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
发布时间: 2021-12-14 发布机构:市科学技术局 浏览次数:769 字体:[大 中 小]
体裁分类:专项规划 主题分类:科技、教育
邢台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
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河北省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依据《邢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十三五”期间邢台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行动指南。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十二五”以来,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破解创新能力瓶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一)发展基础。
1.重点领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组织实施了省级以上各类科技创新项目381个,对上争取专项资金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7%和439%,取得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科技成果1014项。其中,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河北省科技进步奖32项,3人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晶龙光伏新能源、邢钢特钢线材、旭阳煤基新材料、御捷新能源电动汽车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取得关键性突破,“绿山富民”“渤海粮仓”等农业示范工程成效显著。
2.创新载体建设实现大跨越。全市建成了各类科技创新平台557个,其中,国家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化基地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实现区域优势主导产业的全覆盖。中钢邢机“轧辊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科技部批准建设,河北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落户邢台,实现我市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威县农业科技园区成功晋级,成为我市首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骏伯创客空间入选首批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产业技术研究院、农业科技园区总数均居全省前列。
3.创新主体实现快速发展。组织实施了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6.6%,为我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迈向产业中高端提供了重要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026家,其中规模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588家,销售收入313亿元,对全市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到15%,涌现出神州巨电、明达线缆、同成矿业等一批技术和产品跨入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小巨人企业,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力量。
4.科技交流合作日趋活跃。京津冀协同创新实现良好开端,组织开展了百家院所引进等重大科技对接活动50余次,签订科技合作项目400余项,引进高层次人才500余人,其中院士28名,建成院士工作站19家。博路天宝与彭苏萍院士共建国内唯一的油田勘探国家检测中心,纳科诺尔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的电池极片连轧设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5.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先后制定和印发了《中共邢台市委邢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邢发〔2014〕10号)、《邢台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字〔2014〕18号)、《邢台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八条措施的通知》(政字〔2014〕19号)等一系列突破性强、含金量高的科技新政,营造了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不断推进科技金融融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日趋浓厚。
(二)面临形势。
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面临重大机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贯穿于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明确了建成科技强国和创新型河北的战略目标。国家、省着力破解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密集出台了一批创新创业政策,为我市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2.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为我市创新发展带来新动能。京津冀协同创新机制逐步建立,借力京津、对接京津的格局逐步形成,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加速推进,京津产业和先进科技成果加速转移,将为我市弥补科技创新短板、借力赶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3.我市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环境资源矛盾日益突出,科技创新承载着巨大责任。“十三五”时期,我市面临增长速度、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发展动力等一系列根本性调整的紧迫任务,“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行动计划的推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的经济转型升级,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环境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增强,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的任务比以往更加艰巨。
