
  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做大做强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主导产业,到2015年使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到大农业的60%以上;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快发展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产业基地,着力打造优质粮、优质棉、精品菜、畜禽规模养殖和优质林果五大农产品集中产区,提高农业集中度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水平。
  --种植业。突出扩大蔬菜生产,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大规模扩大以设施蔬菜、错季蔬菜、品牌蔬菜、绿色无公害蔬菜为重点的蔬菜生产,建设环市区、沿106国道和沿308国道三个百里蔬菜示范带,发展南和等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力争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设施菜比重提高到总面积的50%以上。稳定粮棉生产,发展滏西山前平原优质粮和黑龙港流域优质棉两大优势产区,抓好40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和粮食生产大县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建设,推进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专用化,粮食作物面积稳定在1050万亩,总产稳定在420万吨,优质专用小麦、优质专用玉米分别达到90%以上和85%以上;棉花面积稳定在280万亩,产量稳定在22万吨。发展高效作物,开展花生基地县建设,花生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大力发展以金银花、枸杞为重点的特色种植业,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在环市区的任县、南和、邢台县建设三个高标准大型名优花卉生产基地,在市区建设一个大型花卉交易市场。到2015年,粮经比调整到4:6。
  --畜牧业。坚持扩规模与提质量并重,做大做强生猪、蛋鸡、奶牛三大产业,培育发展肉禽、绒山羊、肉牛、肉羊养殖以及柴鸡、蜜蜂等特种养殖业。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科学规划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实现畜禽养殖的生产规模化、防疫程序化、污物处理无害化。重点抓好以南宫、威县、南和等县(市)为主的生猪养殖,以沙河、隆尧等京广沿线县(市)为主的蛋鸡养殖,以宁晋、巨鹿等黑龙港地区县(市)为主的奶牛养殖等三大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到2015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5万吨、60万吨、45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的比重达到39%以上,成为农业第一大主导产业。
  --果品业。调整优化品种品质结构,重点发展核桃、苹果、板栗等优势果品,改造提升新河红枣、宁晋鸭梨、巨鹿串枝红杏、柏乡葡萄、威县三白西瓜等,重点建设太行山薄皮核桃、优质苹果和板栗3大优质果品基地。在邢台县、沙河、临城、内丘、宁晋、威县、新河、柏乡、南宫等果品重点县(市)建设无公害绿色果品示范基地和现代化观光果园。到2015年,优质果品率达到80%以上,优质果品产量达到13亿公斤。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 "培育龙头、壮大规模、建立基地、带动农户" 的思路,积极推进农业产加销一体化。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在产区布局,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围绕发展粮油、肉类、牛奶、果品、蔬菜加工业,实施一批重大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发展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争创知名品牌产品,建设一批具有区域规模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建设活动,允许农民在土地承包期内和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以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方式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到2015年,销售收入1亿元、5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到50家以上和100家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5%,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与一产增加值比例达到1.2∶1。
