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乡村旅游专题规划》(2016年-2030年)
发布时间: 2021-12-02 发布机构: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浏览次数:1092 字体:[大 中 小]
体裁分类:专项规划 主题分类:商贸、海关、旅游
《邢台市乡村旅游专题规划》
(2016年-2030年)
文本
邢台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优山美地(北京)国际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2017年3月
——编制工作组名单——
优山美地(北京)国际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项目顾问专家: 武廷海 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副所长
陈 田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城市与乡村发展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李明德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
项目负责人: 马少辉 首席顾问
项目组成员:
刘子源 技术负责人
范刘杰 高级旅游规划师
刘 娜 高级景观设计师
赵 阳 高级景观设计师
刘燕菁 高级旅游规划师
柳 岚 高级旅游规划师
朱珊珊 高级旅游规划师
赵 洁 高级旅游规划师
卢 璐 中级景观设计师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总则
第1条 规划性质
本规划属于市级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乡村旅游专项发展规划,是邢台市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和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市域乡村旅游开发、乡村旅游管理促进措施等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
第2条 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河北省邢台市所辖行政区域,包括 2 个区:桥东区、桥西区;15 个县:邢台县、临城县、内丘县、柏乡县、隆尧县、任县、南和县、宁晋县、巨鹿县、新河县、广宗县、平乡县、威县、清河县、临西县;2 个县级市:南宫市、沙河市;另设邢台经济开发区、邢东新区、邢台滏阳经济开发区、大曹庄管理区等,总面积 1.24 万平方公里。
第3条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6年——2030年,分为近期、中远期。
近期:2016年——2020年;
中远期:2021年——2030年。
第4条 规划原则
本规划编制遵循生态为先、资源保护;农业为本、乡村联动;整合资源、整体开发;市场导向、优先开发;挖掘特色、品牌培育;乡产融合、旅游富民;科学指导、合理经营七大规划原则。
第5条 规划依据
为确保本规划规范性、标准性和科学性,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对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河北省城乡规划条例》、《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规范》、《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促进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河北省《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河北省《关于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河北省关于推动旅游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河北省国民旅游休闲发展专项规划(2014-2020)》、《河北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邢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征求意见稿)》、《邢台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年)》、《邢台市“一城五星”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年)》、《邢台市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邢台市太行山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规划(2016-2020年)》、《邢台市美丽乡村建设规划(2016-2020)》等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及国家、河北省、邢台市关于社会经济与旅游业发展的有关文件和规划。
第二章 乡村旅游发展背景分析
第6条 全国维度
从全球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来看,乡村旅游产品,是城市化水平高的国家或地区休闲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产观光”、“生态休闲”到“乡村体验”,乡村旅游产品在向精细化升级,成为全球乡村旅游热点和世界各国旅游战略关键导向。
党的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的伟大构想,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提出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到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旅游业的兴盛,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产业形式丰富多样。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农业产业发展方式,在全国发展态势异常迅猛。
从世界乡村旅游发展新态势到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机遇来看,乡村旅游关注乡村度假、规模化发展、生态环境、多功能复合型综合发展。
国内乡村旅游产品在不断升级,乡村旅游新业态也在不断涌现。
乡村旅游已超越农家乐形式,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个性化休闲时代到来,乡村旅游产品进入创意化、精致化发展新阶段,初步形成以大中城市、名胜景区、山水生态区、特色农业区为核心的发展格局。
第7条 区域维度
京津冀维度。京津冀三地乡村旅游资源优势互补,乡村旅游一体化格局初步显现,三地乡村旅游发展失衡。北京对津冀辐射带动作用差。
河北维度。河北省乡村旅游发展势头正旺,旅游扶贫工作带动村民就业,乡村旅游处于2.0阶段,乡村旅游类型单一。
邢台市维度。邢台市旅游业发展整体处于河北省中下水平,旅游发展迅速,旅游需求旺盛,乡村旅游发展迅猛,但整体水平不高。
第三章 邢台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第8条 邢台市基础分析
邢台位于河北省南部,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26万,2个县级市、15个县、2个区和4个管理区。地势高差悬殊,西高东低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是仰韶文化发源地之一,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邢台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众多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知名品牌。
第9条 邢台市乡村旅游整体发展情况
从邢台市近五年乡村旅游收入与接待人次、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乡村旅游发展型态及乡村旅游精品发展情况来看,邢台市乡村旅游形态初级、精品数量较少,乡村旅游整体开发程度不高。西部区域旅游发展状况优于中、东部区域 ,“太行山旅游+特色乡村”是邢台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10条 邢台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邢台市乡村旅游发源于农家乐,成名于美丽乡村建设与经营,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乡村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
第11条 邢台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邢台市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民风民俗资源、较好的农业基础形成了西部山区乡村旅游集聚片区、中部丘陵乡村旅游集聚片区、东部平原乡村旅游集聚片区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第12条 邢台市乡村旅游产品现状分析
生态农业类景区、标准规范化农家乐、美丽乡村示范村、节庆活动构成了邢台市乡村旅游的核心产品,但标准化、规范化“农家乐” 形式的旅游产品数量极少,休闲娱乐型及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明显不足,康体养生、民俗体验、科普科考等高层次的专题类旅游产品缺乏,现有的旅游营销活动和节庆未形成较好的市场品牌影响力。
第13条 邢台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乡景。邢台市现已建成一批依托乡村环境的A级景区,旅游产品开发初级,缺少乡村景观休闲度假产品和景观交通联通道路。
乡村。邢台市从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山区综合开发、扶贫攻坚的角度统筹发展,已建成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及乡村旅游示范村,缺少活力和带动性。
乡俗。已开发了部分乡村文化节庆产品及民间演艺,缺少最具邢台市代表性的民俗体验活动。
乡产。太行山生态经济示范区和经济产业沟初具规模,农业与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人文创意等相关产业缺乏深度融合,未实现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工业制造业与乡村旅游,少有结合。
乡建。邢台市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缺失严重,仅有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的简单基础设施建设和以景区为基础的简单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没有规模性、品质性的配套设施。
第14条 邢台市乡村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整体来看邢台市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总体开发程度不高,尚未形成完整的乡村旅游产品和旅游品牌,主要存在缺谋划、低品质、少特色、差基础、无品牌五个方面的问题分析。
第四章 邢台市乡村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第15条 邢台市旅游资源概述
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设定类型,邢台市旅游资源涵盖8大主类,27个亚类,91个基本类型,旅游资源单体共计674个,优良级资源占12%,文化资源优势明显。旅游资源类型,分别占全国相应类别的100%、77.4%和38.7%,资源种类丰富,数量巨大,文化资源众多。
第16条 邢台市旅游资源评价
通过对邢台市旅游资源的实地调查,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的“旅游资源等级评定标准”,将邢台市核心旅游资源进行等级划分,优良级旅游资源占11%,普通级旅游资源占89%。其中五级旅游资源6个,四级旅游资源14个,三级旅游资源63个,二级旅游资源237个,一级旅游资源共354个。
总体来讲,邢台市旅游资源资源种类多样,单体数量众多, 旅游资源聚集度高,利于产业聚合,旅游资源美誉度高,知名度低,人文类资源种类多,缺乏创意包装,旅游资源具有同质性,突破点难寻。
第17条 “五乡体系”邢台市乡村旅游资源概述
根据邢台市乡村旅游特色,结合乡村旅游资源独特属性,将邢台市乡村旅游资源按照“乡居、乡景、乡民、乡产、乡俗” 五个维度划分为5主类24大亚类,分别包括“乡居”资源单体354个、“乡景”资源单体93个、“乡民”资源单体75个、“乡产”资源单体129个、“乡俗”资源单体116个,共计767个乡村旅游资源单体。
第18条 邢台市乡村旅游资源评价
总体上来看,邢台市的乡村旅游资源具有六大特征:太行山水神奇瑰丽,农业景观丰富多彩,古村落群自然纯朴,文化民俗熠熠生辉,红色乡村鲜活厚重,农产商贸潜力无限。
第19条 邢台市乡村旅游资源核心价值评价
根据“旅游地吸引力指数评价方法”分析来看,邢台市乡村旅游资源核心价值总体评价水平较好,适宜根据资源特征做区别性的挖掘和开发。邢台市乡村旅游资源核心价值评价分值前三的分别是,乡村自然景观、乡村古村落、乡村农业景观。
第20条 邢台市乡村旅游文化开发潜力评价