4.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的要求相比,短板突出,差距明显。主要表现在:创新基础依然薄弱,研发投入低、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创新体系亟待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平台数量少,实力差;创新对发展的驱动作用不够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辐射效应低,带动作用不强,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任重道远。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全国、全省科技大会精神,坚定不移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机遇,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顺应创新大趋势,以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协同发展、转型升级、又好又快的工作主基调,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邢台为目标,以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为保障,培育新动能、聚集新资源、激发新活力、营造新生态,为建设经济强市、美丽邢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强化目标导向。面向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需求,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加速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新动能,推进转型升级。
2.突出协同创新。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构筑战略性协同创新平台、协同创新园区、协同创新基地、协同创新联盟为重点,加快推进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充分利用京津科技资源,在推进协同创新中加快提升我市创新能力。
3.注重双轮驱动。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并重,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具有邢台特色的科技创新机制,打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充分释放各类创新主体的巨大潜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的深度融合。
4.坚持人才为先。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的优先位置,建立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培育、引进和聚集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带动科技创新向高端迈进。
三、发展目标和整体部署
(一)发展目标。
到“十三五”末,创新型邢台建设跃上新台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具有邢台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创新资源有效聚集,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加强,科技创新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实现“六个突破、四个倍增、一个确保”的奋斗目标。
“六个突破”:
——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取得突破,“1个战略性创新高地、5个区域性创新园区、10个主导产业创新基地、30个新兴产业创新联盟”的协同创新格局基本形成;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主导产业技术、装备、质量大幅提升,骨干龙头企业技术装备70%达到国内先进、3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农业现代化取得突破,重点区域主要作物、畜禽良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98%,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
——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突破,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普遍应用,科技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明显提升,企业孵化器等各类社会化创新服务机构达到70家;
——民生领域科技创新取得突破,科技惠民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科技保障民生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50%;
——高层次人才引进取得突破,创新人才资源加速聚集,院士工作站达到5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达到17家以上;引进创新创业团队20个,创新人才500名。
“四个倍增”: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实现倍增,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90亿元;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实现倍增,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7500家,其中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400家;
——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实现倍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设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80%以上;
——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实现倍增,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8件以上。
以上指标均比“十二五”末增长1倍以上。
“一个确保”:确保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基本确立。
“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指标与目标值
序号 | 指 标 | 2015年 指标值 | 2020年 目标值 | 指标属性 |
1 | 科技进步贡献率(%) | 46 | 60 | 预期性 |
2 |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 0.88 | 2.5 | 约束性 |
3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 | 0.5 | 1.2 | 预期性 |
4 | 科技型中小企业(家) | 2026 | 7500 | 约束性 |
5 | 高新技术企业(家) | 102 | 300 | 预期性 |
6 |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 0.572 | 5.8 | 预期性 |
7 | 每万名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员数(人年) | 22.35 | 50 | 预期性 |
8 | 技术市场合同交易总额(亿元) | 0.87 | 30 | 预期性 |
9 | 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 | 5.28 | 10 | 预期性 |
