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3)

发布时间: 2011-12-29      发布机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浏览次数:158     字体:[  ]

体裁分类:专项规划     主题分类:工业、交通           

第六章 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优化结构、适度超前的要求,提高全市基础产业的清洁、安全及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和网络化水平。
  一、积极推进能源建设,提高有效供给能力
  以缓解瓶颈制约、提高能源保障为目标,做强电力和煤炭工业,加强电网建设,构建供应稳定、经济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
  加快电源点建设。合理布局和综合平衡电源点建设,加快一批重点电源项目建设步伐,保证电力和热力供给。加快沙河电厂一期2×60万千瓦空冷机组建设进程,开工建设任县河头2×35万千瓦、国泰扩建2×3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推进临城中能能源2×30万千瓦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沙河电厂二期2×100万千瓦超临界空冷发电机组和宁晋盐化工园区新上105万千瓦热电联产发电机组项目建设。
  强化电网建设与改造。总投资54亿元,做好重点输变电工程建设。 "十二五" 期间,建成3座500千伏变电站,新建6座、扩建3座220千伏变电站,新增变电容量2040兆伏安,220千伏变电总容量7950兆伏安,容载比1.85;新建19座、扩建9座110千伏变电站,新增变电容量1497兆伏安,110千伏变电总容量6972.5兆伏安,容载比1.89。35千伏电网新建变电站20座,扩建22座,新增35千伏变电容量419.9兆伏安,新建35千伏线路587.1公里,改造35千伏线路426.9公里;10千伏电网新增配变1967台、增加容量195.5兆伏安;改造10千伏配变520台、容量57兆伏安;新建10千伏线路531公里、改造10千伏线路591.5公里;低压线路新增5378公里。到 "十二五" 末,形成以500千伏网架为电源支撑、220千伏网架为主干网架的主网架结构,并逐步实现220千伏分区供电、互为援助的供电网络,推进电网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初步达到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容量适度、布局合理、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高、调度灵活、运行安全可靠、经济技术指标较先进的区域性坚强电网。
  优化煤炭生产。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和整合力度,提高煤炭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开工建设北掌煤田。大力发展煤炭资源清洁化、高效化利用技术,推动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确保煤炭年产量稳定在1300万吨左右。
  二、完善交通设施,构建综合运输体系
  按照增加能力、优化结构、提高功能的要求,拓展通道、完善网络、加强枢纽,打造高效便捷、安全可靠、衔接顺畅、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铁路建设。加快石武客专高速铁路、邢黄铁路建设进程,开工建设邢和铁路,完善铁路支线建设,建设铁路北货场, "十二五" 期间三条铁路建成通车。
  公路建设。完成邢汾高速、邢衡高速公路建设和京港澳高速公路邢台段改扩建,全面建成邢台市区环城高速公路,谋划建设石林高速、宁晋支线高速,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实现县县都有一条高速公路过境;加快国、省干线公路提级改造,增强农村公路网络覆盖,完成中心城区与县(市)城之间、各县(市)城之间的快速路建设,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 "八纵、十横、二环" 的干线公路网络,并藉此形成 "一小时交通经济圈" ;加快建设中心城区与重点景区之间、各重点景区之间的快速交通网络。搞好以高铁客运车站综合客运枢纽为主的客运站场建设。到2015年,力争公路网总里程达14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速公路(不含连接线)560公里以上,二级以上公路2400公里,干线公路90%达到二级以上技术标准。
  航空建设。改造现有褡裢军民合用机场,调整机场场站布设,细化飞行区、航站区,培育一至三条成熟航线,力争 "十二五" 末年旅客吞吐量达到25万人次。
  三、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水利配套体系建设,确保供水、防洪和生态环境安全。实施引水工程,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加快建设南水北调总干渠及附近分水口门配套工程, "十二五" 期间中心城市供水用上长江水;实施惠及隆尧、任县、南和、宁晋、巨鹿、平乡、新河、广宗、南宫、清河、临西、大曹庄等12个县(市、区)的 "双线引黄" 工程,逐步恢复和改善原有灌区灌溉面积。提高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在全面完成大中型及小Ⅰ型水库除险加固的基础上,开展小Ⅱ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实施南澧河、北沙河等7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宁晋泊、大陆泽两大滞洪区防洪建设和安全建设工程。抓好节水灌溉、农村饮水安全、灌区配套、雨水集蓄、山区小型水利、咸淡水混浇等农村水利工程。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修复能力,重点抓好水源地水土保持、地下水回灌、雨洪水利用、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水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等工程,改善和治理区域生态环境。
  四、推进信息化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宽带城域网,提高城市主干网络的容量和传输速率,优化网络结构,协调新联通、移动、电信、广播电视等多家公司的基础网络建设合理竞争、有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网络接入方式。积极开展应用3G移动通信系统,进一步拓展通信运营增值服务功能。完善邢台城区双向网改造升级,实现视频互联互通。推动实现计算机互联网、传统电话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加快数字城市建设,采用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标准和规范,集成整个城市地理环境、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及人文资源等方面信息和数据资源,建立城市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搭建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邢台市空间数据共享交换。开发建设数字城市应用系统,建设邢台市数字城市综合监管指挥中心。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扶持培育100家以上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10个以上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解决农业信息化进村入户 "最后一公里" 问题。进一步完善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
  