邢台市乡村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根据梳理的不完全统计,邢台市拥有牛郎织女七夕文化、周公和桃花女汉族婚俗文化、扁鹊医药文化、邢白瓷文化、邢襄百泉文化、郭守敬科技文化、柏乡汉牡丹文化、卧牛城和牛文化、豫让慷慨燕赵义士文化、太极武术文化、梅花拳武术文化、邢州古碑刻书法文化、邢台尧山文化、邢台黄巾文化、巨鹿古城文化、内丘神玛文化、邢台运河文化、临西潭腿文化、清河武松与武大郎的传说、内丘郭巨孝文化等众多的文化潜力资源。
基于AHP法和德尔菲法,得出邢台市文化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模型和计分体系,对于邢台全市文化资源开发潜力进行定量评价,其中牛郎织女文化、周公和桃花女汉族婚俗文化、扁鹊医药文化、邢襄百泉文化、邢白瓷文化、邢州古碑刻书法绘画文化等文化资源是邢台市乡村旅游文化资源中最具开发潜力的资源。
第21条 邢台市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效益评价
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持续效益等方面对邢台市文化资源开发效益的分析中可以得出,邢台市最具开发价值的乡村旅游文化资源为牛郎织女七夕文化、太极梅花文化和扁鹊医药文化。三种文化在邢台市、河北省及河北周边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具有浓郁的文化基础和产业基础。同时,根据分析可以看出三种文化资源是邢台市乡村旅游综合效益最优越的文化资源。
第22条 邢台市乡村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总体来看,邢台市乡村山水资源品质优良、开发潜力好。现代农业发展优、发展快、市场潜力大。村落完整性好,景观价值高。区域资源潜力空间分布均衡,局部集中,利于整合。邢台市乡村旅游发展未来可依托“一特——太行山水。两绝——古村落群、现代农业景观。三优——牛郎织女七夕文化、太极梅花文化、扁鹊医药文化”,进行资源整合开发和利用。
第五章 邢台市乡村旅游产品竞合分析
第23条 河北省乡村旅游产品竞合分析
以河北省保定、唐山、承德、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秦皇岛、张家口为主要竞合对象分析河北省乡村旅游产品类型,主要以京郊山水景区、草原滨海生态景区、文创产业小镇、民族特色村寨、休闲农业等特色为主,结合邢台自身资源和市场竞争。邢台未来应以特色太行山、文化古村落为核心,差异化发展乡村旅游。
第24条 河北周边省份乡村旅游产品竞合分析
山东省部分区域乡村旅游产品竞合分析。山东省德州、聊城、济南、菏泽四个城市市场供给以农业观光休闲为主,产品以感官刺激为主,对乡村历史传说、民俗、工艺挖掘较少,文化为主线的产品少、开发浅。开发的主要配套设施为乡村记忆馆(民俗馆),包括乡村运动场、乡村动物园、乡村老作坊、乡村民居馆、乡贤馆和特色美食街等。
山西省部分区域乡村旅游产品竞合分析。山西太原、晋中、阳泉、长治市场供给以休闲农业和山地观光为主,特色乡村刚刚萌芽,规模过小,点状分布,未形成特色乡村组团。代表市太原市的乡村旅游重点建设5个重点项目,包括:清徐县新苗农庄、阳曲县香槟壹号、小店区华辰农耕园、杏花岭区采薇庄园、尖草坪区宇文山庄等。
河南省部分区域乡村旅游产品竞合分析。河南市场以黄河、太行山沿线生态旅游、黄帝文化、少林文化等文化旅游为主,资源丰富、产品初级,缺乏深度开发的、特色性体验性强的产品。
北京市乡村旅游产品竞合分析。北京居民旅游消费需求旺盛,市场巨大,乡村旅游是居民休闲度假的主要选择,京郊乡村旅游从小到大、从点到面蓬勃发展,形成了“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发展特色,创新推出了休闲农庄、养生山吧、山水人家、采摘篱园国际驿站等十大业态,北京市乡村旅游面临新的转型升级和品质提升的问题。
天津市乡村旅游产品竞合分析。天津乡村旅游产业地位日趋突出,设施观光农业占绝对优势,融入创意元素的乡村旅游新业态迅速发展,主要发展庄园休闲度假型、文化传承与娱乐体验型、单一经济体型、设施农业观光型、山水村落型的乡村旅游产业。
第25条 竞合小结
从发展水平、发展现状和乡村旅游产业结构上看,邢台市乡村旅游发展应该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特色,以太行山文化品牌、古村落群、现代农业景观、旅游+特色产业、复合产业为主导,充分考虑乡村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与交通、农业、水利、文化、体育等相关部门的协调,深入开发,形成邢台市乡村旅游的鲜明品牌。
第六章 邢台市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定位
第26条 邢台市旅游市场规模
“十二五”期间,邢台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2015年接待国内游客、旅游总收入比2010年分别增长127.4% 264.3%,国外游客比2010年增长37.4%,总体来看,邢台旅游增长比较稳定,但仍需新的助力推动旅游快速增长。
第27条 邢台市乡村旅游市场分析
邢台市乡村旅游客源市场主要以当地和周边客源为主,从地域来看,邢台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分布主要在近距离的周边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以散客为主,外地远程游客及团体所占比重小。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按空间距离可划分:
一级重点市场。以邢台为主的本地市场和河北市场。
二级潜在市场。以北京、天津为主的京津冀城市圈、山东、河南等省市为主。
三级机会市场。以浙江、上海为主的全国其他省市和周边地区旅游线路上的部分分流市场、国内其他地区和海外市场。
第28条 邢台市乡村旅游游客特征分析
通过锁定邢台本地、北京、天津为核心的京津冀地区中产阶层(收入水平较高、教育背景良好、家庭结构合理、年龄层次主力、男女比例适中)调研,城市居民乡村旅游频次依旧偏低,开发潜力巨大,田园风光依旧是乡村旅游的第一吸引力,自驾游是乡村旅游的主要方式,乡村旅游消费承受能力正在提高,乡村民宿/客栈市场需求空间巨大,100-300元价格是乡村民宿/客栈的主力承受区间,乡村旅游地的开发要求及条件正在提高,乡村旅游的购物意愿比较强烈,乡村度假庄园的基本市场已具规模,乡村度假庄园的内容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
第29条 邢台市乡村旅游重点专项市场分析
邢台乡村旅游重点发展的专项市场主要包括观光旅游市场、休闲度假市场、生态旅游市场、红色旅游市场、自驾旅游市场、养生旅游市场、温泉旅游市场、家庭旅游市场、研学旅行市场、商务旅游市场在内的十大专项市场。
第30条 乡村旅游市场预测
根据游客规模增长速度预测,结合2015年基准数据,经专家修正,邢台市规划期乡村旅游游客规模预测结果如下所示。
2016年共接待乡村旅游游客量为617.86万人次;
2020年共接待乡村旅游游客量为1284.76万人次;
2025年共接待乡村旅游游客量为1946.63万人次;
2030年共接待乡村旅游游客量为2355.78万人次。
根据旅游收入规模增长速度预测,结合2015年基准数据,经专家修正,邢台市规划期乡村旅游旅游收入预测结果如下所示。
2015年乡村旅游收入规模为54.10亿元;
2020年乡村旅游收入规模为216.51亿元;
2025年乡村旅游收入规模为601.16亿元;
2030年乡村旅游收入规模为1131.40亿元。
第七章 乡村旅游经典案例分析
第31条 案例研究分析
综合型乡村度假模式。美国纳帕溪谷,从原始葡萄种植加工区到理想田园度假区,以主题休闲商业、葡萄文化体验、生态溪谷观光为主要核心,构建主题化的游憩区。
乡村俱乐部模式。澳大利亚塔斯马里亚乡村俱乐部,以开放式的高端度假场所为主,俱乐部内休闲度假功能俱全,满足游客住宿、餐饮、娱乐的需求,俱乐部外,与旅游结合,推出浪漫组合、运动组合等各种组合活动。
度假庄园模式。 Club Med普罗旺斯度假村是最浪漫度假圣地,高端住宿设施满足游客需求;举办高尔夫球、山地自行车等大量休闲娱乐活动;关注亲子市场,设有儿童俱乐部,完美亲子假期,专业G.O.照料从婴儿宝宝到17岁小大人。
北京模式。北京乡村旅游形成高水平、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特色培育、业态创新、文化创意、标准管理、部门联动、社区营销模式。
德清模式。德清县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美在环境 ,洋在理念,发挥生态优势,国际化设计理念;低碳环保,高端生态,低碳设计经营,就地取材,积极推广生态消费理念,提供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等主题服务,管家式、一站式高品质服务;推动民宿产业规模集聚发展 ,完善服务配套;组建行业协会,强化行业自律,统筹闲置资源,探索破解政策制约,加强政府引导。
潍坊模式。潍坊以现代农业、民俗文化、休闲度假为特征,品牌引领,“鲁韵原乡”品牌引领下的乡村旅游主题化开发;产业联动,“以产促旅,以旅优产”的农旅一体产业化开发;精品示范,龙头示范,辐射带动,由点及面,整体推进;城乡一体,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示范区;标准管理,从开发到运营到保障体系的全程标准化管理。
第32条 案例总结
分析认为,未来邢台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应该以农业田园、山水景观为资源本底依托,打造特色游览体验;以乡村艺术、文化创意作为邢台市乡村旅游的亮点,建设文化艺术乡村,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民间生活、艺术、节庆的体验;以生态环境、创意乡村作为产品提升途径,打造精品乡村旅游、文艺创客乡村;以农耕文化、诗意山水作为游客灵魂之托,满足游客深度体验和休闲度假的需求。做大山水,联动三次产业,打造高品质乡村休闲度假是邢台市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
第八章 总体定位与发展战略
第33条 定位指导思想
乡村为基、文化为魂,产业极核、龙头带动,绿色旅游、低碳经济,区域联合、共赢发展,创新模式,旅游富民。
第34条 上位规划衔接
《邢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提出了旅游业发展的总体定位、形象定位和产业定位,明确了使旅游业成为邢台经济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邢台市乡村旅游的发展迎来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氛围。邢台市农业产业基础雄厚,在当前形势下,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规划提出“稳定发展粮棉两个基础产业,加速发展畜牧、蔬菜和林果等主导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为邢台乡村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
《邢台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在整个邢台市旅游十三五中,乡村旅游在旅游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提出广泛利用邢台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乡村资源,积极培育一批旅游经济沟、科普教育农园、生态观光农园、主题庄园、主题小镇、乡村大世界、第六产业园、国家农业公园等特色旅游产品。总体规划中提出的重点建设项目是邢台市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也将成为本次规划项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35条 愿景、定位及发展目标
发展愿景。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上,打造邢台乡村旅游度假天堂。
总体定位。以良好的生态、醇厚文化、古乡意境为重要卖点,以“开发大项目、改善大环境、建设大市场、构建大产业”为思路,休闲农业为基础,产业融合为核心,乡村文化为灵魂,现代乡村庄园主题化、集群式发展为路径,建设乡村旅游产业综合体模式的先导区与示范区。
形象定位。“山水太行”是邢台市最突出、最核心的乡村旅游资源,也是在全国最具知名度的品牌,“乡味”即乡土味,是邢台市乡村旅游的重要内涵和游客直接印象,也是邢台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需要营造的氛围。“山水太行·乡味邢台”不仅能够准确而生动的表现邢台市乡村旅游的特色,其强大的包容性和深刻的指向性也能够引导乡村旅游的品牌化升级。
“山水太行·乡味邢台”
“山水太行·古韵信都”
近期发展目标:建设乡村旅游项目和基础设施,完成2017年邢台市域脱贫任务,建设美丽乡村、生态经济示范区等。2020年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
2017年开始着手建设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精品民宿、特色民俗聚落;
2017年,邢台市应通过旅游扶贫实现5.06万人稳定脱贫;
2017年-2020年培养200名脱贫致富带头人;
2017年-2020年培育10个乡村旅游电商村和100个乡村旅游电商户;
2017年-2020年邢台市4个太行山区县市建设总面积57.7万亩的51个生态经济示范区;
2020年基本完成邢台市美丽乡村建设;
2020年居民基本实现小康社会。
中远期发展目标:强化乡村度假氛围,增加旅游配套设施,以国际化标准打造,秉承生态与文化,传统与创新兼具;建成太行山原乡旅游目的地、京津冀城市群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先导区与示范区。引入高端度假设施,提升度假品质,形成区域高端乡村旅游度假生活引领者。同时联动周边旅游度假区,建设太行国际旅游目的地。建成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度假示范区。
第36条 发展战略