10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 16.6 | 25 | 预期性 |
11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 | 39.8 | 80 | 预期性 |
(二)整体部署。
“十三五”期间,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总体部署,重构科技计划体系,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聚集科技资源,集成技术成果,组织实施“十大科技工程”,将科技创新活动的全过程纳入计划项目管理,实行课题化设计、项目化推进、工程化管理。科技计划体系由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技术创新引导计划组成。
按照双轮驱动原则,“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活动开展与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同步进行。进一步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完善科技计划管理流程,切实解决各类科技计划多口管理重复资助、资源配置“碎片化”等突出问题。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改革,破解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体制障碍。推动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改革,围绕我市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建立产业对人才需求的预测调整机制,完善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评价机制。推动大学和院所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扩大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科研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推进以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为重点的科技体制全面改革,释放市场主体创新潜力,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确保“十三五”目标顺利实现。
四、重点任务
以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为目标,以构筑各类协同创新平台为重点,加速推进京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高端人才聚集,为建设创新邢台提供有力支撑。到2020年,建成1个全市性协同创新战略高地、5个区域性协同创新产业园区、10个战略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产业基地、30个特色优势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在全市逐步形成以邢东新区协同创新试验区为核心、科技创新园区为支撑、科技创新产业基地为承接平台、产业联盟为纽带的京津冀协同创新新格局。
1.邢东协同创新试验区建设专项。以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验区为目标,重点围绕提高产业技术研发能力、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新兴产业发展辐射带动能力、创新资源要素聚集能力,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科技体制改革、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科技金融、人才激励等方面先行先试,将邢东新区建成与京津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深度融合的创新共同体。争取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验区政策向邢东新区延伸,重点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现代服务、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积极开展产业对接、项目对接、人才对接,着力打造集技术交易、孵化转化、公共服务于一体的邢东新区京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战略性平台,成为引领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高地。
2.协同创新园区建设专项。以建设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区为目标,重点打造发展定位明确、发展特色突出、区域布局完善的协同创新园区。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与京津知名产业园区、企业总部、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采取一区多园、总部—孵化基地、创新链合作等模式共建科技创新园区。通过吸引高水平创新项目入园,引进京津院所或行业领军企业设立研发分支机构,建立一批产学研结合、技术研发和企业孵化为一体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承接平台。重点推进“威县·顺义产业园”“沙河·房山产业园”“开发区·通州产业园”“广宗·良乡产业园”“巨鹿·昌平产业园”等京津冀协同创新产业园建设,在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进行全方位融合,联合开展创投基金、众创空间、“互联网+”等项目合作,协作推进科技研发试验、成果转移转化。到2020年,建立5个协同创新标志性示范园区。
3.协同创新基地建设专项。以提升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目标,建设集技术研发、中试、产业化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基地。依托全市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加强与京津联合,开展协同攻关,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标准的研究推广,通过共建基地、示范引领、聚集带动,整合京津创新资源,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重点推进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钢铁研究总院共建专用钢特种钢成果转化基地、精晶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天津大学国家工业结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氨基酸结晶技术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河北恒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共建生物胶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10个协同创新基地建设,到2020年,“京津研发+邢台转化”的产业协作模式基本形成。