  完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创新机制、重在建设的原则,健全农业五大服务体系,增强服务保障能力。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安全状况例行监测和公告制度,健全市、县两级监管体系以及市级检测中心、县级检测站和基地、市场检测点等各级检测机构,逐步建立以生产、贮存、包装、流通、销售为链条的农产品追溯制度。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扶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鼓励现代农业关键技术成果转化。培育多元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供销合作社组织和经营创新,加强基层社建设和网点改造,大力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或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积极发展以推广品种、技术和服务为主体的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积极发展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加强信息、检验(测)系统、仓储和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方式,发展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推进特色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支持大型涉农企业投资建设农产品物流设施,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农业信息网络,到2015年实现 "一乡(镇)一网,一村一页" ;推进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政策法规、医疗等公共信息资源;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组织实施 "百万农民上网工程" 。
 
五大农产品集中产区、五大农业服务体系、农业重点工程
 
  优质粮产区:以宁晋、柏乡、隆尧、任县、南和为主的滏西山前平原400万亩优质粮生产核心区。
  优质棉产区:以威县、南宫、临西为主的黑龙港流域重点产棉区。
  精品菜产区:以南和、任县为重点的环市区百里设施蔬菜示范带,以威县、南宫、广宗为重点的沿106国道百里高效蔬菜示范带,以宁晋、新河、南宫为重点的沿308国道百里食用菌示范带。
  规模养殖产区:南宫、内丘、威县、隆尧、南和、宁晋等养猪基地,沙河、隆尧、南和、任县、临城、内丘、邢台县、柏乡等蛋鸡标准化养殖基地,宁晋、大曹庄、隆尧、巨鹿等奶牛集中养殖区。
  优质林果产区:邢台县、沙河、临城、内丘等薄皮核桃、优质苹果和板栗3大优质果品基地。
  农业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农业重点工程:8个粮食生产大县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建设项目,南宫、威县等黑龙港棉花主产区280万亩棉花生产基地,市级农技推广中心站1个、县级站27个、乡级站76个,县级农机推广站18个、乡级区域站30个,市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站1个、县级站15个,市级畜产品技术推广中心1个、县级推广站22个,乡级站80个,邢台市太行山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工程,邢台市林木种子检验检测及种子储备中心,森林公安体系基础设施建设,17个县(市)基层标准林业工作站,邢台市无公害果品检测站,邢台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
  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内丘旺族猪产业链,内丘富岗苹果板栗深加工,任县白牌食品加工基地,南宫燕丰食品,南宫绿洁蔬菜加工,南和金沙河面业三期,南和荣喜宠物食品,宁晋玉锋淀粉深加工,巨鹿中药材基地,平乡六合春蕾饲料加工,威县豪达牧业肉鸡屠宰加工,威县保吉安肉鸡放养屠宰项目,临西广西恩度果蔬深加工项目,清河天之源牧业家禽屠宰加工一体化,新河河北爱伦食用菌,柏乡柏粮集团粮食仓储及深加工,柏乡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二、做大做强工业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工业突破战略,以工业聚集区为载体,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为突破口,实施优势骨干企业倍增计划,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建立合理高效的创新体系与夯实产业技术基础相结合,实物量扩张与价值量增长相结合,工业发展与工业服务业相结合,力促全市工业做大做强,实现产业、产品、企业由低技术水平向高技术水平、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由低增长状态向高增长状态的根本性转变。
  倾力打造三大千亿元级主导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把装备制造、新能源、煤盐化工三大产业作为全市重点培育的销售收入千亿元以上主导产业,加强规划指导,强化政策扶持,聚集生产要素,形成强势产业,推动产业结构根本性转换。争取到2015年,建成独具特色的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全省乃至华北地区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煤盐化工基地。
  --装备制造业。按照 "发展整机、壮大配套、培育龙头、推进聚集" 的思路,重点发展专用、通用、交通运输、电气设备和器材制造,努力推进上规模、上水平和专业化、协作、联合。专用设备,重点发展冶金轧辊、大型连铸连轧、重型冶金、干熄焦等设备和风电、水电、核电、热电设备大型铸锻件,巩固、提高和进一步开发建筑工程、木材加工、纺织、桩工、钻机、重型矿机变速箱等机械设备,全面提高产品性能和标准化水平。通用设备,重点发展新特专优轴承、高强耐腐紧固件、液压气动机械及元件、阀门等设备,积极开发数控机床、组合机床、精密泵阀等产品,并使众多的铸锻件、垫圈、弹簧等生产企业走上标准化轨道。交通运输设备,重点发展专用车,轻、微型客(货)车及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乘用车和自行车生产,积极促进轮胎、操纵钢索、制动鼓、汽车内饰、橡胶密封件、车桥、曲轴连杆等汽车配件和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专用设备及器材产品上规模,进一步开发船体结构件和专用型材等产品,形成标准化、系列化。电气设备,重点发展超高压电缆、架空导线、通信电缆、耐火阻燃电缆以及汽车、铁路、轮船、电器用的特种电缆等产品,进一步开发变频、防爆和输变电控制等电气设备。同时,抓住我国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积极引进、开发能源装备、轨道交通、汽车、机床、电子信息、通信设备等相关产品,力争在关键零部件、元器件、中间件、关键特种材、仪器仪表等方面有所突破。进一步加大产业组织和产业布局调整力度,发展壮大以中钢邢机为主的冶金装备制造及大型铸锻件产业基地、以金后盾等企业为主的特种汽车产业基地、以吉泰特钢为主的船体结构件和船体专用型材产业基地、以开发区和沙河市为主的紧固件生产销售产业基地等四大装备制造业基地;改造提升临西轴承产业群、宁晋电线电缆产业群、平乡自行车产业群、隆尧和清河汽摩配件产业群、任县机械加工产业群等五大装备制造产业群。到2015年,把装备制造业打造成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销售收入、增加值、利税分别达到1500亿元、320亿元和150亿元,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5%左右,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3家以上。