构建“五乡”路径。借助其绝佳的区位、巨大的客源市场,以良好的生态资源为基础,特色古村落和现代农业为重点,借助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土地流转政策,注入休闲、养生、艺术等创意元素,借助“乡村旅游+”促使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以村民为核心,构建“乡居、乡景、乡俗、乡产、乡建——邢台五乡”全新乡村旅游发展路径。
营造“五种”味道。挖掘邢台市最具乡土气息的特色资源,体会邢台“情味、韵味、香味、美味、土味”五味,营造淳朴、风韵而不失时尚的邢台新乡村。
重塑一种模式。依托邢台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发展基底,以产业融合为导向,提出邢台市乡村旅游创新发展模式——“1+N邢台模式”。
错位发展,打造留客平台。根据市场需求,以邢台市良好的自然资源为依托,打造主题游憩产品、山林养生产品、文化度假产品三大主类乡村休闲度假产品,丰富产品体系,搭建留客平台。
创新空间发展策略。通过培养亮点—打造轴线—形成组团—产业聚集—区域融合,架构邢台市乡村旅游“S型”能量环,内外联动、区域互通、联合发展。
第九章 乡村旅游产业及产品体系构建
第37条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农旅互动。邢台市农业+乡村+农民与旅游休闲进行结合,形成七种不同的乡村旅游形态。田园农业休闲模式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休闲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休闲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主要类型有:田园农业游、园林观光游、农业科技游、务农体验游;民俗风情休闲模式,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休闲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日庆典、民间歌舞等休闲活动,增加农业休闲的文化内涵。主要类型有:农耕文化游、民俗文化游、乡土文化游;农家乐休闲模式,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吃、住、玩、游、娱、购等休闲活动。主要类型有:农业观光农家乐、民俗文化农家乐、民居型农家乐、休闲娱乐农家乐、食宿接待农家乐、农事参与农家乐;村落乡镇旅游模式,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休闲吸引物,开发观光休闲。主要类型有:古民居和古宅院游、古镇建筑游、新村风貌游;休闲度假模式,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等,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主要类型有:休闲度假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科普教育模式,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旅游活动。主要类型有:农业科技教育基地、观光休闲教育农业园、少儿教育农业基地、农业博览园;回归自然休闲模式,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太行山水、绿色森林,发展观山、赏景、登山、森林浴、滑水等旅游活动,让游客感悟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主要类型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上乐园、露宿营地等。
农旅互动促进城乡交流。农旅与城乡交流主要体现在农业园区变旅游景区、农业产品变旅游礼品、农业劳动变健身运动、城市市民变农村农民、农产品外销变内销五大方面。
农旅互动延长农业产业链。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及农业与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融合等,把农林水产品、生物能源、农村风光等各种资源同食品、观光等现有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地方产业和新行业的发展,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动力,丰富农业园区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延伸三大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链。
第38条 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旅游产品开发原则。邢台市乡村旅游产品是旅游开发的最终载体,也是直接面向旅游者的旅游对象。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依托邢台市的乡村旅游资源,必须遵循资源为基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参与体验原则、联动开发原则。
总体开发思路。围绕“山水太行,乡味邢台”的乡村旅游主题形象,以乡村观光旅游产品为基础,以乡村休闲度假产品为突破方向,以乡村专项旅游产品为补充,通过有效整合、提升品质、培育精品,打造一批龙头品牌产品,最终形成具有邢台特色的“山水生态、乡村休闲、康体养生、田园度假、文化体验”品牌产品体系。
乡村旅游产品体系。针对邢台市乡村资源特点和优势,精心策划旅游项目,以乡村观光旅游产品、田园度假旅游产品为核心,形成“两大核心旅游产品”;以农园休闲旅游产品、农业生产旅游产品、康体养生旅游产品、商贸物流旅游产品、文化艺术旅游产品、科普教育旅游产品为支撑,形成“六大支撑旅游产品”,形成邢台市乡村特色的“两大核心,六大辅助”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
乡村观光旅游产品。邢台市乡村观光产品的开发要突破传统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开展深度观光体验游,追求对自然美景和乡村风情的切身体验,增加与周边环境风格适宜的人造景点或景观。依托太行山水为代表的自然风景,开展山地观光、森林观光、滨水观光等生态观光活动;依托邢台市的农田、石头民居等具有冀南特色的乡村景色,发展乡村田园观光。主要支撑项目有太行山国家地质公园、英谈红石部落等。
田园度假旅游产品。以乡村山居、驿站、民宿、山水别墅、禅院等为核心,打造具有田园特色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主题度假产品,依托太行峡谷精品会所、云顶帐篷营地、葡梦商务酒堡小隐小驻民宿、仙云居、凤凰客栈、寒山精品客栈,打造一批乡村休闲度假基地,包括乡村主题度假庄园、民宿、酒店、营地、驿站等产品形式。
农园休闲旅游产品。依托乡村田园资源,开展乡村休闲、民俗娱乐、农事体验、乡村度假等旅游活动,产品形式包括生态休闲公园、乡村营地公园,支撑项目有南和农业嘉年华、家庭农场、市民生活农场果香世界、清河植物园、驾游乡村营地公园等。
农业生产旅游产品。依托邢台市农业种植资源与果园资源,开发以生态果园观光、休闲采摘、农场度假、农业示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业园区;大力发展樱花、葡萄等规模化种植,依托大地景观,开展果林观光、休闲田园、乡村度假等旅游产品,建设农业产业公园,发展特色沟域经济。重点支撑项目有泰德隆千秋长寿园、樱花悠乐园、双万亩现代农业园、申家庄葡萄庄园、广宗清莲小镇等。
康体养生旅游产品。挖掘邢台中医药养生文化,开发康体养生养老产品,作为都市游客的重点体验型产品。开发中药养生、运动养生、养生度假、美食养生、度假住宅等特色产品。邢台市中草药材众多,利用枸杞、金银花等本地特色中草药,引进种植芳香药用植物,开发中草药养生产品。主要项目包括中草药种植园、国医馆、药膳坊、知香会所等。主要产品形式有养生庄园、休闲乐园、养生民宿,支撑项目有桑茶养生馆、行家峪养生驿站、福寿文化园、户外攀岩基地、天平架拓展基地、“太行天路”国家景观道等。
商贸物流旅游产品。依托邢台市工农业资源,开展加工物流、科技示范、文化创意、商业贸易、购物娱乐等活动,建设乡村产业公园,支撑项目有清河羊绒产业公园、渔光互补科技产业公园、平乡自行车产业公园等。
文化艺术旅游产品。邢台市丰富的民间手工艺、文化艺术、传统民俗文化等,充分挖掘邢台市乡村民俗文化内涵,在保护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以乡村博物馆、艺术村、特色小镇的产品形式,进行文化的“活”化与效益化利用。支撑项目有柏乡县牡丹艺术小镇、贺家坪写生基地、葡萄音乐节、广宗葡萄小镇、内丘县富岗苹果小镇、邢台县皇寺古镇、宁晋工笔画小镇等。
科普教育旅游产品。将邢台市大规模的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提高农业生产收益的同时,发挥其科技示范、科普教育、展示学习功能,开发教育农场、农业博览园、高科技农园、科技示范园等产品形式,建设老漳河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南宫现代农业园区、广宗清莲小镇、威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南和农业嘉年华、临西县阳光工业园区光明乳业等支撑项目。
第十章 邢台市乡村旅游空间结构
第39条 总体布局
根据资源禀赋、市场需求与道路交通等条件分析,将全市空间结构划分为“三带五区”。
三带:太行如画山水景观带、卧牛寻梦民俗景观带、绿野漫歌乡韵景观带。
五区:太行山水乡村度假集聚区、生态鹊乡康体养生集聚区、多彩田园乡村农业集聚区、古韵邢乡民俗文化集聚区、时尚信都乡村产业集聚区。
第40条 三带
依托平涉线、邢左线、 G45、G20和南郝线等道路,融合周边产业、乡村、生态景观,形成产业带、风景带、美丽乡村的综合景观展示廊道。
“太行如画”山水景观带。范围为邢台西部山地区,包括临城县、内丘县、邢台县、沙河市的四县的西部山区丘陵地区,发展思路为依托太行山一线的前南峪、天河山、九龙峡、大峡谷、云梦山、寒山、双楼山、福寿山、鹊山、蝎子沟国家森林公园等高品质的自然山水景区,创建太行山世界级地质公园,以此带动整合太行山周边乡村旅游发展,推动其发展成太行山水观光休闲带。
“卧牛寻梦”民俗景观带。,范围为邢台南部民俗村落带,包括沙河市、南和县、平乡县、广宗县、威县等,发展思路主要沿邢汾高速,串联英谈古寨、王硇村等太行民俗村落,南和观音故里、平乡梅花拳之乡、广宗太平道民艺之乡等,传承发扬本地民间艺术,以文化创意改造乡村,成为城市游客追忆乡愁、体验民俗的特色旅游带,未来发展成为民俗休闲度假带。
“绿野漫歌”乡韵景观带。,范围为邢台东部平原农业带,包括柏乡县、宁晋县、新河县、南宫市、清河县等,发展思路主要沿青银高速,串联起柏乡牡丹园、桑茶园、新河葡萄庄园、南宫有机果蔬观光基地、威县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威县梨产业园、清河羊绒、山楂基地等,建设现代化的精致农业,打造绿色休闲农庄体验带,未来发展为休闲体验农业带。
第41条 五区
太行山水乡村度假集聚区。区域范围包括邢台县、沙河市、内丘县西部山区丘陵地区、临城县西部山区、桥东区、桥西区。
依托资源主要为太行山景观、农业景观、乡村景观、经济沟域、特色古村落等乡村旅游资源。
针对市场为乡村旅游市场、亲子家庭市场、休闲度假市场等。
发展思路主要为以A级景区群为依托,以农业种植为基础,周边地区发展精品民宿、乡村度假酒店、乡村庄园等特色乡村游产品,打造国家级山水乡村度假集聚区。
整合西部山区各单体景区,联合打造中太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商业于一体的主题游憩区,辐射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发展;借势景区,依托村落民居,以乡村特有的农业景观、民俗文化为卖点,提升改造村落景观,打造主题民宿村落群,建设特色乡村小镇;打造集运动健身、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国家景观道。
重点项目包括A级景区群、邢襄特色主题聚落、特色休闲沟、精品民宿村落群、乡村度假聚落、国家景观道。
生态鹊乡康体养生集聚区。区域范围包括内丘县、临城县。
依托资源主要为高海拔、高负氧离子、高山中药材种植、天然避暑地。
针对市场为京津冀、中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集群中的老年银发市场及都市亚健康人群市场。
发展思路主要为将神头村、寺沟村、戈廖村联合提升发展作为样板,打造灵霄山山地有氧公园系列产品及山湖生态度假产品,统一推向市场。以岐山湖广阔的水域资源、灵霄山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及山野中药材种植为基础,对神头村、戈廖村、寺沟村等现有乡村进行整合增加完善养老度假的硬件基础设施,保留当地乡村特色,针对银发市场积极发展休闲度假、健康乐龄产业,为老年市场打造邢台最美、最安全、最舒适、最具本土特色的候鸟度假社区。
重点项目包括神头——戈廖中草药种植园、核桃小镇、苹果小镇、山地有氧公园、湖山生态度假区、灵霄山——太子岩乡村养老社区。
多彩田园乡村农业集聚区。区域范围包括巨鹿县、南和县、任县、平乡县、广宗县、威县。
依托资源主要为农业资源、农业景观。
针对市场为亲子家庭市场、乡村旅游市场、观光休闲市场等。
发展思路主要是充分利用东部区县良好的农业资源,创造不同于乡村旅游秀美山水的,以大园区、大庄园、大农场、大地艺术、大节事的一体化休闲度假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新景观、新体验。以林果、蔬菜种植为核心,以休闲产业为发展方向,依托东部片区地势平坦、农业用地集中的优势,发展现代高科技农业,导入文化创意、科普教育、户外休闲、会议度假等功能,力求打造高品质、高层次、综合型的乡村农业集聚区。
重点项目为南和农业嘉年华、乡村度假聚落。
古韵邢乡民俗文化集聚区。区域范围包括柏乡县、宁晋县、隆尧县、新河县、南宫市。
依托资源主要为特色古村、民间技艺、民俗文化、乡村美食。
针对市场为邢台本地市场、京津冀、中原、山东半岛城市集群大众市场。
发展思路为利用乡野山村对艺术家的吸引力,以乡村原生态艺术为基底,文化产业为主体。打造乡村综合服务业,并引导商务、金融、会展等功能,形成乡野艺术集聚区域。