4.协同创新联盟建设专项。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创建集科研、资产、智力和信息等资源优势互补的科技创新战略联盟。重点围绕全市产业发展需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主导产业、区域特色产业,依托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产业集群龙头企业,联合京津行业协会、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承担国家、省重大科研课题,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重点推动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型主导产业和宁晋电缆、清河汽车及零部件、平乡自行车、隆尧食品、沙河玻璃、临城薄皮核桃、内丘苹果、沙河蛋鸡、邢台县板栗等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建成协同创新联盟30家,带动全市创新平台提档升级,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5.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专项。以推进区域创新资源互联互通为目标,建立联通京津的技术交易、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借力京津科技创新资源,发挥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辐射带动作用,建设邢台科技大市场、知识产权交易中心、邢台技术转移中心,加强与京津冀“三中心”(技术交易、技术转移、创业培训)、“两平台”(科技金融、科技资源共享)的衔接联通,逐步建立运行高效的创新创业综合服务体系,促进京津科技成果在邢台落地生根。依托科研设施与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推进科技文献、科学数据信息和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利用,建立邢台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等共用共享平台,实现科技资源的“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二)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倍增工程。
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产业,聚焦发展前沿,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加速战略新兴产业链的形成与延伸,进一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加快创新型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园区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产业不断向高端攀升,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90亿元。
1.先进装备制造专项。按照发展整机、壮大配套、培育龙头、推进聚集的思路,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主攻方向,着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一批高端制造装备,大力发展整机装备与系统,加快突破核心部件,促进智能制造装备、工程和专用装备、基础装备等三大产业链协调发展,为形成智能高效、绿色低碳、结构优化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体系提供科技支撑,建设全省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到2020年,突破核心关键共性技术20项以上,形成新产品和新技术50项以上,创建省级名牌产品5项、国家名牌产品2项;形成中钢邢机、精诚重机、纳科诺尔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和企业集团,打造开发区新能源设备、消防救援装备、机器人、无人机,任县冶金矿山设备、专用数控设备和工程机械设备,临城油气钻采设备,临西精密轴承,威县、平乡、柏乡通用航空装备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专栏1: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1.智能制造装备。重点发展数控高速精密磨削装备、高档数控磨齿机、高精度数控曲轴、数控磨床、超精密高档数控机床以及新一代数字化加工中心;攻克控制系统、减速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传感器和末端执行器等关键基础工艺技术,加快发展弧焊机器人、消防救援机器人、无人机等机器人行业标志性产品。 2.专用装备。以大型化、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和可靠化为主攻方向,重点支持电池极片轧机等新能源装备、高端轧辊等冶金装备以及工程装备、矿山装备、消防安全装备研发制造,加强配套产品及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 3.基础装备。研究开发精密轴承、高精度齿轮传动装置,高压智能液压元件,高性能泵阀,高效节能电机,高强度紧固件和高端精密模具、电线电缆等关键基础件。 |
2.新能源新材料专项。结合我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优势,跟踪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开发,重点支持光伏发电、光热综合利用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开发推广生物质能利用,推动新能源、功能性无机非金属、高性能金属及合金等新材料产品系列化、高端化、品牌化,促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成为全市新兴支柱产业。到2020年,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新能源利用与节能环保关键共性技术20项以上,发明专利授权25件以上;形成3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光伏及光热企业,打造宁晋、开发区、沙河、威县等新能源产业基地,开发区光热产业基地,平乡、内丘秸秆利用示范基地;初步建成适应材料工业发展趋势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形成一批新材料优势企业,打造新能源材料、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等新材料产业集群。
专栏2: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1.光伏发电关键技术。研发掺镓单晶和N型单晶等硅材料,开发金刚线切割新工艺,扩大高效单晶硅电池生产线产能,推进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及产业化,开展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技术研究;开发地面电站与分布式发电系统,发展逆变器、蓄电池、充电控制器、输电测量、监控系统等应用系统配套产品。 2.光热综合利用技术。加大对太阳能集热热传导机理、新型集热复合材料加工工艺的研究,开发太阳能聚光系统及空气集热器、高效吸热涂层等太阳能部件,重点发展热管型集热器、平板型集热器、内置金属流道玻璃真空集热管、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和中高温利用、光热发电装备等产品。 3.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技术。重点研究醇醚燃料、生物柴油、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等技术,开发生物质发电及垃圾发电装备。 4.新能源材料。重点发展EVA太阳能封装材料,动力锂电池、IT锂电池、其他领域锂电池及锂电池材料。 5.功能性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研发节能型绿色环保的功能性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突破粉体及先驱体制备、配方开发、烧制成型和精密加工等关键环节。 6.高性能金属及合金材料。重点研发高强度、耐腐蚀、耐高低温、耐磨、抗疲劳等特殊用途材料,重点研发面向铁道列车、汽车、城市地铁、轻轨列车等交通运输车辆的高性能和轻量化金属合金材料及先进生产加工技术。 |