  --新能源产业。光伏产业,依托我市国家级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这一品牌,打造从硅材料、硅片、组件、电池到电站工程总承包的太阳能光伏全产业链。重点做大做强晶体硅电池,积极发展非晶硅电池,力促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加快扩张。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建设地面大型光伏并网电站试点示范工程,在市区和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小型光伏电站,在城市建筑物、公共设施和新建小区建设与建筑物一体化的屋顶光伏并网发电电站。光热产业,重点发展热管型集热器、平板型集热器、内置金属流道玻璃真空集热管、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和光热发电装备。建设光源、三环两大太阳能光热产业园,提升技术水平,扩张企业规模,尽快做大做强。风电装备产业,以兆瓦级以上成套机组为重点,引进开发大功率双馈式发电机组、直驱式发电机组和液压式主传动发电机组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谋划实施风电成套机组项目;重点引进研发发电机、叶片、塔筒、大功率风电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发展法兰、轮毂、底盘、主轴、回转支承和变浆系统等关键配套件。加快推进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建设开发区、沙河、宁晋、巨鹿等一批新能源产业基地和园区,支持晶龙集团加快市域内扩张步伐,促进中钢邢机加快开发新能源装备产品。到2015年,形成年产单晶硅1.3万吨、多晶硅6000吨、光电玻璃1000万重量箱、太阳能电池及组件4000兆瓦、太阳能热水器100万平方米、风电整机1000台套的生产能力,销售收入、增加值、利税分别达到1300亿元、300亿元和160亿元,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4%以上,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3家以上。
  --煤盐化工业。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做大做强煤化工,大力开发盐化工。煤化工按照巩固提高煤焦化、大力发展煤气化、密切关注煤液化的发展思路,以深加工为主线,突出发展甲醇深加工、煤焦油深加工、粗苯深加工三大产业链条,大力开发下游精深加工产品。加快提升煤化工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提高产业研发水平。重点培育发展旭阳、建滔两大龙头企业,在目前基础上延长产业链,产品上高端,并实现多产品开发、多技术应用、多工艺融合,使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产品附加值全面提升。盐化工以宁晋岩盐开采为基础,开发纯碱、氯碱等产品,实现煤、电、盐、碱大联合,形成较为完整的精深加工产业链。加强煤盐化工园区建设,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使旭阳、官庄大孟、清修岗、龙星煤化产业园和宁晋、新河盐化产业园形成多种产业配套的共生组合。到2015年,主要产品生产能力达到焦炭1300万吨、焦油深加工100万吨、甲醇300万吨、醋酸70万吨、二甲醚150万吨,真空盐500万吨、纯碱300万吨、烧碱100万吨,精细化工占领全省乃至全国高端,力争煤盐化工产业销售收入、增加值、利税分别达到1200亿元、260亿元和150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2%以上,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5家以上。
  
三大千亿产业重点工程
 
  装备制造:中航汽车及装备制造,金后盾汽车及后勤装备制造,龙海现代装备制造基地,邢台一拖拖拉机,开发区邢钢高档钢制品,大曹庄晶辉电工高铁装备,临城河北银瑞立板风光高效发电机,任县华北装备制造城,邢工焊接机器人,南宫精强连杆公司超大连杆,隆尧远大精密不锈钢阀门,平乡河古庙自行车孵化园,广宗丹亚车业变动助力车,柏乡铁路配件生产和铸诚行走式液压钻机,清河中航集团航空航天用特种合金材料,南和史召钢锉升级改造,平乡好孩子集团北方制造基地,威县隆德专用汽车制造和健坤汽车零部件, "哈、瓦、洛" 轴承临西制造基地,南和盛泰制管和德丰制管,巨鹿汇普数控加工中心,新河国龙特种电缆,南宫邢州拖拉机和一犇农机,沙河高档紧固件及汽车零部件生产。
  新能源:开发区光伏光热产业园,沙河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基片玻璃生产基地,宁晋晶龙光伏全产业链扩能,庆丰光能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南宫汇友高容高压电池、沙河广进大型风电设备制造,南和华阳硅业二期,北京泰富科技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工大光热发电设备制造,冀中能源三氯氢硅,河北元明太阳能光伏工程,中钢邢机风电设备制造,河北华宇法兰风电设备,威县深圳电子光伏,临西江西赛维太阳能多晶硅片,南和新能源利用示范基地,清河县城区循环能源示范工程,开发区太阳能应用示范工程。