重点项目包括牡丹艺术小镇、书画艺术小镇、邢酒艺术小镇。
时尚信都乡村产业集聚区。区域范围包括临西县、清河县、平乡县。
依托资源主要为工业资源、农业资源、工业景观、农业景观。
针对市场为亲子家庭市场、乡村旅游市场、商务休闲市场等。
发展思路为提出旅游+二产,依托平乡自行车产业基地、清河羊绒基地、轴承制造基地等特色产业,做大文化,做新创意,融入景区理念及旅游服务功能,整体打造成为邢台旅游商贸服务中心及乡村产业融合示范区。
重点项目包括自行车产业公园、羊绒产业公园。
第十一章 邢台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指引与集聚区重点项目策划
第42条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指引
景区依托型乡村资源。目前,邢台市西部山区已经形成围绕崆太行山脉诸多景区发展的景区依托型乡村资源集聚区,主要包括水峪村、驾游村、行家峪村、石板房村、前南峪村、禅林寺村、坡子峪村、寺子村、贺家坪村、南洺水村、清泉村、大西庄村、西塞村、上申庄村、大坪村等;景区依托型乡村资源深度契合依托景区品牌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依据客源市场及本身特点开发深度乡村体验产品,充分调动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充分阐释乡村风俗风情。让开放式的乡村体验与封闭的景区观光形成鲜明的对比,借依托景区之势,走符合自己的特色乡村旅游发展道路。产业体系构建中要突出主题化,注重特色产业的重点发展。综合分析市场和资源特点,结合依托景区的现况及发展前景,制定乡村旅游发展战略。通过主题产品与项目策划、主题设施策划以及主题景观设计三个方面,将乡村性格转化为各种可视的文化符号,最终形成特色突出的旅游产品谱系;针对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进行产业业态的筛选,进一步明确重点发展业态、限制发展业态和禁止发展业态,确立主导业态,形成科学合理的业态体系。整合产业之外的其他旅游资源与旅游利用空间,构建包括主题餐饮、主题住宿、休闲娱乐等内容的旅游服务设施体系。适当策划重点休闲项目,联合景区文化特色融入,构建休闲产品体系;景区依托型乡村资源经营主体有个人、公司、政府主管部门和多方联合合作等几种,开发当中要根据当地的实际产权状况进行选择。管理中要理顺从业者、居民和外来游客的关系,构建合理的产业收益模式和日常管理模式,与其他相关部门有效沟通和协同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民俗文化型乡村资源。邢台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七夕文化、婚俗文化、邢襄民俗风情等文化资源品质较好。目前,邢台市已经形成桃树坪村鱼文化、鱼林沟、茶旧沟、神头村扁鹊文化、龙化村明清大院文化、樊下曹村、绿水池村、崔路村邢襄民俗文化、小桃花村婚俗文化、郭村郭守敬科技文化、西黄庄村、富岗村、田家庄村、王交台村、西竖、柏乡汉牡丹园、河渠宁晋工笔画、窦冯马村、纪家寨村等;乡村文化涵盖村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民俗文化型乡村资源旅游开发规划过程中应该对乡村自然生态文化和民俗文化进行提炼,确定乡村自然生态文化和民俗文化的表现主题,围绕着主题对乡村文化进行放大,形成乡村品牌形象。乡村景观,包含因地域环境形成的地域自然风貌、乡村聚落形态、后天农田景观等内容,是村民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原真文化的体现,也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节点之一,在旅游开发时就应该以恢复和保护为原则。乡村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是最能体现乡村文化的节点,是乡村文化的展示载体,同时也是游客感知一个乡村的最直接表现,游客需要一种真实可触摸的乡村旅游;因此,文化的融入可以乡村农事活动体验、乡村农耕技术展示、乡村民俗活动体验等形式,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建设中,成为游客感受乡村,寻找儿时记忆的一种体验。将农产品变成礼品,提升经济价值;将商品变成记忆,进行情感营销;将文化融入农业, 增加产品内涵;农副产品的文化包装和营销,不仅实现了产品价值的提升,还可通过游客,将本土文化进行传播,增强乡村的市场影响力;采用政府+村庄+个体的开发模式,重点挖掘邢台市乡村的民俗文化,打造乡村生态活化博物馆、城市第三空间、乡村庙会等项目,开发过程中注重乡村文化的传承、乡村文化原生态的展现和重点乡村文化的保护性开发等。
传统村落型乡村资源。目前邢台市现有44个保存较好的古村落,其中有18个中国传统村落、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6 个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镇)。主要包括英谈村、王硇村、神头村、黄寺村、驾游村、窦冯马村、渐凹村、城湾村、安河村、黄茜村、彭硇村、李梅花村、北尚汪村、东戈村、小戈廖村、石门沟村、等。邢台市传统村落分为主题体验型、古村度假型、古村赏玩型、古村参观型四类,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可依托性较强;以全面把握邢台市古村落旅游发展背景及区域环境为前提,结合国家的传统村落保护与邢台市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充分挖掘古村落传统文化资源及所依托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贯穿“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核心、以综合效益为目标”的总体思路,引入“古村落旅游+”的概念,提出“分批分级、逐步完善”的发展模式,通过品牌策划、活动策划及媒体营销的推广宣传,塑造邢台市传统村落主题形象,打造立足京津冀、面向全国的的古村落旅游品牌;邢台市传统村落主要的开发模式包括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社区主导型和混合开发型四种模式。
生态经济示范区(沟域经济)型乡村资源。目前,邢台市已经建设和规划建设的生态经济示范区(沟域经济)型乡村旅游资源主要有南沟门生态经济示范区、浆水生态经济示范区、踏溪湖生态经济示范区、石马山生态经济示范区、大戈廖生态经济示范区、宋家庄镇生态经济示范区、皇寺镇生态经济示范区、南赛生态经济示范区、龙泉湖生态经济示范区、梨水生态经济示范区、天平架生态经济示范区等51个;按照邢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太行山开发“一极、两轴、三带、五大板块”的布局要求,以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推进太行山综合开发,坚持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突出特色、规模开发,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充分发挥太行山区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优势,打造优质产品和著名品牌,形成规模化的优势产业,促进太行山区经济可持续增长,上联通京津冀一体化,下衔接省会生态市场需求,实现山绿、天蓝、水清、人富、村美,努力将邢台市太行山区建设成为京津冀地区的生态涵养区、旅游休闲区、生态经济区、绿色产业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邢台市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开发模式主要有四种开发经营模式,政府引导园区模式、股份合作开发模式、大户开发模式、统分结合模式等为主。
产业园区型乡村资源。目前,邢台市已经形成邢台旭阳工业园区、邢台大曹庄工业园区、好孩子北方工业园区、河北临西轴承工业园区、绿岭核能综合深加工高科技示范园区、清河国际羊绒科技园区、北方国际会展中心、光明生物科技园区、邢台市今麦郎食品城、邢台泥坑酒文化产业园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工业园区;加快推进邢台市生态文化旅游体验基地建设,进一步促进工业、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深度融合,以旅游业作为邢台市工业园区功能提升和产业转型的先导产业和突破口,通过发展旅游业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知名度,增强邢台市城市软实力,实施旅游优先战略和旅游带动战略,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壮大旅游产业规模,提高旅游产业效益,最终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园区的支柱产业,促进园区由工业开发区转向新城区、产业由工业为主转向制造业和综合服务业双轮驱动的进程,建设文创基地、特色小镇等旅游项目;政府+企业开发模式、政府+企业+个体开发模式、管委会+公司开发模式、管委会+村庄+个体模式等。
休闲农业型乡村资源。目前,邢台市的休闲农业型乡村资源主要有绿野蓝城生态庄园、康源庄园、恒利庄园龙泉印象休闲婚摄基地、南和嘉年华、樱花游乐园、宜采庄园、百果庄园、绿洲生态园、森焱家庭农场、小河庄生态观光园、昌盛达农业生态园、红沙峪生态园区、泰德隆长寿茶种植基地、桃花源、市外桃源等;依托各景区(点)产业资源、景观资源,提升各景区(点)的品质,丰富产品类型、增加体验型、文创型、精品度假型项目,主题差异化发展,一景区(点)一特色,邢台市旅发委规范景区(点)管理,采用统一营销的方式宣传打造邢台市精品休闲农业项目体系;邢台市休闲农业型乡村资源的开发模式主要包括“公司+农户”开发模式、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开发模式、“农户+农户”开发模式、股份制开发模式等。
第43条 太行山水乡村度假集聚区
发展思路。以A级景区群为依托,以农业种植为基础,周边地区发展精品民宿、乡村度假酒店、乡村庄园等特色乡村游产品,打造国家级山水乡村度假集聚区。整合西部山区各单体景区,联合打造中太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商业于一体的主题游憩区,辐射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发展。借势景区,依托村落民居,以乡村特有的农业景观、民俗文化为卖点,提升改造村落景观,打造主题民宿村落群,建设特色乡村小镇。打造集运动健身、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国家景观道。
重点项目。重点建设A级景区群、邢襄特色主题聚落、太子井酸枣小镇、特色休闲沟、精品民宿村落群、乡村度假聚落、国家景观道。
A级景区群范围包括邢台市沙河市、邢台县太行山脉及桥东区、桥西区;功能定位为生态养生、健康养老、户外探险、山地度假、古村文化体验、商务会议等;开发思路为整合西部山脉单体景区资源,打造“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度假区+5A级景区+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体系,打造中太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A级景区群,引爆邢台乡村旅游;发挥政府优势,整合现有云梦山、大峡谷、天河山、紫金山、北武当山等景区资源,建设邢台太行片区景区群;发挥A级景区群龙头带动作用,辐射带动邢台市乡村旅游发展;项目内容包括大峡谷世界地质公园(九龙峡、周公山、大峡谷景区)、云梦山旅游度假区、天河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紫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
邢襄特色主题聚落范围包括邢台市沙河市、邢台县、桥东区、桥西区;功能定位为农业观光、养生养老、文化体验、特色购物、餐饮美食、休闲度假、产业培育等;开发思路主要为以邢襄文化为依托、以现状农业产业为基础,结合特色古民居资源,打造集文化体验、观光休闲、产业培育、养生养老、商贸物流、特色购物、生活服务等于一体的特色主题小镇;项目内容包括皇寺古镇、白岸七夕爱情聚落、云梦艺术聚落等。
太子井酸枣小镇范围包括邢台县太子井乡;策划思路为以邢枣产业为依托,打造以酸枣为主题,集酸枣种植、酸枣加工、休闲度假、养生养老、酸枣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特色小镇;以古民居建筑为载体,注入文化和艺术元素,通过景观打造、氛围营造、业态植入的方式打造主题小镇;功能定位为农业观光、文化体验、养生养老、休闲度假等;项目内容包括酸枣庄园、酸枣仁加工产业园、酸枣产品研发科技中心、养生会馆、金豆豆童乐园、枣林小居等。
特色休闲沟范围包括邢台县路罗镇、浆水镇、宋家庄镇、将军墓镇及沙河市白塔镇等地区的沟域;功能定位为农业观光、休闲体验、养生养老、科研示范、娱乐购物、农产展销、商贸物流等;开发思路为以各乡镇现有农业种植特色为依托,突出林果花卉特色种植主题,联动三次产业,打造特色主题休闲沟。依托宋家庄镇、将军墓镇、路罗镇、浆水镇、白塔镇西部五个乡镇现有农业种植现状,突出花卉、林果、苗木等特色种植主题;“以村带产,产形成特,特引导沟”,充分挖掘当地传统文化民俗,发挥有机经济优势,形成太行山地区花卉林果特色种植基地。以“主题沟域+沟域产业链+休闲旅游”模式深化产业沟发展,形成“一产为基础、二产为主导、三产为亮点”的沟域经济发展特色;项目内容主要包括红石沟休闲生态沟、“四季花海”产业沟、“鱼林花溪”产业沟、“紫玉满堂”产业沟、“苹安满园”产业沟、“栗林飘香”产业沟等。
精品民宿村落群范围包括邢台县前南峪村、沙河市王硇村、邢台县英谈村、邢台县石板房村、沙河市大坪村、沙河市上申庄村、邢台县崔路村;功能定位为主题民宿、餐饮美食、休闲娱乐、艺术创作、文化展示与体验等;开发思路为以景区为依托,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本底,以古民居建筑为载体,引入文化、创意元素,打造精品民宿村落群,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区位优势,结合A级景区,以村庄建筑为载体,发展主题住宿、美食餐饮、娱乐购物,并融入摄影、写生、创作等创意文化元素,打造集山水观光、创意文化、特色餐饮、主题民宿、滨水娱乐等于一体的主题民宿部落;项目内容主要包括前南峪红色部落、王硇小隐小驻、英谈红石部落、冀家村镇石板房村、上申庄云顶居、大坪凤凰客栈、崔路邢台大院等。