3.新一代信息技术专项。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应用,推进研发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网络化,开展智能化、物联网、虚拟现实(VR)和北斗导航等相关信息技术及产品开发应用,重点支持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开展的北斗卫星导航位置服务中心等一批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软硬件服务的信息技术企业,培育邢台未来接续产业。到2020年,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关键共性技术10项,获得自主知识产权20件,形成15个技术创新团队;打造具有邢台特色的以虚拟现实和北斗导航技术项目为龙头的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专栏3:新一代信息产业
1.智能化。支持宽带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网联网、大数据、高性能计算、移动智能终端等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支持智能工厂应用软件的研发与应用和新兴信息服务业软件开发。 2.物联网技术。加快发展集软件嵌入、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智能控制、系统集成、网络应用与服务于一体的物联网基础技术电子产品,加快物联网技术与工业、农业、物流、交通、能源、环保等行业的深度融合,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金融、交通、物流、安防、汽车、工业监测和控制系统等领域广泛应用。 3.虚拟技术。依靠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展VR人才培养、软件开发、内容服务,建设技术产业服务中心、实用人才教育培训基地、VR科技体验中心、VR孵化器与创客空间,推动VR相关重大项目和发展要素集聚。培育比较完整的VR产业链,打造全国领先的VR产业集聚区和全球VR产业重要的创业创新平台。 4.卫星导航。支持通讯及导航技术和整机系列产品研发、产业化,促进北斗系统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计算和产业的融合发展。 |
4.节能环保专项。面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科技需求,引领节能环保产业加速发展,在高效节能、清洁生产、污染防治、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领域,重点支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关键共性技术、产品、标准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打造国内重要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到2020年,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新能源利用与节能环保关键共性技术10项以上,发明专利授权10件以上;加快大宗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平台建设;形成开发区节能环保产业集群、任县节能环保产业园、巨鹿循环经济产业园、清河战略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基地。
专栏4:节能环保产业
2.先进环保技术。研发污染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和设备、污染物预防技术和设备、可吸入细颗粒物治理技术和设备、烟气中汞污染物治理技术和设备;开发环境监测仪器、燃煤烟气脱硫脱硝、高效除尘及尾气净化器等设备;研发高效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农畜面源水污染控制、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与设备。 3.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共伴生矿产资源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战略金属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和建筑、生活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
(三)实施传统产业提升工程。
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制造业”行动计划,创新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研究开发、集成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在汽车、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产业、企业、产品上寻求新突破,着力培育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促进传统产业由一般加工向中高端制造转变、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努力构建我市工业发展新优势。到2020年,主导产业技术、装备、质量大幅度提升,骨干龙头企业技术装备70%达到国内先进、3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新产品,培育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形成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产业化基地。
1.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专项。围绕提高汽车及新能源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和整体产业化水平,支持中重卡及特种车、专用车新车型开发,重点支持以纯电动汽车、大功率动力电池、充电装备、电控系统等为重点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具有优势的整车制造企业和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打造国内重要的专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重新振兴邢台汽车工业。到2020年,实现电驱系统、电池系统、充电系统三大关键技术突破,培育中航长征、红星和御捷车业三大龙头企业,构建中重卡及特种车、新能源汽车、专用车和汽车零部件四大汽车产业链条,形成邢台县龙岗汽车及高端装备园区、清河县汽摩工业园区、威县汽摩配件工业园区、邢东新区四大园区,邢台市整车产能达到50万辆,整车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70亿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汽车产业集群。
专栏5: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