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电源点:沙河电厂一期2×60万千瓦空冷机组,任县河头2×35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国泰扩建2×3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临城中能能源2×30万千瓦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沙河电厂二期2×100万千瓦超临界空冷发电机组,宁晋盐化工园区105万千瓦热电联产发电机组等。
  电网建设:建成3座500千伏变电站,新建6座220千伏变电站,扩建3座220千伏变电站,新建19座110千伏变电站,扩建9座110千伏变电站等电网建设项目。
  煤炭:年产120万吨北掌煤田等煤炭项目。
  交通设施:石武客专高速铁路、邢黄铁路、邢和铁路等铁路建设项目,邢汾高速、邢衡高速、大广高速、改扩建京港澳高速、石林高速、宁晋支线高速等高速公路项目,升级改建国道308线邢台段、省道邢清线、石邢线邢台段等干线公路项目,中心城区与县(市)城之间、各县(市)城之间的快速路建设,中心城区与重点景区之间、各重点景区之间的快速交通网络建设,邢台机场等。
  水利设施:南水北调总干渠及附近分水口门配套工程,西线引黄工程,宁晋泊和大陆泽滞洪区防洪与安全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水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等。
  信息化设施: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数字城市综合监管指挥中心建设, "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和信息技术转化中心建设,农业信息化进村入户 "最后一公里" 项目等。
 