乡村度假聚落范围包括邢台市邢东区、邢西区、沙河市;功能定位为休闲度假、主题娱乐、文化体验、餐饮美食等;开发思路为以田园景观为基础,以宜居宜旅为理念,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休闲度假的需求,打造主客共享的乡村度假精品。以薰衣草种植为基础,集旅游休闲、健康养生和生态居住于一体,打造浪漫主题的乡村度假区域;以乡村轻奢为主题,以工农业生产为基础,融生态办公、休闲度假、乡村商务、创意文化于一体,打造恒利乡野SOHO部落;依托襄湖水域,丰富水上娱乐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及休闲度假设施,打造集高端商务活动、高品质生活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度假岛;项目内容包括绿野仙踪薰衣草度假区、恒利乡野SOHO部落、襄湖郊野度假岛、利多农业公园等。
国家景观道范围包括连接邢台市西部太行山脉各景区沿线山路;功能定位为运动休闲、康体健身、观光、文化体验等;策划思路为打造连接中太行各景区的“太行天路”交通线路体系,主要包括“太行天路”公路、“太行天路”骑游道以及“太行天路”国家级登山步道,形成旅游环线,同时承担汽车、电瓶车、自行车骑游及健身步道功能;打造成为太行最美山水之路,对接京津冀地区户外运动、参访考察、环境教育以及文化体验等专项市场,并带动沿线乡村旅游发展;项目内容包括“太行天路”公路、“太行天路”骑游道、“太行天路”国家级登山步道。公路北起天台山景区,南至北武当山景区;骑游道为绿色非机动车道,骑行道,形成环线,总长86km;共设电瓶车停车位600个,分布在15个综合服务中心处;提供自行车租赁服务,景区投入自行车数量为250辆,分布在天台山、寒山、不老青、云梦山,周公山、大峡谷、天河山,紫金山、北武当山;将区域内各景区(点)的游步道串联,打造国家级登山步道等。
第44条 生态鹊乡康体养生集聚区
发展思路。将神头村、寺沟村、戈廖村联合提升发展作为样板,打造灵霄山山地有氧公园系列产品及山湖生态度假产品,统一推向市场。
以岐山湖广阔的水域资源、灵霄山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及山野中药材种植为基础,对神头村、戈廖村、寺沟村等现有乡村进行整合打造,首次增加完善养老度假的硬件基础设施,保留当地乡村特色,针对银发市场客群积极发展休闲度假、健康乐龄产业,为老年客群打造邢台最美、最安全、最舒适、最具本土特色的候鸟度假社区。
重点项目。重点建设神头-戈廖中草药种植园、核桃小镇、苹果小镇、山地有氧公园、湖山生态度假区。
重点建设神头-戈廖中草药种植园,范围包括戈廖村、神头村等;功能定位为康养健身、文化体验、养生度假、休闲娱乐等;发展思路为以神头村、戈廖村的山水资源及中草药种植为基础,突出和谐养生主题,将文化养生、环境养生、运动养生、时间养生、五脏养生等中医养生内涵与景观营造相结合,打造集养生知识宣传、养生习操、互动体验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主题公园。新增适老功能设计,体验人性化生活,让乡村候鸟度假基地比家更舒适,软硬实力兼备,联动区县,打造成具有国内一流的水准的中医养生度假示范区,引领邢台市乡村候鸟度假产业和养老度假产业;项目内容包括满足银发市场的农家乐、山地健身医药植物园、药膳馆等。
核桃小镇范围包括临城县黑城乡和鸭鸽营乡交界的绿岭核桃基地市外桃源;功能定位为农业观光、休闲娱乐、养生度假、生产加工、物流商贸、旅游购物、科普教育等;策划思路为依托区域核桃种植优势及绿岭核桃知名度,结合核桃文化、太行山新愚公李保国事迹,建设以核桃为主题的旅游小镇;完善核桃产业链,并丰富文化创意、乡村创客、电商互联网+和乡村旅游项目,实现现代农业、生态旅游、新型城镇、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打造集观光彩摘、科普研学、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文化创意、主题餐饮、旅游购物于一体的特色小镇。深入发掘李保国文化,以核桃种植为基础,打造集科普教育、文化体验、观光休闲、养生度假、特色购物、商贸物流、生活服务等于一体的特色小镇;项目内容包括核桃联合国、核桃文化馆(博物馆)、拓展训练基地、儿童沙滩水上乐园等。
苹果小镇范围包括内丘县富岗及周边苹果产区;策划思路主要包括依托区域苹果种植优势及苹果知名度,结合苹果文化、太行山新愚公李保国事迹,建设以最美苹果小镇为主题的旅游小镇。完善苹果产业链,并丰富文化创意、乡村创客、电商互联网+和乡村旅游项目,实现现代农业、生态旅游、新型城镇、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打造集观光彩摘、科普研学、文化体验、美食养生、休闲度假、文化创意、主题餐饮、旅游购物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功能定位为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产业培育、采摘观光、科普研学、旅游购物等;项目内容主要包括岗底村史展览馆、苹果博物馆、苹果文创街区、李保国纪念雕塑、苹果主题酒店、苹果加工产业园、果品交易中心、苹果主题乐园等。
山地有氧公园范围包括灵霄山;功能定位为生态观光、康体健身、民俗展示、文化体验等;发展思路为依托灵霄山良好的小气候和景观条件,深入挖掘道教文化和中医养生文化,着力发展中草药种植、山地有氧运动、休闲服务、康体养生和庄园生活体系,形成一个以绿色生态为核心,以健康、运动、养生、休闲为特色的,集农业、观光、运动、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具有浓郁山地特色的大型、复合式山地生态公园。对景区基础设施、山体景观、游览组织、秩序管理等进行提升改造,增强吸引力,挖掘道家文化,开展山地有氧运动。
湖山生态度假区范围包括岐山湖景区、崆山白云洞景区及周围区域;功能定位为生态观光、康体养生、运动健身、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发展思路包括增加景区间联系,岐山湖景区、崆山白云洞景区联合打造,形成区域游览线路;进一步完善岐山湖景区、崆山白云洞景区的基础设施,提升游客体验;挖掘佛教养生文化,发展养生养老产业。以大景区、大配套、大服务为理念,全面整合岐山湖景区、崆山白云洞景区旅游资源,完善景区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湖山一色生态度假区。
灵霄山——太子岩乡村养老社区范围包括东戈村、灵霄山、太子岩;功能定位为生态观光、康体养生、运动健身、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策划思路为以中草药种植园为依托,与中医医院合作,导入医疗资源成立社区医院,提供基础医疗保障;项目内容包括中医理疗会所、基础门诊、体检中心、24H健康管家。
第45条 多彩田园乡村农业集聚区
发展思路。充分利用东部区县良好的农业资源,创造不同于乡村旅游秀美山水的,以大园区、大庄园、大农场、大地艺术、大节事的一体化休闲度假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新景观、新体验。
以林果、蔬菜种植为核心,以休闲产业为发展方向,依托东部片区地势平坦、农业用地集中的优势,发展现代高科技农业,导入文化创意、科普教育、户外休闲、会议度假等功能,力求打造高品质、高层次、综合型的乡村农业集聚区。
重点项目。重点建设南和农业嘉年华、乡村度假聚落。
重点建设南和农业嘉年华范围包括南和县农业嘉年华景区;功能定位为农业观光、文化创意、主题娱乐、文化体验等;策划思路为以乡村田园风貌为本底,增加田园游乐的元素,农业主题化开发,重拾纯美的乡村记忆,体验趣味乡村娱乐,打造乡村休闲、放松以及全龄化的产品。依托南和嘉年华的现代农业基础,进行农业主题产品开发,力求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整合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形成产业链。在开发大众化观光模式的同时,创造非大众化度假的商业平台,创造以创意农业为导向的综合盈利模式,最大化地保留农业示范区域的科技性、生产性和专业性,充分地挖掘环境体系的整体潜在价值,针对会务休闲度假市场,重点开展科技交流、生态实践、养生科技、生态度假为主要形态的中高端度假产品,打造一场大人有活——特色农活、儿童有乐——乡土幼儿园、亲子互动——乡土体验游乐的“乐活农业”的饕餮盛宴;项目内容包括田园欢乐谷、南和嘉年华小镇、乡村生活体验园、乡土游乐园、乡村动物园、创意乐园等。
乡村度假聚落范围包括巨鹿县、南和县、任县、平乡县、广宗县、威县;功能定位为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主题娱乐、文化体验、餐饮美食等;策划思路为以乡村的农业景观、文化景观、建筑景观为依托,坚持宜居宜旅的发展理念,完善基础设施与度假设施,提供人性化服务,打造主客共享的乡村度假群落,以村庄特色农业种植和养殖为基础,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条,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餐饮住宿、特色购物、生活服务等于一体的主题小镇;依托村庄优良的原生态环境和特色的建筑风貌,将闲置农宅集中进行整体度假化改造,兼顾乡土性、文化性和品质感,塑造独特的度假乡居品牌;以金银花、红杏、葡萄、梨等优势林果产业为支撑,融入旅游休闲元素,开发以农业观光、休闲体验、科普教育、养生度假为主的特色休闲园区;项目内容包括巨鹿县金银花小镇、红杏园艺小镇、任县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威县多彩农牧小镇、广宗县葡萄小镇、乡村度假酒店、平乡现代农业示范园、广宗清莲小镇、威县国家农业科技园、梦幻庄园、巨鹿双万亩生态观光园、宜彩庄园农业博览园、森焱家庭农场、张街农家休闲园等。
第46条 古韵邢乡民俗文化集聚区
发展思路。利用安宁的乡野山村对艺术家的吸引力,以乡村原生态艺术为基底,文化产业为主体。打造乡村综合服务业,并引导商务、金融、会展等功能,形成乡野艺术集聚区域。
重点项目。牡丹艺术小镇、书画艺术小镇、邢酒艺术小镇。
牡丹艺术小镇范围以北郝村、十里铺村为重点;策划思路为依托油用牡丹种植基地和汉牡丹园,借助“中国牡丹文化之乡”、“中国牡丹文化研究基地”两个文化品牌,深入挖掘牡丹文化内涵,完善牡丹产业链,并丰富文化创意、电商互联网+。提档升级汉牡丹园、崇光寺,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实现现代农业、生态旅游、新型城镇、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打造集农业种植、观光、休闲、度假、创意、养生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功能定位为产业培育、农业观光、养生度假等;项目内容主要包括汉牡丹园、崇光寺升级,牡丹文化博览馆,牡丹玫瑰园、红牡丹剧场、牡丹文化风情街、花仙子爱情园等。
书画艺术小镇范围以河渠镇为重点,主要是褚家庄村;策划思路为充分借助“中国工笔画第一镇”的品牌优势,以393工笔画艺术园区为龙头带动,整合周边画院、家庭画室、画廊、田园风光等资源,按照景——镇一体化开发模式,打造集工笔画制作、展览销售、旅游观光、培训交流、餐饮住宿于一体主客共享的特色小镇;功能定位为产业培育、旅游观光、餐饮、住宿等;项目内容包括工笔画专业村(褚家庄)、艺术大师工作室、工笔画体验坊、青年艺术客栈、青少年教育基地、亲水写生公园等。
邢酒艺术小镇范围包括宁晋县泥坑酒厂;建设条件为河北省地方名酒泥坑酒,采用特制陶土制泥捶坑、五粮发酵而成,居河北省白酒行业前6位,2009年泥坑酒酿造技艺被列入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要功能为研发生产、旅游观光、旅游购物等;策划思路为将传统酿酒技艺与现代先进的微生物技术进一步结合,创新旅游体验产品,做大泥坑酒品牌。以泥坑酒的传统制作工艺为基础,将传统酿酒技艺与现代先进的微生物技术进一步结合,不断创新,设计出与市场接轨、能适应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产品,做大做强泥坑酒品牌;项目内容包括泥坑酒厂生产基地、研发中心、检测中心、酒交易中心、文化传媒推广中心、酒文化博物馆、泥坑酒业创新基地、泥坑酒饮体验中心等。
第47条 时尚信都乡村产业集聚区
发展思路。依托自行车产业基地、清河羊绒基地、轴承制造基地等特色产业,做大文化,做新创意,融入景区理念及旅游服务功能,整体打造成为邢台旅游商贸服务中心及乡村产业融合示范区。
重点项目。重点建设自行车产业公园、羊绒产业公园。
自行车产业公园范围包括平乡县、广宗县区域,规划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结合美丽乡村,打造自行车亲子户外体验公园、自行车小镇、自行车骑行运动赛事等为一体的自行车产业集群。平乡县目前已形成自行车零配件、童车及整车生产、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专业集群,以河古庙为中心,涉及平乡县4个乡镇68个行政村,辐射周边县200多个村庄;主要功能为生产加工、展示、商贸、餐饮美食;策划思路为以平乡县现有的自行车产业为基础,吸引国内外知名自行车整车和配套厂家进驻,加强科研力度,积极寻求自行车产业与旅游的关系,打造集自行车研发、生产、展销物流、文化体验展示、自行车骑行、运动赛事、亲子游乐等为一体的自行车产业集群;项目内容包括自行车产业文化中心、自行车科研中心、高端自行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基地、儿童大世界、新材料新能源研发制造基地、关联产业制造基地滨水自行车公园、自行车风情小镇(广宗)等。
羊绒产业公园范围包括清河县城的东北部清河羊绒制品城;建设条件为清河县是全国最大的羊绒产业集聚地,有 “中国羊绒之都”的殊荣,羊绒加工程序、工艺、销售渠道发展完善;主要功能为加工、展示、旅游购物、餐饮、文化体验等;策划思路主要包括充分利用清河县“羊绒之都”的品牌优势,以清河羊绒制品城为基础,以现有的羊绒制品城和众多的羊绒加工企业为依托,推进现代羊绒产业园建设,形成集研发设计、原料加工、生产销售、展示展销、集散贸易、工业旅游等绒纺全产业链,打造绒纺产业集群;丰富工业旅游产品,把企业营销与旅游相结合,完善生产厂区、羊绒博物馆、羊绒时尚馆等参观内容,建设集羊绒博物馆、生产厂区、销售店三位一体的旅游模式,让旅游者体验羊绒制品从原料到成品的生产过程,满足游客旅游观光的多种需求,打造清河县现代羊绒产业园工业旅游示范点,项目内容包括羊绒博物馆、羊绒制品展示展销中心、工业旅游示范店、羊绒时尚馆。