1.新能源汽车整车。开展整车技术制造集成创新,实现技术平台的标准化与系列化,提高低速电动汽车的生产能力;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开发碳纤维电动汽车;开发专用(特种)电动车辆。 2.电驱系统、电池系统、充电系统。加强高能量密度电池材料、动力电池安全性能检测、电池管理系统(BMS)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互动(V2G)技术、电动汽车充电与新能源发电互济运行等技术研究,开发智能充电系统。研发无刷直流电机、永磁同步电机、感应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开发电动汽车传动系统新产品。 3.汽车及零部件。重点开发专用车、中重卡及特种车,扶持发展普通轿车、微型轿车、商务车、双燃料轿车等乘用车;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载信息监测系统、发动机关键部件、汽油机增压器、变速器及关键部件、电动空调、高强度钢车轮、载重车后盘式制动器、车载充电机、车用传感器等。 |
2.钢铁产业专项。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钢铁高端化为方向,全面实施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生产过程创新,突破制约钢铁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推进钢铁产品研发、制造、应用的集成化,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钢铁产业生产装备和生产工艺技术,形成高端引领的钢铁产业体系。到2020年,研发应用共性技术10项左右、发明专利授权5项左右;推进技术商业化,研发5个钢铁高端新产品;建成1个中试基地,推动邢台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特种钢研发的领先者,打造国内一流钢铁技术研发团队。
专栏6:钢铁产业
1.生产过程关键共性技术。重点研究高炉炉料结构优化技术、高效连铸技术、钢材性能和质量控制技术、“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等两化深度融合技术及短流程应用技术等。 2.高端钢铁产品。重点开发汽车紧固件用钢、汽车用弹簧钢、易切削钢、铁路扣件用弹簧钢、铁路用轴承钢、铁路用高强度预应力钢、桥梁缆索用钢等高端交通用钢,以及切割丝用钢、风电用轴承钢、风电用高强度紧固件用钢等新能源、电网领域用钢,开展医用钢、不锈钢等领域新钢种的研发。 3.关键工艺装备。重点研究非高炉炼铁、高效低成本纯净钢冶炼等关键工艺装备,连铸连轧、无头轧制、半无头轧制、热送直轧生产设备、在线热处理工艺装备等。 4.产业绿色发展。重点研究钢铁制造流程工序衔接匹配及优化组合节能、多过程耦合节能技术、网络化能量调配及排放物协同治理节能技术,钢铁生产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社会废弃物消纳技术,大气污染物一体化协同脱除技术等。 |
3.化工产业专项。按照基地化、集约化、园区化、规模化发展模式,坚持高起点、高技术、高水平的原则,做强做精现代煤、盐及精细化工产业,提高化工产品质量,以旭阳园区、建滔化工等大基地、大企业为基础,着力加强技术研究、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重点支持开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合成材料、专用精细化学品及大宗有竞争力的产品项目,形成上下游一体化、资源配置合理、技术先进的产业链条,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到2020年,完成10项左右先进工艺技术开发、发明专利授权10项左右;产品精细化率达到60%左右;培育旭阳集团、建滔焦化、龙星化工和卡博特旭阳化工四大龙头企业,延长甲醇深加工、煤焦油深加工、粗苯深加工、盐化深加工四大链条,高标准建成旭阳煤化工园区、建滔煤化工园区、宁晋盐化工园区和沙河洁净燃气循环园区等四大园区,使我市成为国内外煤基新材料及高端化工产业基地。
专栏7:化工产业
1.煤化工。包括煤电转化、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等煤炭转化技术,煤制天然气相关技术,节能节水环保技术,关键装备设计制造的自主化和系列化,焦炉气制甲醇、二甲醚、醋酸、焦油深加工、粗苯精制、大型煤制甲醇、城市燃气、液体化工运输管道、聚乙烯醇等新产品。 2.盐化工。包括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氯气产品链下游四大主要领域聚氯乙烯、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和光气系列(聚碳酸酯、MDI、TDI等)新产品。 3.精细化工。包括基因工程、纳米技术等尖端精细化工业技术,农药、涂料、染料、塑料加工助剂、橡胶制品及医药中间体、信息及电子用化学品、生物化工产品等精细化工产业和新领域精细化学品新产品。 |
4.建材产业专项。以玻璃做深、水泥做专、传统工艺做特为目标,以产品新型、绿色低碳为主攻方向,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系列新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和加工深度,重点发展高端玻璃产品及深加工、特种新型建材等产业链。到2020年,研发应用共性技术10项左右、发明专利授权10项左右;培育5家龙头企业,高标准建成沙河湡久新材料产业园、沙河金隅绿色建材产业园、沙玻文化创意园等3大园区,打造全国著名高端玻璃产业基地、京广沿线水泥生产基地。
专栏8:建材产业
1.玻璃深加工。加快推进第二代浮法玻璃技术装备研发,重点开发新型工业防护玻璃、建筑节能安全玻璃、高性能微晶玻璃、高档日用玻璃、光伏玻璃艺术玻璃及其他特殊功能性玻璃等。 2.特种、新型建材。开发高性能砌筑水泥、高速公路城市地铁专用水泥、外墙保温系列砂浆等特种水泥产品;开展大宗废弃物综合利用新技术研究,重点开发工业废渣生态水泥、城市垃圾生态水泥等新型建材;积极开发节能、利废、环保的新型墙材。 |
(四)实施现代农业优化工程。
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方向,以标准化、集成化技术应用为重点,围绕粮棉油、优质果品、绿色蔬菜、生态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通过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强化协同创新,加强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动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美丽乡村建设增加有效供给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到2020年,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3个,取得10项以上专利授权;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重点区域主要作物、畜禽良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98%;培育10家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和种业集团;节水节肥节药技术集成示范10万亩。
1.种植业专项。围绕全产业链科技创新,提高粮棉油有效供给能力,确保粮食安全。重点开展耐旱、节水、优质、多抗粮棉油种质资源创制、应用、育种技术及新品种选育、农作物安全生产、大田智能化装备研发、农产品深加工产品技术研发,发展高效节水型粮棉油生产。到2020年,培育农作物新品种3个,取得5项以上专利授权;支持今麦郎、金沙河、玉锋等建设科技型农业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任县10万亩优质小麦种业繁育生产基地。
专栏9:种植业