  煤盐化工:旭阳系列煤化深加工,建滔系列煤化深加工,宁晋盐矿开发及岩盐深加工,临城三阳焦化粗苯深加工项目,内丘昊华 "酸-肥-硅" 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 "高质、高端、高效" 为目标,引入信息化要素,强化精细化管理,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推进产品由中低端为主向中高端为主转变。
  --钢铁工业。以控总量、增品种、上档次和节能减排为目标,做精做专做洁钢铁工业。在稳定产能的基础上,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发展不锈钢、医用钢、弹簧钢、轴承钢、汽车面板等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并加强技术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快先进技术应用,实现炼钢系统全连铸、连铸坯一火成材和热装热送、近终型连铸、高还原度烧结和蓄热式燃烧等先进技术与现有产业有机整合,提高炉外精炼比重,余热、余压和高炉、转炉煤气得到充分合理利用。重点支持邢钢、德龙、龙海三大钢铁企业,积极促进小型炼、轧企业联合重组。到2015年,钢铁企业装备水平全面提高,全面实现清洁生产和能耗、水耗达标,工业用材比重达到70%以上,钢铁工业销售利润率达到10%以上。
  --建材工业。以优化结构、开发新品种为目标,提升建材工业。依托迎新、晶牛等重点企业,发展Low-E玻璃、超薄超厚超白优质浮法玻璃、安全装饰玻璃、中空玻璃、着色玻璃、汽车玻璃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及深加工产品,开发节能环保及其他特殊功能性玻璃,并加快微晶材料多用途开发。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积极开发特种、专用水泥和水泥制品,并努力推进水泥生产对城市污泥、工业废渣等废弃物利用。积极发展建筑陶瓷制造业和节能、利废、环保的新型墙材。重点建设沙河金百家工业园、沙河中原生态瓷都和京广沿线水泥生产基地。 "十二五" 末,陶瓷业产值达到150亿元;浮法玻璃深加工达到6000万重量箱,深加工率提高到60%以上;新型干法水泥产能达到1800万吨。
  --纺织服装。以扩品种、创品牌为目标,提升纺织服装工业。加快关键设备更新改造,提升产品工艺、装备及生产控制水平,与国内高端企业合资合作,积极调整纺织染整结构,扩大针织、复制,提高服装比重,开发高、精、深产品,发掘并提升传统、工艺产品,加快发展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培育和扶持一批服装知名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重点促进清河羊绒及制品、宁晋纺织服装、巨鹿纺织和威县棉纺织、南宫棉毛纺等产业扩规模上水平。到2015年,全市纺织设备8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5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服装产值占比达到70%以上,企业品牌率达到90%以上。
  --食品工业。以方便生活、提高生活和休闲、绿色、环保、安全为目标,促进食品工业做大做强。着力打造国内知名品牌。重点支持今麦郎、金沙河面业等骨干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加快东方食品城等园区建设。到2015年,打造3-5个国内知名品牌,企业技术装备70%达到国内先进、3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传统优势产业重点工程
 
  钢铁:邢钢技术改造,德龙技术改造,龙海40万吨不锈钢和80万吨汽车弹簧钢,内丘顺达公司冷镦钢,沙河白涧铁矿,柏乡直接还原铁,南宫美国英科国际海绵铁等。
  建材:沙玻集团玻璃系列深加工,沙河中原生态瓷都,冀东水泥2条日产7500吨新型干法水泥,内丘中联新型建材,威县北京立高科技新型保温防水材料和新型环保涂料,晶牛微晶玻璃等。
  纺织服装:宁纺集团扩能改造,清河国际羊绒科技园区羊绒深加工项目,巨鹿河北新时代布业蜡染坯布生产线,威县杭州万事利集团纺织服装加工,广宗金志纺织精梳纱锭及喷气织机,南宫市新霞紧密纺项目,内丘泽诚纺织,柏乡河北力达织带整体阻燃运输带芯,柏乡产业用纺织品基地,方园集团重组等。
  食品:今麦郎提质扩能,威县功能饮料项目,南和天牛啤酒生产,隆尧中粮集团非油炸方便面,南宫市千喜鹤食品工业园等。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瞄准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通过依托现有优势企业自主创新和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引进新技术、引进人才智力等方式,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巩固和大力提升新能源产业国内省内地位的同时,力争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等领域取得突破。新能源汽车,重点发展电动汽车、大功率动力电池、充电装备等,重点推进巨鹿锂离子电池科技园、红星电动汽车等项目建设,建设河北省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新材料,重点发展半导体照明材料、新能源材料、新型碳材料、大功率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工程材料、医药中间体、纳米材料及其改性材料、特殊性能金属和金属基复合材料等。生物产业,重点发展中草药加工制造、传统中药及医药生产、生物医药研发、酶制剂、糖工程产品、生物环保产品等,重点建设内丘、威县、巨鹿、大曹庄等生物产业基地和恒利制药工业园、新河生物制药产业园。
 
新兴产业重点工程
 
  新能源汽车:清河御捷电动汽车,邢台县红星电动汽车,邢台县金后盾新能源汽车,威县路坤新能源汽车,巨鹿神州巨电锂电池生产基地,开发区储能动力电池产业园,大曹庄智能快速充电机,任县高功率铁锂电池,南宫中国中雄公司电动总成和高容电池生产。
  新材料:邢钢太阳能硅钢片切割丝,旭阳新型碳材料,沙河玻璃新材料,河北吉杰太阳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北京绿时代科技LED照明系列产品,河北嘉城光电LED背光源和LED显示器,邢台国鑫1800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临城邢台天合氧化锆和活性硅系列产品生产。