第七章 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 建设创新型邢台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高人力资本积累,建设人才强市,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一、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鼓励原始创新,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重点领域和骨干企业的 "邢台制造" 向 "邢台创造" 转变。
  努力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努力在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新能源装备、精细化工、生物、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以邢台国家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开发区)为载体,加大单晶硅拉晶、切片、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系统、锂离子电池材料和动力锂电池等环节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产业研发生产应用链条。以沙河迎新玻璃集团为依托,引导骨干玻璃企业投资开发光电玻璃和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积极开发与建筑结合的分体、承压、二次循环系统、太阳能聚光系统及空气集热器、高效吸热涂层等太阳能部件和综合利用示范技术。到2015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技术的比重大幅度增加,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长达到12%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以上。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载体建设。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技术吸纳和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支持达到标准的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引导企业以委托开发、合作开发、联合攻关等方式,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发挥我市靠近京津石的优势,引入域外高科技项目,使更多的国家尖端项目落户邢台。大力发展区域性、行业性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建设,鼓励科技人员创办领办和国内外组织及个人来我市创办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到2015年,建成3家国家级、2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2家国家级、1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市工业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均建立起行业技术研发机构。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鼓励支持达到标准的企业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十二五" 期间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60家,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龙头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企业行列。鼓励民营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进高新技术,在加强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开展自主创新。大力发展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进一步放开经营领域,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支持各类人才创办民营科技企业。鼓励民营科技企业申报各级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到2015年,力争大中型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以上,其中70%以上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
  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环境。加大科技投入,到2015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以上,财政科技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同期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完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保护科技成果创造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支持个人和中小企业发明创造的资助办法,鼓励创造知识财产。加大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和执法保护力度,建立健全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信用制度,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制、市场和文化氛围,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弘扬创新文化,培育创新意识和价值观念,倡导追求真理、敢为人先、团结协作的创新精神,营造科学民主、学术自由、严谨求实、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
  二、着力推动管理创新
  把 "对标行动" 和品牌建设作为管理创新的重要抓手,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深入开展企业 "对标行动" 。围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引导企业在研发、制造(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与先进水平进行全面对标,找出差距和原因,制定跟进赶超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拓展对标广度和深度,高标定位与创新超越、持续改进相结合,引导工业企业从技术装备、生产工艺、节能减排等可量化 "有形" 对标向发展理念、经营机制、企业文化等深层次 "无形" 对标延伸,从工业企业逐步向商贸流通、现代物流、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企业推广。围绕生产装备升级换代,引进和开发运用新技术、新设备,加快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围绕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改进和再造生产工艺流程,提高工艺装备的先进性,推进工艺保障的完整性与合理性,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和新产品开发。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和计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围绕企业降本增效,实施扁平化管理、供应链管理和价值链管理等科学管理方法,实现人、财、物合理配置和产、供、销有效衔接。确定一批典型示范企业,在发展规划、财税政策、专项资金、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大力推进品牌建设。坚持市场导向、以质取胜,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选择优势企业,大力实施品牌建设 "示范工程"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附加值。大力开拓名牌产品市场,鼓励企业加强产品的市场策划和营销,创新经营模式,扩大宣传,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技术信息服务水平,引导和推动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产品竞争力;鼓励企业建立国际标准跟踪机制,积极参与先进技术标准的制定、修订,占领国际技术标准制高点;加快重点检测机构建设,及时通报国外技术法规、标准、认证及食品安全等动态信息,帮助企业追踪、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先进技术;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名牌产品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企业不断开发掌握核心技术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提升知名品牌科技含量。夯实品牌建设基础工作,实施品牌建设财政激励政策,加大对品牌建设 "示范工程" 宣传力度;组织开展品牌知识、品牌经营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提高企业创牌能力和品牌运作水平;引导企业通过查找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在产品质量、研发能力、经营策略、管理水平及核心技术等方面的差距,确定赶超目标,加快提升产品竞争力。到 "十二五" 末,力争我市优势企业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形成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知名产品,中国名牌产品达到8项以上,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5项以上。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通过教育培养人才、实践锻炼人才、政策激励人才,培养与引进并重,切实加强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五支队伍建设,实现人才构成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适应,人口大市向人才大市强市转变,努力构筑转型升级和赶先进位的人才智力支撑。到2015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70万人以上,人才密度指数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多渠道引进人才。着眼于建成京津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区和技术创新的扩散地,打破传统用人观念和用人模式,积极探索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 的用人新思路,对高层次人才、特殊人才、急需人才,打破地域、户籍、身份、人事关系等界限,在全国范围内引进高端人才和科研团队来邢创业。建立绿色通道,完善和落实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对来邢创业发展的各类人才,在工资待遇、子女入学和就业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实施 "百千万" 人才引进工程,引进100名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1000名硕士以上学历、能够带动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政府服务水平提升的高层次人才,引进10000名能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经营管理人才。
  多层次培养人才。大力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更加重视知识教育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结合,定期选拔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和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深造;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和重点科研基地,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壮大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发挥职业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加强与产业对接和 "订单培养" ,实现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实施千名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重点培育1000名优秀企业家,造就一支具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和现代经营理念的企业家队伍。
  多举措激励人才。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措施,创建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机制,大幅提高和改善各类急需人才的福利待遇。加大人才引进和开发投入,探索设立 "人才开发专项基金" ,逐步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人才投入机制。完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消除人才流动中的体制性障碍,拓宽政府机关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组织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人才渠道,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制定实施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施展才能的相关政策,营造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社会氛围。
  
科技、人才重点工程
 
  重点培育的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钢邢机企业技术中心、旭阳煤化工企业技术中心、晶龙集团企业技术中心。
  重点培育的2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钢邢机轧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邢台钢铁线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点培育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旭阳集团、晶龙集团、邢钢、中钢邢机、迎新、晶牛玻璃、君临药业、神州巨电、光源太阳能、三环太阳能、庆丰光能、海纳电子、深圳电子光伏。
  人才: "百千万" 人才引进工程、千名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