1.粮棉油种质资源与育种技术创新。重点开展耐旱、节水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农作物种质资源创制及应用,杂种优势利用等育种技术研究。 2.新品种选育。重点开展节水、稳产、优质、多抗小麦,高产、稳产、多抗玉米(包括饲用玉米),高产、优质、抗病虫棉花,高产、优质、专用油料和杂粮等粮棉油新品种的选育;培育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集团。 3.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高效绿色防控、物理防控以及化学农药精准减量化安全施用等关键技术。 4.大田智能装备研制。重点开展多功能复式联合作业装备、自走收获(棉花、青饲、杂粮)装备、精准施肥施药装备、水肥一体化高效灌溉装备、农作物秸秆能源化或饲料化处理装备的研制。 5.农产品加工制品研制。重点开展营养强化粉、多谷物混合粉、杂粮制品等新型粮食加工制品的研制,粮食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 |
2.林果业专项。围绕建设太行山深山区优质苹果和板栗产业带、浅山丘陵区优质薄皮核桃产业带、优质梨产业区和红枣优势产业区,重点支持优势特色果品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自动化果园设备研发,开展特色果品提质增效栽培、果品贮藏加工、特色油料生产等技术研究。到2020年,取得专利授权2项,林果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1%以上,创建3-5个具有邢台特色的果品产业品牌,支持富岗、绿岭等企业拓展和延伸链条,建立现代化果品加工产业集群。
专栏10:林果业
1.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开展以苹果、板栗、核桃、梨、葡萄、大枣、酸枣、树莓等优势特色果品为重点的种质资源创制与应用和丰产、优质、多抗、耐贮藏新品种选育,苹果矮化砧木、葡萄抗性砧木等技术研究。 2.特色果品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研究。重点开展优势特色果品的节肥节药、果园管理优化、重大病虫害防控、质量检验与追溯等技术研究,新兴果树品种的引进、筛选与核桃、专用酸枣等标准化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果树抗冻防冻技术研究及应用。 3.果园自动化生产装备研制。重点开展果园新型育苗、施肥施药、环境监控、采摘作业等小型化、自动化、智能化果园装备的研制。 4.果品贮藏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开展鲜食果品分拣包装、贮藏保鲜、发酵酿制、制干制汁、功能成分提取、加工副产物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技术研究。 5.特色油料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开展适宜油用核桃、牡丹等油料作物品种的引进筛选、丰产栽培及精深加工技术的研究。 |
3.绿色蔬菜产业专项。以绿色蔬菜全产业链创新为支撑,发展蔬菜产业化经营,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基地规模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品牌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重点支持特色蔬菜种质资源创新和品种选育,开展绿色无公害高效栽培及贮藏深加工技术研究,推广“物联网+”设施蔬菜技术集成示范。到2020年,取得专利授权2项,打造南和、威县、宁晋等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基地。
专栏11:绿色蔬菜业
1.种质资源与新品种选育。开展以早熟甘蓝、水果萝卜、抗病毒番茄、设施用茄子等为重点的蔬菜种质资源创新和特色蔬菜新品种选育。 2.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重点开展节水、化肥农药减施、轻简栽培、品质改善、资源高效利用、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速测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工厂化蔬菜育苗调控技术与环保、保肥、轻型育苗基质研究与集成。 3.物联网+设施蔬菜技术集成示范。重点开展适合设施蔬菜生产的低成本智能化环境监测与控制装备、设施蔬菜监测信息低成本联网通信技术、设施蔬菜知识库及专家决策服务系统等关键技术研究。 4.蔬菜贮藏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开展不同种类蔬菜分拣包装、贮藏保鲜、净菜加工、制干制汁、功能成分提取、加工副产物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技术研究。 |
4.生态养殖业专项。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要求,开展全产业链科技创新,为建设农牧结合、资源循环、养殖健康、高效生态、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生态畜牧业新型产业体系提供科技支撑。重点开展优良禽畜品种选育、引进、改良、高效繁殖、生态饲养及深加工等技术研究。到2020年,培育2-3家科技型龙头加工企业,重点区域畜禽良种率达到98%,打造隆尧、内丘生猪养殖加工基地,沙河、南和规模化蛋鸡养殖基地,黑龙港流域的奶牛集中养殖区,威县、巨鹿肉鸡、肉鸭养殖区,沙河、邢台县、威县、临西肉牛、肉羊养殖区。
专栏12:生态养殖业
1.畜禽水产品种选育和育种技术创新。开展肉蛋鸡、奶牛、肉牛、肉禽、生猪、冷水鱼等畜禽水产新品种选育、引进、改良。 2.高效繁殖技术研究。重点开展畜禽良种高效繁殖和生殖健康关键技术,提高性控精液及人工授精受胎率技术,体外受精、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为主的体外胚胎生产技术体系研究。 3.生态健康及福利饲养技术研究。重点开展畜禽精准饲养及信息化管理技术,适合我市饲料作物及牧草品种的筛选、加工与高效饲喂、安全饲料添加剂开发技术研究,改善畜禽福利饲养管理技术研究;主要疫病诊断与检测、防控治疗与净化技术研究。 4.加工关键技术。重点开展传统肉制品加工关键技术,乳制品专用益生菌选育及功能开发,新型奶粉、发酵乳制品、益生菌制品等产品研制,环境友好型生物降解高分子食品包装材料研究。 |
5.农业生态技术攻关专项。以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为主线,开展生态农业关键技术和保障体系的科技攻关,建立支撑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集成技术示范体系。重点支持林业生态关键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土壤改良等技术研究示范推广,开展新型农业生产技术模式研究。到2020年,组织实施重大成果转化项目15项,打造龙泉寺—西黄村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区,南和农业嘉年华、河北百佳高效农业生态园区等特色农业生态区。
专栏13:农业生态技术攻关
1.林业生态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开展主要造林树种、药食兼用和观赏类花卉等种质资源搜集、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林木病虫害高效无污染防治技术,林下经济技术模式研究。 2.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开展不同生态类型区农业面源污染源头控制技术、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阻断及末端治理技术、畜禽粪便污染防控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 3.土壤改良技术研究。重点开展盐碱薄农田绿肥改良作物栽培技术、设施大棚退化土壤改良技术、退化农田生态重建技术、污染农田修复与污染物超标农田安全利用技术研究。 4.新型农业生产技术模式研究。重点开展有限灌溉条件下节水型种植结构、粮饲间作轮作、粮食替代作物生产模式研究,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多发性农业气象灾害农业预测预报技术研究。 |