第十二章 邢台市区县(市)统筹发展规划
第48条 邢台市乡村旅游“十百百千”工程
以特色旅游小镇、美丽乡村为突破口,加快乡村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构建全域旅游发展重要支点,积极推进乡村休闲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邢台市乡村休闲旅游经济“倍增计划”,构建“十镇·百园·百村·千家”工程,打造“一县市、一品牌、一业态、一特色”的邢台市乡村旅游发展格局。按照《关于建设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标准,建设10个达标的旅游特色小镇;高标准、精细化建设100个乡村休闲示范园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打造100个河北省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依托景区、产业沟、旅游特色小镇、农业园区等,建设1000个精品民宿。
第49条 区县(市)统筹发展规划
1、桥东区
发展定位。乡村旅游集散地、邢台城区的后花园和休闲田园。
形象定位。古香文韵·邢襄门户。
重点项目。春田公社、乡村旅游综合服务中心、邢襄特色主题聚落、先于村。
2、桥西区
发展定位。乡村旅游集散地、邢台城区的后花园和休闲田园。
形象定位。凡尘湿地·美丽新区。
重点项目。襄湖郊野公园、邢襄特色主题聚落、襄湖湿地公园、薰衣草庄园、襄湖绿色生态采摘园。
3、邢台县
发展定位。太行山地度假基地、冀南运动休闲之城、邢台旅游发展的龙头片区。
形象定位。山水神韵·文化休闲。
重点项目。A级景区群提升、邢襄特色主题聚落、国家景观道、太子井酸枣小镇、“四季花海”产业沟、“鱼林花溪”产业沟、“紫玉满堂”产业沟、“苹安满园”产业沟、“栗林飘香”产业沟、前南峪红色部落、英谈红石部落、冀家村镇石板房村、崔路邢台大院、神头—戈廖中草药种植园、山地有氧公园、灵霄山—太子岩乡村养老社区、黄寺古镇、前南峪、英谈、崔路、桃树坪。
4、沙河市
发展定位。太行湖泊度假地、邢台旅游发展的龙头片区。
形象定位。多彩渝水·美丽沙河。
重点项目。A级景区群提升、邢襄特色主题聚落、国家景观道、红红石沟休闲生态沟、王硇小隐小驻、上申庄云顶居、大坪凤凰客栈、恒利乡野SOHO部落、利多农业公园、桃花源景区、王硇、渐凹、大坪、樊下曹、绿水池、上申庄。
5、内丘县
发展定位。华北中医养生旅游目的地、邢台旅游发展的龙头片区。
形象定位。扁鹊行医圣地·健康休闲内丘。
重点项目。A级景区群提升、国家景观道、神头——戈廖中草药种植园、富岗苹果小镇、鹊山、神头村、王交台、行家峪村、石盆村、黄岔村。
6、临城县
发展定位。省会山水庭院,绿色休闲林城、邢台旅游发展的龙头片区。
形象定位。临山、临水、林城——中国临城。
重点项目。A级景区群提升、国家景观道、核桃小镇、湖山生态度假区、岐山湖环湖绿道、蓝天碧波庄园、蓝天城外人家。
7、巨鹿县
发展定位。中医药健康旅游、水系观光。
形象定位。金银花海·康养福地。
重点项目。巨鹿县金银花小镇、红杏园艺小镇、柳洼风情小镇、老漳河生态农业科技旅游示范区、金银花园艺小镇、洪溢河生态新区、杏博园、柳博园。
8、新河县
发展定位。红枣国家农业公园、葡萄国家农业公园。
形象定位。长征英雄故地·红色枣乡新河。
重点项目。申家庄葡萄庄园、南湖温泉度假区、红枣国家农业公园、董振堂将军事迹陈列馆、东董村
9、广宗县
发展定位。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县、休闲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县。
形象定位。张果故里·古韵沙丘。
重点项目。广宗葡萄小镇、沙丘平台博物馆、明代县衙文化景区、老漳河绿色观光带、张果老通天观、乡村度假酒店、东召村、马房营村、南寺郭村。
10、平乡县
发展定位。文化休闲旅游县。
形象定位。梅花拳宗圣地·太平道教之乡。
重点项目。平乡梅花拳文化产业园、平乡县自行车产业公园、河古庙村、后马庄村。
11、威县
发展定位。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县。
形象定位。中国梨都·生态威县。
重点项目。威梨小镇、顺鑫农业嘉年华、威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红博苑现代田园综合体、孝道文化产业园、世界土壤博览园、草楼红色小镇。
12、宁晋县
发展定位。乡野温泉之城、工笔艺术画乡;邢台温泉度假旅游目的地。
形象定位。安宁晋福·凤凰之城。
重点项目。书画艺术小镇、宁晋农业博览园、邢酒艺术小镇。
13、柏乡县
发展定位。全省知名,辐射京津的牡丹文化旅游综合体、花卉旅游产业示范基地。
形象定位。光武福地·国色柏乡。
重点项目。牡丹小镇、柏粮小镇、泰德隆千草长寿园。
14、清河县
发展定位:连接京都文化和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和太行文化交汇融合处的区域性大旅游服务基地。
形象定位。古韵今辉·画里清河。
重点项目。清河羊绒小镇、清凉江绿化生态带、青阳新区顾氏文化园和美术馆、金瓶梅小镇、山楂小镇、大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带。
15、临西县
发展定位。红色研学、特色带动。
形象定位。玉兰故里·轴承之乡。
重点项目:光明现代农业科技园、灵溪湖农业观光园、光明玉兰小镇、东留善固村、临西轴承小镇。
16、南宫市
发展定位。中国第一佛塔圣地、冀南红色文化圣地。
形象定位。都市凡尘湿地·浮华心灵净土。
重点项目。南宫现代农业园区。
17、隆尧县
发展定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红色生态旅游示范县。
形象定位。唐尧福地·红色经典·水韵绿城。
重点项目。尧山文化旅游片区、泽畔村、白家寨、干言村、南汪店、尧山村
18、任县
发展定位。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县。
形象定位。大陆泽国·生态绿城。
重点项目。任县生态休闲旅游区、樱花悠乐园、宜采庄园、大陆泽国家生态湿地公园、张庄村。
19、南和县
发展定位。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县。
形象定位。观音故里·果蔬之乡。
重点项目。南和农业嘉年华、森焱家庭农场、观音文化苑、朱正色历史文化园、嘉年华小镇、树莓谷、燕赵国家农业公园、绿野蓝城生态庄园、张街农家休闲园、东圣葡萄庄园、秦皇樱花园、航宇公园、顺水河生态长廊旅游区、宋璟文化园、万从生态旅游区、晟恒苗木基地、一溜营七彩营地、宠物小镇、工业园区(燕京啤酒、金沙河面业、谷馨坊食品、明盾科技)等。
第十三章 乡村旅游容量与旅游规模预测
第50条 旅游容量预测
以规划的项目体系作为旅游容量载体,根据预测,邢台市乡村旅游日容量可达56万人,年容量规模可达12840万人次。
第51条 旅游接待规模与旅游收入预测
本次邢台市乡村旅游游客量、旅游收入计算依据2015年邢台市旅游人数、2014-2015年旅游人数增长率、2015年人均旅游消费、2014年-2015年人均旅游消费增长率为基准,采用灰度预测方法。即分别做出乐观预测、保守预测和平均数据,结论以平均数据为最终参考标准。经过计算,得出结论如下:
近期(2016-2020年)全面启动各类基础设施、服务设施、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景区将会呈现井喷式、翻倍式的旅游增长态势,游客量达到1285万,旅游收入216亿元。
中期(2020-2025年)项目进入正常的景区运营与实施阶段,游客数量保持平稳增长阶段,游客量达到1947万,旅游收入601亿元。
远期(2025-2030年)景区建设完善阶段,进入增长缓慢阶段,逐渐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景区提升,游客量达到2356万,旅游收入1131亿元。
第十四章 邢台市乡村旅游游线组织规划
第52条 区外游线设计
1、区域合作游线
A线。北京—石家庄—邢台—安阳—焦作—洛阳。
B线。太原—邢台—济南—淄博—青岛。
2、“邢台乡村号”火车游线
A线。邢台站—石家庄站—阳泉站—和顺站—邢台站。
B线。邢台站—石家庄站—阳泉站—和顺站—涉县站—邯郸站—邢台站。
C线。邢台站—和顺站—涉县站—邯郸站—邢台站。
D线。邢台站—石家庄站—阳泉站—太原站—晋中榆次站—长治站—邯郸站—邢台站。
E线。邢台站—石家庄站—辛集站—衡水站—枣强站—邢台站。
F线。邢台站—枣强站—聊城站—台前站—安阳站—邯郸站—邢台站。
G线。邢台站—石家庄站—辛集站—衡水站—枣强站—聊城站—台前站—安阳站—邯郸站—邢台站。
H线。邢台站—石家庄站—辛集站—衡水站—德州站—济南站—聊城站—台前站—安阳站—邯郸站—邢台站。
第53条 区内游线设计
1、主题游线
山水乡村之旅。A级景区群—皇寺古镇—云梦艺术聚落—冀家村镇石板房村—前南峪红色部落—英谈红石部落—白岸七夕爱情聚落—王硇小隐小驻—红石沟休闲生态沟—上申庄云顶居—大坪凤凰客栈;
邢台美味之旅。核桃小镇—神头—戈廖中草药种植园—富岗苹果小镇—“鱼林花溪”产业沟—“紫玉满堂”产业沟—“苹安满园”产业沟—“栗林飘香”产业沟—沙河市红石沟休闲生态沟—恒利乡野SOHO部落—襄湖郊野度假岛—利多农业公园—南和农业嘉年华—威县威梨小镇—威县金鸡小镇—威县多彩农牧小镇-清河青阳小镇—广宗葡萄小镇—邢酒艺术小镇。
特色小镇之旅。核桃小镇—苹果小镇—皇寺古镇—太子井酸枣小镇—牡丹艺术小镇—书画艺术小镇—邢酒艺术小镇—威县威梨小镇—威县金鸡小镇—威县多彩农牧小镇—广宗葡萄小镇—清河青阳羊绒小镇—山楂小镇—梨花小镇。
民俗文化之旅。白岸七夕爱情聚落—云梦艺术聚落—前南峪红色部落—王硇小隐小驻—英谈红石部落—冀家村镇石板房村—上申庄云顶居—大坪凤凰客栈-崔路邢台大院。
康体养生之旅。神头·戈廖中草药种植园—核桃小镇—苹果小镇—灵霄·太子岩乡村养老社区—山地有氧公园—“四季花海”产业沟-太子井酸枣小镇—襄湖郊野度假岛—南和农业嘉年华。
红色记忆之旅。核桃小镇—苹果小镇—前南峪红色部落—英谈红石部落—王硇小隐小驻—崔路邢台大院。
2、推荐精品游线
近郊游游线。皇寺古镇—“四季花海”产业沟—酸枣小镇-绿野仙踪薰衣草度假区—恒利乡野SOHO部落—襄湖郊野度假岛—利多农业公园—上申庄云顶居—南和农业嘉年华。
周末两日游游线。
A线。A级景区群—英谈红石部落—“鱼林花溪”产业沟—“紫玉满堂”产业沟—“苹安满园”产业沟—“栗林飘香”产业沟—沙河市红石沟休闲生态沟。
B线。苹果小镇—神头·戈廖中草药种植园—灵霄·太子岩乡村养老社区—核桃小镇。
C线。沙河市红石沟休闲生态沟—南和农业嘉年华。
D线。牡丹艺术小镇—书画艺术小镇—邢酒艺术小镇—威县威梨小镇—威县金鸡小镇—威县多彩农牧小镇—羊绒产业公园—山楂小镇—梨花小镇—自行车产业公园—广宗县葡萄小镇。
E线。书画艺术小镇—邢酒艺术小镇—威县威梨小镇—威县金鸡小镇—威县多彩农牧小镇—羊绒产业公园—金瓶梅小镇。
F线。核桃小镇—湖山生态度假区-牡丹艺术小镇—书画艺术小镇—邢酒艺术小镇。
G线。神头·戈廖中草药种植园-苹果小镇—灵霄·太子岩乡村养老社区—山地有氧公园—湖山生态度假区—核桃小镇。
第十五章 邢台市乡村旅游景观体系规划
第54条 治山
加大山体修复力度。对环境较好的区域,进行保护培育。对破坏的山区山体进行修复,加强深山区森林保护。加快浅山丘陵区造林绿化,扩大生态林种植面积,逐步提高市域植被覆盖率。
加大矿区整治力度,加快矿山生态环境整治。对已经存在的工矿企业和化工纺织等污染企业坚决要求搬迁或关闭,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范。
太行山生态经济示范区、生态经济沟建设。到2020年底实现太行山生态经济沟建设全面覆盖。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6个,河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河北省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30个。
第55条 理水
紧紧围绕“水网三年还清”目标,针对邢台市20条主要河流,突出重点河流治理,大力推进抓节水、控污水、洁河水、净库水、保供水、调客水、压采水等7大工程,根据邢台市境内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情况,严控入河排污总量,全面取缔“十小”落后企业,全方位推进水环境治理。
第56条 美路
建设“五彩绿道”的特色旅游景观道路网络。对邢台市平涉公路等重点的旅游交通道路进行改造,结合道路所经过区域的主题特色,利用植物、雕塑小品、灯光等元素,营造不同的道路主题景观,打造绿色太行康养绿道、红色卧牛文化绿道、青色滨水连湖绿道、橙色都市休闲绿道、金色农耕观光绿道“五彩绿道”的特色旅游景观道路网络。
第57条 活泉
古泉恢复。市政府组织水文专家进行科学论证,认真分析实际情况,研究地下水脉与泉水之间的关系。争取通过科学手段恢复邢台市“百泉潮涌”的景象。
第58条 靓村
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实施“四美五改·美丽乡村”行动为载体,坚持示范引领、提高标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扶贫攻坚、搞好乡村旅游、山区综合开发结合起来,五位一体、统筹推进,突出地域特色,尊重农民意愿,建立长效机制,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奠定坚实基础。到2020年,邢台市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具备条件的农村全部建成“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丽乡村。
2017年整体推进1044个美丽乡村建设(保留类596个、撤并类286个、中心村90个、历史文化名村类6个、贫困村66个),重点打造“9366”工程,建设90个中心村、30个乡镇区片、600个重点村、6个历史文化名村。
2018年整体推进855个美丽乡村建设(保留类497个、撤并类203个、中心村70个、历史文化名村类2个、贫困村83个),重点打造“7252”工程,建设70个中心村、24个乡镇区片、500个重点村、2个历史文化名村。