  生物:恒祥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鑫合生物多糖胶,鑫星冬虫夏草细胞液,衡诺微生物油脂,上海希玛威中国北方生物中医药基地,威县天一助剂H酸,正大鸿福生物制药,河北常威和连山生物柴油,兴达生物发酵饲料,奎山废旧塑料综合利用,河北君临药业芦荟珍珠胶囊,河北华骏木质活性炭,瑞晶康生物制药等。
  节能环保:南宫华北恒生城市污水处理设备生产,邢台县环保设备制造,临城河北发祥污水处理设备,任县垃圾焚烧炉等。
  
  三、加快发展服务业
  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驱动力,加快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和信息化进程,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档次、拓宽领域,大幅度提高现代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大力发展消费性服务业,着力改善民生;积极发展高端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2%以上,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60%以上。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加快 "东出西联" 公路铁路等骨干运输通道建设,形成以市区为中心、东接沿海港口、西连晋陕腹地、沟通四周大中城市的物流通道。围绕交通枢纽建设,努力建设覆盖京津冀、连接晋鲁豫、辐射国内外的现代物流体系,构建以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物流运输平台,以网络技术为主的物流信息平台,把我市建设成冀南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加快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支持大中型工商企业建立专业化物流配送中心。重点扶持好望角国际物流园区建设集物流设施服务、物流信息服务、第三方物流运营和邢台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于一体的综合性枢纽型物流园区。加快旭阳等综合性物流园区和粮食、医药、烟草、煤炭等一批专业性物流中心建设。到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30%以上,第三方物流占全社会物流比重达到30%以上。
  强力发展休闲旅游业。把旅游业作为全市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加大资源整合和支持引导力度,逐步将其培育成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引进战略投资者,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以太行奇峡群为龙头、代表八百里太行山水风景的旅游精品景区,加快建设国内外知名的邢台太行山山水观光休闲度假胜地和国家优秀旅游目的地。立足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将山水观光、生态养生、登山运动、农林采摘、山居体验和休闲度假有机结合起来,开发旅游产品,打造旅游精品,促进旅游业向综合业态发展。整合旅游资源,捆绑打造世界和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5A景区。精心打造国家级优秀旅游目的地(邢台中心城区游客集散地)和着力建设邢台县路罗镇、临城岐山湖(白云洞)、内丘鹊山(扁鹊庙)、沙河秦王湖等四个县级游客集散地。重点抓好百里太行旅游产业带、七里河旅游观光带、东部民俗文化旅游带、前南峪红色生态旅游区等 "三带、十区" 建设。加强与石家庄、邯郸、聊城等周边地区景区、景点的旅游线路建设,共同打造具有中原文化旅游特色的大旅游区。到2015年,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5.4%以上,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
  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充分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保持信贷规模均衡增长,争取信贷余额与邢台市经济规模相匹配,将金融业打造成为重要支撑产业。积极鼓励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充分发挥银行的融通资金主渠道作用,提高资金保障能力。加快邢台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地方金融机构发展。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鼓励设立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机构。积极发展期货、资本管理、金融租赁、金融公司、财务公司等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搭建政银企服务平台,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搞好工商企业的投融资服务。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注重上市公司后备资源的培植, "十二五" 期间争取有7-10家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充分发挥保险业保障经济、稳定社会的功能,鼓励开发新的保险产品和服务项目。到2015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0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700亿元,各项保费收入200亿元,存量存贷比调整到56%以上,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基本建成高效开放、服务优质、运行协调的现代金融保险业体系。