2019年整体推进838个美丽乡村建设(保留类458个、撤并类212个、中心村80个、历史文化名村类9个、贫困村79个),重点打造“8449”工程,建设80个中心村、42个乡镇区片、400个重点村、9个历史文化名村。
2020年整体推进514个美丽乡村建设(保留类307个、撤并类85个、中心村40个、历史文化名村类2个、贫困村80个),重点打造“4332”工程,建设40个中心村、33个乡镇区片、300个重点村、2个历史文化名村。
第十六章 邢台市乡村旅游服务体系规划
第59条 旅游集散系统
由一级、二级、三级集散中心三个层次构成,整体构成“一主五次多节点”的乡村旅游集散格局。
1、一级旅游集散中心
位置。邢台市桥东区。
主要功能。作为游客到访中心、交通集散地,起到全市乡村旅游中心集聚与发散游客、商品集散的功能。为游客提供完善的旅游指南、景区(点)展示、信息咨询、酒店与票务预定、交通换乘、投诉受理等全方位服务,使之成为邢台市完善的旅游服务功能区。
2、二级旅游集散中心
位置。邢台县路罗镇旅游集散中心、内丘县鹊山旅游集散中心、沙河市秦王湖旅游集散中心、临城县旅游旅游集散中心、清河县东部文化旅游集散中心。
主要功能。解决旅游服务功能,以及与其他景区(点)的连接功能,承担游客在邢台市旅游的中转站功能。承担旅游咨询、售票、车辆停靠换乘租赁、旅游专线公交停靠换乘、车辆检修、民宿酒店及票务预定、商品售卖、咨询投诉服务。
3、三级旅游集散中心
位置。境内特色村落、重点景区(点)。
主要功能。根据景区规模等级配备相应级别的游客服务中心,承担起该景区(点)的游客集散服务功能。包括旅游咨询、售票、车辆停靠换乘租赁、旅游专线公交停靠、品售卖、咨询投诉服务。
第60条 “五味”旅游服务体系
挖掘邢台市最具乡土气息的特色资源,体会邢台淳朴风韵而不失时尚的情味、韵味、香味、美味、土味“五味”。
人情味的住宿体系。按照“依托城市,依托景区,依托产业,依托文化,依托避暑,依托村落,依托节庆,依托环境”的要求,打造“邢乡美宿”品牌并形成品牌引领效应,按照古建筑、自然生态、民俗风情三类村落规划,着力创建 “民宿+古村落”、“民宿+农业”、“民宿+景区”的民宿集聚区示范样本,建立高中低全覆盖,特色多元化,充满乡邻人情味的住宿体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偏好的旅游者的需求。
韵味的娱乐体系。打造“康体、艺术、童玩、庙会”四大娱乐产品体系,突出特色,丰富娱乐活动形式与内容,增添活力,拓宽体验型经营思路,科学规划,保护与开发并重,完善设施,引领乡村娱乐新休闲。
香味的乡游体系。基于各县特色资源,打造“一县一花”的乡村美景,包括花带、花田、花乡、花屋、花之小品、花样美食等,形成乡村寻香游线,游客体验芳香之旅。
美味的餐饮体系。挖掘邢台市本土特色饮食文化,建设多元化、满足多层次的餐饮体系。规范旅游餐饮服务标准,加强餐饮行业监管,精选“一县一食”特色乡村美味,打造邢台市六大“非吃不可”乡村美食系列。
土味的购物体系。突出地域特色,凸显“邢亲情”开发“信谊之礼”旅游商品,促进乡村农产品的直销。邢台“邢乡礼物”乡村旅游商品应以“土、特、名、优、农、副”产品为主,大力发展乡村农副产品、土特产品以及特色手工艺品。加大旅游商品研制和开发投入力度,重点开发方便携带、特色明显、具有收藏和保存价值的旅游商品。
第十七章 邢台市乡村旅游营销规划
第61条 营销目标
全面整合邢台市现有的旅游营销平台及渠道,构建邢台市统一高效的旅游营销体系,并依托此体系,实现分期营销目标,叫响“山水太行、乡味邢台”一大营销口号,实施“营销渠道建设、活动营销、广告营销、公共关系营销”四大营销策略。
第62条 重点市场营销
邢台为主的本地和河北省内的城镇居民。在地方电视台播放旅游宣传片,在河北省电视台或者主要客源地的公交车内进行循环播放;在地方报刊刊登邢台市乡村旅游专版; 统一制作乡村旅游的宣传材料,在客源地进行宣传展示;分发旅游宣传手册、旅游优惠券;同时充分利用周边地区基础设施上的户外广告位,增加户外广告的投放量,实现旅游信息高度贴近居民生活;开通邢台市乡村旅游的微博、微信,邀请本地居民关注,实时更新景区动态,推出针对本地居民的优惠措施;为当地居民办理景区旅游年卡,以优惠的价格吸引当地居民出游,并提供更为便利的旅游消费通道,激发当地居民外出旅游的欲望。
以北京、天津为主的京津冀城市圈、山东、河南居民。在北京市的报纸刊登邢台市乡村旅游专题,附送优惠券;与北京、天津、山东、山西、河南的城市汽车俱乐部合作,引入自驾团队;制作特种宣传册寄送各重要自驾车俱乐部,重点发展自驾休闲旅游市场;依托A级景区群推出太行山水游线;依托区内红色文化,形成红色文化体验游线;依托王硇小隐小驻、崔路邢台大院、英谈红石部落,推出邢台太行乡村风情游线等。
实施五大营销策略
营销渠道建设。直销渠道构建,参加旅游展会、贸促会等大型展会,直接推广旅游销售;电话和登门拜访各类客户,了解客户需求,洽谈旅游合作,维护大客户关系;旅游旺季和节庆活动前做好宣传策划,并提前一月发放宣传品等。分销渠道构建,与地接社合作,与旅行社合作规划旅游产品或交由组团社代售,加强与携程、同程、艺龙、去哪儿、驴妈妈等电商平台合作;与新浪网、搜狐网、网易、凤凰等主流网络媒体合作;寻找时机与国际旅游批发商合作;与邢台市、河北省电视台和公共传媒公司合作。自有网络渠道构建,以PC互联网为主要宣传阵地,建立景区政务、新闻发布、资讯了解的独立的旅游门户网站;利用微博、微信、景区APP等,搭建以智能终端设备为主的推广预订阵地。
活动营销。一是突出乡村旅游发展成果,在现有的节庆基础上对乡村、农业旅游节庆进行提升整合,突出“山乡、花乡、果乡”的特色,开展赏花节、采摘节、时令果蔬节等特色节庆活动。二是重点打造特色乡土民俗节庆;三是依托桃花婚俗文化、中医药文化开展文化旅游节庆。让邢台市的乡村一年四季精彩不断,每个月都有节事活动,大多数县都有节事活动。节庆事件营销除了四季不断的活动外,在每个季节中,至少策划出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活动,重点推广宣传,带动四季旅游的持续兴旺;重要品牌资源放在旅游旺季,或重要节假日。
广告营销。在多种媒体平台投放邢台市乡村旅游广告,包括海报、传单、月历、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无线电广播和有线广播等电台媒体;电影、电视、视频等电视媒体;互联网专业网站、主流旅游搜索引擎、主流门户网站、本地知名网络平台等网络媒体;以及微博、微信、优酷、微视等新兴媒体。
公共关系营销。邀请有影响力的人物来邢台市旅游,邀请邢台老乡王宝强、李胜素等作为邢台市乡村旅游形象大使,邀请有名的社会人士、旅游专家等来邢台度假,组织本地文化团体、艺术团体、体育或科技交流团体到外地进行交流。
全媒体营销。实现从传统营销的广告投放、报刊杂志专题报道、重点客源城市户外广告投放,向微博、微信内容创意、官方系列新媒体建设及运营、微电影营销、合作旅游网站推广为代表的新媒体营销、智慧营销转变。形成集合搜索引擎投放、DSP投放、网络媒体投放、传统媒体投放、问卷调查表发布及推广的全媒体整合营销。
市场营销计划
分期营销计划。第一阶段(2016-2020年),作为品牌推广构建期,实施品牌塑造和重点市场营销策;第二阶段(2021-2025年),作为品牌传播爆发期,实施品牌传播和整合营销策略;第三阶段(2026-2030年),作为品牌固化维护期,实施品牌形象固化和针对性营销策略。
分时营销计划。营销对旅游产品的促进作用存在周期性,因此在旅游开发的不同时期,应采取不同的营销组合策略,以获得最大的营销效果。主要包括前期准备造势 、中期集中宣传、末期渠道整合三个阶段。
旅游市场营销保障措施
由邢台市旅发委牵头,邢台市旅发委、邢台市发改委、邢台市委宣传部、邢台市财政局、邢台市交通运输局、邢台市公安局、邢台市商务局、邢台市文化局、邢台日报社、邢台市电视台等部门共同组成旅游营销工程协调小组,邢台市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及旅游部门做到充实市场宣传促销机构,加大市场营销投入,每年宣传促销经费应占到乡村旅游收入的3%~5%。
第十八章 邢台市乡村旅游乡村遗产保护与风貌控制规划
第66条 乡村遗产保护规划
邢台市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普遍面临资金、技术不足、人才匮乏等困难,也存在一些地方村民参与度低,地方商业化开发破坏严重,乡村文化遗产消失加剧等问题,保护发展形势日趋严峻。对此,邢台市在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应重点关注乡村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发展,建立超前保护意识,应该加强政府部门协同引导,将文化遗产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整合财政资金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加强乡村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
第67条 乡村风貌控制规划。
在对邢台市进行详细调研后发现,现在市域整体乡村风貌比较凌乱,村镇、旅游项目等建筑风貌,沿线道路景观,缺乏统一规划。
对邢台市重点旅游村进行整体乡村风貌控制。
乡村风貌区。对重点旅游村进行控制,主要包括:王硇村、纪家寨村、小辛旺村、英谈村、前南峪村、南沟门村、崔路村、大桃花村、周公村、东戈村、驾游村、神头村、黄岔村、石盆村、赵上京村、褚家庄、东董村、古庙村、东留善固村、樊下曹、西竖村、大戈廖村、王交台村、千言村,对新建居民住宅风貌和建筑形式进行严格控制,规划主要以2层以下、低密度住宅为主,不超过3层,楼高控制在12m以内,采用原生石材建筑材料,着重体现邢台市本地特色建筑风格。
旅游小镇风貌区。控制范围指褚家庄村、北郝村、十里铺村、花园村、岳庄村、尹才庄村、岗底村、皇寺村等,以2层以下建筑为主体,不超过3层,建筑高度不超过12m;位于靠山区域不影响景观的民宿、旅馆等局部建筑可达4层,高度不超过16m,旅游小镇打造特色小镇,采用原生建筑风格;体现邢台本地民居特色。
休闲游憩风貌区。控制范围包括天台山景区、寒山景区、鹊山景区、大峡谷景区、云梦山景区、秦王湖景区、北武当山景区等,打造符合邢台当地特色风情的景区建筑,采用原生建筑风格,严格参照按照建筑红线,形成各自景区独有特色,使得整体风貌协调统一。
道路沿线风貌带。主要指各大景区、农业园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特色产业沟、旅游扶贫村等连接线两侧可视范围,乡村交通主干道两侧可视范围内建筑严格控制,新建建筑风格要与旅游发展规定风格协调统一,经审批通过后方可建设。
景观廊道风貌带。主要指贯穿各大景区的主要道路沿线。道路两侧植物配置主要为低矮的花草,达到“显山露水”的效果。以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为主,主要有:油菜花、葵花、薰衣草、忍冬、锦带花、暴马丁香等。
第十九章 邢台市乡村旅游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第68条 乡村旅游环境保护
保护乡村旅游资源。重点保护邢台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乡土环境,主要包括乡土生态环境、田园景观、民居建筑、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生活文化。
保护乡村旅游环境。重点进行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废污染防治、生物资源保护、声污染防治、人居环境保护、农业污染防治等保护工作。
分级实施生态保育。以邢台市特有的地质景观、动植物资源、水景资源、生态多样性、乡村生态、田园景观为主体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迹,以及独特的民俗民情为主体的乡土人文景观两大基本内容为保护核心;协调好保护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关系,分级保护、突出重点,突出分级管理的可能性及可操作性,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第69条 环卫设施规划
环卫设施规划与邢台市各个区县的总体规划中的环卫设施规划相结合,按照相关规范标准建设旅游环卫设施,完成旅游环卫设施的新建、改造、更新,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垃圾处理。分三级层次阶梯实施垃圾处理,合理布局垃圾箱,建立半封闭式垃圾站,建立垃圾与污水处理厂。
公共厕所。严格执行国家旅游局《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指南》相关要求,全面实施厕所革命。保证旅游景区、主要旅游线路、大型交通集散点、主要乡村旅游点、大型旅游餐馆、大型旅游娱乐场所等位置的厕所数量充足并达到旅游厕所质量等级标准。
第二十章 邢台市乡村旅游扶贫规划
第70条 邢台市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内容
以邢台市十个贫困县为乡村旅游扶贫主战场,以临城县、广宗县、内丘县等旅游资源丰富的县为旅游扶贫试点县,以赵庄乡戎家庄村、大平台乡大平台村、内丘县石盆村、西秋村、杏峪村、行家峪村、黄岔村、神头村等具备开发条件的建档立卡村为旅游扶贫试点村,加大乡村旅游规划指导、专业培训和宣传推广力度。
把乡村旅游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和扶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融入乡村旅游元素,策划包装一批有特色、有品位、有档次的特色村和传统村落,引导贫困居民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中,实现由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转变。探索与阿里巴巴、苏宁、京东等电商企业合作,鼓励乡村旅游企业和个人在淘宝、天猫、苏宁易购、京东商城等电商平台开设网店或使用服务,推动贫困村“一村一店”建设,培育10个乡村旅游电商村和100个乡村旅游电商户。
拓宽旅游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采取BOT、PPP等模式投资建设和运营乡村旅游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扶贫开发项目。探索“银政企”三方合作扶贫模式,协调银行、政府和企业三方共建乡村旅游项目。
采取“景区+贫困户”、“公司+贫困户”等多种方式,引导贫困农民直接参与旅游经营和旅游接待服务,支持农民通过出售农副土特产品或土地流转获得收入,鼓励农民通过资金、人力、土地等参与乡村旅游经营获取入股份红。
第71条 邢台市乡村旅游扶贫专项行动