  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加快城市中心商业区建设,建设以中兴街为主轴、西至钢铁路、东至邢州路的现代化中心商业区,谋划建设市区西北部新的中心商业区和七里河新区商业区、泉北商业区等次级商业区。加强社区商业网点建设,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商贸街区,培育和引进一批高品位专卖店、便利店。加强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继续实施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和 "双百市场工程" ,开展 "农超对接" ,万村千乡农家店覆盖80%的行政村,商品统一配送率提高到60%以上。加快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优化市场布局,市区逐步取缔各类露天市场和占道市场,建设好以外环路为轴线的专业批发市场密集带;依托县域特色产业,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专业市场,做大做强清河羊绒及羊绒制品市场、临西中国轴承大世界、平乡中国自行车零件城等大型专业市场,提升国内影响力, "十二五" 期间建成年交易额5亿元以上市场20家、年交易额10亿元以上的市场10家以上。鼓励商贸服务企业之间强强联合,拓展业务经营空间,实现规模扩张,力争培育5家以上商业企业进入全省服务业企业50强、2-3家企业进入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积极发展假日经济和夜经济,建设提升一批档次高的主题功能商街,培育一批文化内涵丰富的名品名店,打造一批效益突出的演艺品牌项目,引进一批国内知名的商业和餐饮企业,形成吃、喝、住、游、购、娱、体、美、学、医等一体化的假日经济和夜经济产业链,培育10个特色夜消费市场。
  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建设力度,积极发展廉租房、公共租赁房、限价商品房等保障性住房,加大各类棚户区、城中村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努力实现住有所居,全市住房保障总体上达到全省中等以上水平。对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家庭50平方米以下)的城市低收入家庭应保尽保。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建设用地,要达到当年住宅建设用地总量的25%以上,并落实到具体地块,优先供应。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水平,规范分配和使用管理。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给,鼓励发展为商务和旅游等服务的不同功能类型的房地产建设。加强房地产一级市场调控,培育和完善二、三级市场,深化房屋登记办证 "立等可取" 极效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行 "一手交房、一手交证" 便民举措,强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的交易、信息、服务、管理功能,提升房地产市场管理水平。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土地开发利用、住房建设和销售的全程动态监管,推进房地产的有序开发和建设,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着力发展社区服务业。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积极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按照每百户20平方米的标准配置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力争到2015年全市90%的街道建立社区服务中心,80%以上社区建立社区服务站。按照每千人不少于200平方米的标准配置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力争到2015年70%的乡镇建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服务功能覆盖全市60%的行政村。鼓励相关企业、各类组织、单位和个人兴办社区服务业,构建方便、就近、舒适的生活服务圈,优先开展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托老服务、病人看护、家庭保洁、家教服务、住家保姆、小时工等家政服务,开通12349便民服务热线,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服务。构建联通市、县、乡的网络平台,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以社区服务为主要功能的社区智能呼叫中心,建立 "一键通" 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
  积极发展商务服务业。重点发展投资咨询、资产评估、市场研究等咨询服务业,积极培育企业融资、信贷担保、产权交易、技术交易、劳务中介、货运代理、出口代理、物流配送、研发试制、广告会展、市场营销等以专业技术为服务支撑的中介服务业。重点引进国内外著名的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中介机构。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培育软件和服务外包行业,打造服务中原地区的服务外包基地。
 
服务业重点工程
 
  现代物流业:好望角综合性现代物流基地,旭阳综合性现代物流中心,冀中能源邢台煤炭物流基地、邢台粮食物流中心,邢台烟草物流中心,东盛国际医药物流科技城,邢台汽车物流园,恒祥医药物流基地,南和邢黄铁路物流园,任县华北农产品物流园,巨鹿巨隆粮食物流园,威县顺威物流园和浩脉畅、三好物流项目,桥西建材家居市场和农副产品市场等。
  旅游产业:(1)百里太行旅游产业带、七里河旅游观光带、东部民俗文化旅游带等三条旅游带。(2)天河奇峡旅游观光区、前南峪红色生态旅游区、玉泉湖乡村旅游示范区、歧山湖休闲度假区、鹊山中医文化旅游区、太行古渔村休闲体验旅游区、金瓶梅文化园区、汉牡丹文化园区、南湖生态观光旅游区、宁晋温泉休闲度假区等十大旅游区。(3)路罗游客集散中心、七里河凤屏山生态园、太行山度假区、太行古渔村、盛都温泉、灵霄山黄巾军中央大寨、温暖河乡村旅游示范区、桥西生态农业文化园区和襄湖岛生态园区,快活林生态休闲度假村、义和团纪念馆等重点项目。
  商贸服务业:邢台新区中心商业区,七里河新区商业区,泉北商业区、天一城国际商业中心,殷商国际商贸中心,南北长街步行商业街,莲花水城国际商业广场,万峰酒店综合开发,辰光五星级酒店,名品名店步行街等重点项目。
  
第五章 统筹城乡发展 实现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主攻方向,以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为突破口,以新农村建设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为着力点,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劳动力就业和社会管理,推动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一、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镇发展上水平出品位
  按照做城市本质就是做产业、做民生、做城乡统筹的发展理念,坚持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特色突出、以大带小的原则,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县(市)城镇和建制镇协调发展,巩固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成果,大力推进城镇建设上水平。到2015年,形成以邢台市区为中心,宁晋、清河、隆尧、南宫为次中心,其它县城镇和一批重点镇为支撑的城镇体系,全市城镇人口达到38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8个百分点以上,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围绕上水平、出品味、生财富、惠民生,规划实施好中心城市改造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新城区建设,大力发展邢台新区、市开发区、七里河新区,加快旧城片区、城中村和工业企业退市进园区改造。突出抓好商贸区、城市公园广场及水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布局优化调整。完成七里河综合治理,启动白马河综合治理,建设城市风景水系。继续大力抓好城市建设,强化城市管理,有序拆违拆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现集中供热,集中供气,集中供水,集中处理垃圾、污水和危险废物,大力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完善 "九纵九横一环" 城市路网,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突出抓好公共停车场建设。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施公共交通优先战略,建设以快速大运量公交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在市区西部建设城市防洪堤。逐步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打造标志性建筑和精品工程,建设博物馆、艺术中心、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科技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文体服务设施。大幅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水平,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政公用事业的服务水平,体现风格独特、文化特质鲜明、个性魅力彰显的城市风貌。加强城市绿化,新建一批公园绿地,加强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和街头绿地建设,增加绿色开敞空间和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努力建成国家级园林城市。到2015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以上,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100万,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
  
中心城市建设重点工程
 
  中心城市三大重点发展地区:邢台新区、市开发区、七里河新区。
  中心城市三大重点改善地区:48个旧城片区、69个城中村、46家市属工业企业退市进园区。
  重点工程:七里河综合治理、白马河综合治理、城市风景水系;市政公园、夏商公园、动物园(二期)、植物园、水上公园、中央生态公园(一期)、百泉公园、梁豫公园、清漪园、清秀园等8座市级公园建设;开元寺修复等10个历史文化保护项目;环城高速公路、高铁火车站及 "九纵九横一环" 城市道路等交通设施工程;邢台市污水处理二厂及中水回用污泥处置工程、地表水厂工程、再生水利用工程、城市广场形象提升工程、城市河道治理改造工程、燃气工程、供热工程、城市防洪堤等重大市政公用设施项目;市图书新馆、市博物馆、市广电中心、市广电发射中心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市人民影剧院、市艺术中心、市会展中心、市体育场(馆)、市科技馆等重大公共设施项目。
  
  加快发展新兴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全面加快县城镇建设,聚集产业,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力争 "十二五" 时期所有县城镇实现做大、做强、做优、做美、做精,县城经济和城镇面貌得到大幅扩张提升,真正成为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区域中心。县城要以城市标准建设道路、供水、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到2015年,将沙河、宁晋、清河城区建成30万人口左右的中等城市,促进南宫、巨鹿、隆尧等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较好的县(市)城逐步向中等城市迈进,将临城、柏乡、平乡、新河、广宗、威县、临西、大曹庄等县城(管理区)建成各具特色的小城市。