扶贫目标。2016年邢台市旅游总收入为181.6亿元,2016年邢台市生产总值为1954.8亿元,旅游收入约占生产总值的9.2%。邢台市确保了到2017年底,10个扶贫重点县全部脱贫出列,5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10个扶贫重点县全部脱贫,799个村扶贫重点村全部脱贫,到2020年基本消除贫困人口,贫困地区与全市共同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根据邢台市旅游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2017年,邢台市应通过旅游扶贫实现5.06万人实现稳定脱贫,培养200名脱贫致富带头人,培育10个乡村旅游电商村和100个乡村旅游电商户。2020年基本消除贫困人口,贫困地区与全市共同建成小康社会。
旅游扶贫专项行动。重点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乡村旅游后备箱行动、旅游电商推进专项行动、企业帮扶专项行动、乡村旅游创客专项行动、金融支持旅游扶贫专项行动、扶贫模式创新推广专项行动、旅游扶贫人才素质提升专项行动。
第二十一章 邢台市乡村旅游保障体系规划
第72条 旅游组织管理与政策法规保障
旅游机构管理体系保障规划。邢台市应加强旅发委管理职能,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推行旅游行业管理标准化,强化各县区(市)旅游职能机构。
旅游政策体系保障规划。邢台市应将乡村旅游业培育为邢台市发展的战略性产业的重要部分,完善乡村旅游产业相关政策,实施旅游惠民富民政策,鼓励与乡村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73条 旅游人才保障规划
按照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原则,以及邢台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趋势对乡村旅游人才的需求,将总目标确定为:培养服务态度好、整体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乡村旅游从业队伍。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实现对从业人员的定期持续培训。
增强旅游人才引进意识,增加旅游教育与培训投入。推进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建立乡村旅游培训专家库。科学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进一步加强旅游人力资源规范管理。制定优惠政策,吸纳外来专业人才。
建立完善的人才保障体系,吸纳邢台市乡村旅游相关产业的专业人才。构建邢台市乡村旅游人才聘用与调配渠道。成立乡村旅游规划研究院。培养乡村旅游扶贫致富带头人。
第74条 旅游基础设施保障规划
建设邢台市乡村旅游通信工程。提高程控电话机装机容量,方便行政管理和旅游服务工作。景区内合理布置公用电话亭。大力发展无线电话、移动通讯设备。特殊景区必须配备对讲机等。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开通微波线路,光缆线路,形成多通道通讯干线。依托城市电视系统发展有线电视网络。山区等距城市较远的乡镇,可以采用卫星天线接收系统。景区宣传力争开通电视节目点播系统。积极发展ADSL,光纤宽带网络通信设施,与Intelnet联通进行数据传输业务,如国际国内长途,可视电视,网上预订;建立邢台市专门的旅游网站。
完善邢台市旅游环卫与旅游厕所建设。为了保持旅游村庄(区)生态环境质量不因旅游活动造成污染,必须设立垃圾处理系统。处理原则是充分回收垃圾中可利用成分(矿泉水瓶、酒瓶、纸张、纸板、软罐等)达到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后,最终垃圾采用卫生填埋,实现无害化处理。设立卫生清洁队、配备清洁车、垃圾筒、垃圾仓、垃圾运输车、垃圾转运站。填埋场设立在旅游地之外,底质要进行防渗透处理,选址要远离天然水体,防止扩散污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设置旅游公共厕所。在邢台市各县区、重要旅游村设置一定数量的旅游公厕,满足旅游发展需求。旅游乡村公共厕所建筑融入文化元素,外形有利于识别。生态旅游区建议采用先进的环保免冲厕所型,布置在车行道或游步道的适宜处,并要有专人管理,每天清扫,保持整洁。推广卫生公厕及户厕改造工程。
完善邢台市乡村旅游污水处理设施。估算各市区县(市)雨污排放量,各个乡镇建立雨污分流系统;对于雨水采取散水、蓄水并重,综合治理的原则;对于污水,则必须经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排污管理可采用明渠和暗渠相结合的方式;为保护环境质量,避免村庄、景区水源受到污染,旅游村庄(区)内生活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并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排放标准才可排放;在村庄、旅游区一般设置地埋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污水排放口布置在水源地或河流下游。
强化邢台市电力保障设施。确定电源,布置电力网,确定电力网电压等级,变电所和配电所的位置,容量、数量、电力网的走向、电力负荷等,一般为10KV线路输入风景区。近期采用明杆架设,远期逐步实现地埋电缆,尽可能减少对旅游区景观环境的影响;在服务中心或重要部门单位应配置备用电源,提高供电可靠性;村庄应设计夜间照明设备,实施点亮美化工程。
第75条 智慧旅游建设规划
打造邢台市“智慧邢乡”体系。通过对邢台市乡村旅游的网站建设、无线网络铺设、信息感知系统构建、电子商务平台构建、智慧农业管理系统构建、智慧旅游信息平台构建,打造邢台市“智慧邢乡”体系。
有序推动邢台市“旅游+互联网”计划。推进车站、宾馆饭店、乡村、旅游购物店、主要景区景点等旅游区域及重点旅游线路的无线网络、3G/4G等基础设施的覆盖。在车站、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游购物店、游客集散中心等主要旅游场所提供PC、平板、触控屏幕、SOS电话等旅游信息互动终端。所有旅游大巴和4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人流集中区、环境敏感区、旅游危险设施和地带,实现视频监控、人流监控、位置监控、环境监测等设施的合理布设。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以乡村旅游需求为导向的在线旅游创业创新。支持乡村旅游创新平台、创客空间、创新基地等旅游新型众创空间发展。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整合私家车、闲置房产等社会资源,规范发展在线旅游租车和在线度假租赁等新业态。大力推广众筹、PPP等投融资模式,引导社会资本介入“旅游+互联网”领域,加快“旅游+互联网”创新发展。运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管理、服务、营销水平,积极支持社会资本和企业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推动更多优质农副土特产品实现电子商务平台交易,带动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各地利用互联网开展旅游营销信息发布、旅游产品在线预订和交易支付。支持旅游目的地利用旅游大数据挖掘分析手段,建立广播、电视、报纸、多媒体等传统渠道和移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渠道相结合的旅游目的地营销体系。
第76条 乡村旅游融资规划
根据邢台市乡村旅游融资政府主导、总量较小、容易“跑钱”、容易“汇钱”的特点,形成邢台市乡村旅游政府资金融资、借贷融资、招商引资、市场融资、资产重组、闲置资金融资和减缩成本的七大融资渠道。保证邢台市乡村旅游资金来源稳定持续。
第77条 营销保障规划
针对乡村旅游资源依托模式、区位依托模式、政策依托模式、市场依托模式、产业依托模式、景区依托模式的六大开发模式,从邢台市乡村旅游各资源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提出“农户+农户”模式、个体农庄模式、村集体模式、公司制模式、股份制模式、“公司+农户”模式、“公司+村委会+农户”模式、“政府+公司+农户”模式、“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模式、股份合作制模式等十种乡村运营模式。
第78条 乡村旅游经营规划
政府把控,以公司经营模式和公司农户联营模式为主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是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模式。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模式的管理重点包括安全、卫生、服务三方面。邢台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应该与智慧平台结合,对于游客投诉事件,进行及时、有效、合理的处置。
第79条 乡村旅游行业建设
加强乡村旅游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部门之间接口工作需规定相应的职责,并对职责的履行情况定期沟通,确立部门之间接口工作的有效衔接,及时完善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推动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办事效率。
重视对邢台市乡村旅游建设规划的行业审批,严格把控,提高行业门槛制度和建设“乡村旅游认证制度”,实行优胜劣汰,向品质化方面重点建设。
第80条 旅游安全保障规划
为了邢台市乡村旅游业的持续发展,邢台市应该全面实施“安全旅游目的地”战略。邢台市政府各级旅游部门应充分学习和贯彻《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认识旅游安全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共生关系,高度重视旅游安全。邢台市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应建立乡村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依据对市内各个乡村的旅游安全状况的评估,向旅游者发布前往目的地旅游的安全预警信息。加强对邢台市各个乡村的旅游安全工作管理力度,严格落实各项安全工作制度规定。在邢台市旅游管理者、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者当中开展旅游安全教育,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安全健康的旅游方式。完善乡村旅游救援信息系统、成立救援指挥中心、搜寻机构与施救机构、建设乡村旅游救援善后系统,加强邢台市乡村旅游救援系统建设,保障旅游安全。
第二十二章 邢台市乡村旅游发展实施规划
第81条 邢台市乡村旅游发展投资估算
根据邢台市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趋势,本案对已规划项目进行了项目分期和投资金额初步估算,根据估算邢台市乡村旅游开发预计总投资576亿元,其中重点旅游项目及景区投资492亿元,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设项目和旅游人才培育、旅游市场推广等投资项目投资84亿元。
第82条 邢台市乡村旅游重点工程体系
成立一个机构。成立邢台市乡村旅游开发集团,并迅速确定邢台乡村旅游发展的定位为“太行邢襄”乡村旅游目的地。
树立一个形象。树立邢台乡村旅游的发展形象为“山水太行、乡味邢台”。
培育六大产品。太行风情观光旅游产品、田园度假旅游产品、康体养生旅游产品、民俗文化乡村旅游产品、特色农业休闲乡村旅游产品、环城乡村游憩旅游产品。
实施八大系统工程。乡村旅游产业要素建设工程、农旅互动发展工程、乡村旅游扶贫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市场开发拓展工程、服务与信息化工程、资源与环境保护工程、产业运营保障工程。
第83条 邢台市乡村旅游三年行动计划
启动重点项目建设。包括A级景区群、邢襄特色主题聚落、特色休闲沟、国家景观道、核桃小镇、苹果小镇、南和农业嘉年华提升、广宗县南寺郭葡萄风情小镇提升、自行车风情小镇、威县梨博物馆、威县世界土壤博览园、乡村度假聚落、牡丹艺术小镇、书画艺术小镇、邢酒艺术小镇、自行车产业公园、羊绒产业公园等项目。
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建设各区县(市)乡村旅游集散中心19处,建设区县(市)、重点景区(点)汽车营地12处,提升邢台市内省道道路质量和道路两侧景观,按照标准打造邢台市乡村旅游在各交通线路、重要节点的标志标识系统;
推进扶贫攻坚。2017年,邢台市应通过旅游扶贫实现5.06万人稳定脱贫,,培养200名脱贫致富带头人,培育10个乡村旅游电商村和100个乡村旅游电商户。
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力争到2019年邢台市美丽乡村建设完成4733个。
实现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力争到2019年实现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42个。
树立发展示范。力争到2019年邢台市建成4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6个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0个河北省乡村休闲示范园区、50个河北省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点)、300家精品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