  大力发展中心城镇。把中心城镇建设作为全市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的重要环节,在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生态环境、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等方面加强与上对接,向下延伸,尽快扩大要素集聚,将白塔、大陆村、王官庄、莲子镇、杨二庄、河古庙等部分中心城镇发展成拥有5万人口以上规模的示范镇,使其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和联结纽带。同时,培育发展一批各具特色的综合型、加工型、旅游型、商贸型、交通枢纽型、资源开发型小城镇,逐步形成结构协调、功能互补、规模适中、特色鲜明的新型小城镇体系。
  加速产业和人口集聚。把工业聚集区(园区)作为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的有效载体,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筑牢城镇发展的产业基础,提高城镇的吸纳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把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在城镇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切入点,放宽全市城市和县城落户限制,逐步实行居住证制度,凡在县城以上城市稳定居住6个月以上或购置住房的,均可登记为城镇户口。农民户口转到城镇后,10年内在计划生育、土地承包等方面仍可享受农村户口相关政策。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使其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最大限度地激发城市活力,加大城市资产和资源的整合力度,破解城市发展瓶颈。建立城乡土地资源统一优化配置、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和有利于城镇化发展的土地置换和调整机制,建立起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资机制。
  二、以新民居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以农村新民居建设为突破口,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建设新民居、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建立新体制、塑造新文化,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按照 "统筹规划、梯次推进、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尊重民意、先易后难、注重特色、集中连片、提升水平" 的思路,新建与改造相结合,积极引导现有村庄适当合并集中,配套建设农村水电路气等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人口集中居住、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对位于中心城市主城区之外、城市规划区之内和县城周边的城郊村,按照城镇社区要求,与城镇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步到位,加快农村向城市社区转变;对城市规划区之外、工业聚集区和乡镇所在地的村,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吸纳周边村庄,推进集中连片、联村建设,依托聚集区产业,大力发展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促进人口和生产要素聚集,逐步形成县(市)次中心或新型小城镇;对深山区、塌陷区、滞洪区等生活环境恶劣,不适宜居住散户的村,结合规划布局调整,通过上级政策扶持、社会帮助、群众自筹等方式,选择条件好的地方统一搬迁建设住宅区,引导西部山区的村依托风景名胜区进行新民居建设,发展 "农家乐" 等形式的居住区;对沿路、沿景点的重点村庄,依托本地优势,加快中心村建设,并留好接口、留足空间,吸纳周边小村、自然村向中心村集中,逐步向农村新型社区发展;对相对集中的自然村,按照规划抓紧建设中心村,促进周边村向中心村靠拢,逐步整合为一个村。 "十二五" 期间,全市力争完成800个左右行政村新民居建设改造任务。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新民居建设规划,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积极推广城乡一体化供水。结合农村新民居建设和农村可再生能源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以及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加快乡村公路建设,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客运网络。加快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改善广播、电视接收条件,完善乡镇文化设施。加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力度,提高农村教育、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资源的覆盖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以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和缓解发展差距、完成整村推进任务为目标,用足、用好、用活中央及省扶贫政策,逐步加大市级扶贫配套资金力度。以产业扶贫为抓手,推进成方连片、规模发展,提升到户项目质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 "雨露计划示范基地" ,实行订单培训,努力提高培训效果。加大社会帮扶力度,使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惠农政策有机结合,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举全市之力攻贫困之坚的大扶贫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