6.农用生物制品专项。以健康农业、生态农业发展为主线,重点支持高效、低毒、易分解、残留少的农用生物制品的开发。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手段,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生产杀菌杀虫生物农药,利用昆虫、植物及病毒微生物等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生理活性物质,在动植物中筛选能替代抗生素的抗菌饲料添加剂,进一步提高饲用酶制剂的质量和效能,利用微生物发酵和转化生产生物肥料。到2020年,取得2-3项专利授权,支持根力多、邢台晟龙建设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制剂龙头企业发展,打造威县国家级微生物肥研究基地。
专栏14:农用生物制品
1.生物农药研制。重点开展生物杀菌剂、生物杀虫剂、生物源农药、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酶制剂等生物化学农药研制。 2.生物肥料研制。重点开展保水抗旱、磷钾活化、抗病促生、秸秆快速腐熟、残留除草剂降解及土壤调理等生物肥料标准化生产技术,农牧业废弃物发酵微生物菌种、秸秆腐熟剂等生物产品的筛选与研制。 |
(五)实施现代服务业促进工程。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发展方向,围绕“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展领域、提升水平”,以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商贸等为重点,利用“互联网+”催生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优先发展生产服务业,促进生活服务业优化,提升科技服务业整体水平。到2020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到300家左右,众创空间达到3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20家、科技中介机构10家,推动现代服务业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将我市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强市。
1.生产和生活服务业创新发展专项。积极推进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利用“互联网+”等创新技术改造提升生产服务业。大力发展“互联网+”商贸物流,引领商贸流通提档升级,为建设全国重要现代商贸物流基地提供科技支撑。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加快软件、数据服务等信息服务业创新发展,推进文化创意产业技术、模式、业态、组织创新。提升生活服务业科技创新水平,积极促进智慧产业在公共服务、生活服务等领域的渗透和融合,提供便捷普惠民生服务,促进智慧产业快速发展。重点开展制造业服务、物联网服务、云计算、软件服务、科技文化融合、生活服务业智慧化等领域技术研究与示范。到2020年,两化融合度达到85%,实现物流业增加值217亿元,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20%以上,建成邢东新区和南宫两个云计算中心,建成沙河玻璃、临西轴承、巨鹿中药材、平乡自行车、隆尧食品、宁晋光伏和电线电缆、清河羊绒和汽摩配件、市开发区交通信息等专业信息服务平台。新增3家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争取列入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专栏15:生产和生活服务业
1.制造业服务。鼓励引导制造业企业围绕产品功能扩展服务业务,向下游延伸,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人才优势,向研发、设计服务上游扩展。在装备制造、电子和消费品行业,支持发展故障诊断、维护检修、检测检验、远程咨询、个性化设计、在线商店等专业服务和增值服务;在汽车、钢铁、化工、消费品等行业,支持发展融资租赁、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在能源、通信等装备制造企业,推进总集成总承包以及全生命周期运营服务。积极发展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兴制造模式和产业组织方式,促进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和社会化物流,培育催生新产业、新业态。 2.物联网服务。支持加强基础材料与芯片、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等物联网相关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推进基于OID(对象标识)体系的国家二维码注册解析平台、物联网产品检测认证平台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提高物联网项目承载、检测、推广和公共服务能力。 3.云计算。积极引进云计算、云存储项目,重点发展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为主要内容的云服务产业。积极推动云计算服务商业化运营,支持云计算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4.软件服务。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环境治理需要,重点发展企业管理、工业控制、产品设计、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工业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支持智能终端、智能语音、信息安全等关键软件的开发应用,加快安全可信关键应用系统推广。 5.科技文化融合。重点支持三维渲染、虚拟现实、移动互联网、智能交互、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数字包装、数字视听媒体的研发及推广应用等技术攻关;加强文化资源数据化保护和开发利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装备及软件产品;培育文化创意、动漫设计、数字旅游和文化旅游等新兴文化产业。 6.生活服务业智慧发展。支持发展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社保、智慧旅游和智慧公共管理。 |
2.科技服务业能力提升专项。建立与完善支撑产业发展的科技研发服务体系;加快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建设,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培育新型科技投融资机构,推进金融产品创新,为创新提供科技金融服务;建立与完善以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为平台、技术转移机构为支撑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培育专业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创新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模式。到2020年,全市科技服务业取得长足进展,涌现一批新型科技服务业态,培育一批优势科技服务机构,形成一批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域试点,初步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
专栏16:科技服务业
1.创新创业服务。多元搭建众创空间,通过社会力量自建、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建、高校自建、高校与企业共建等多种模式,大力发展创业咖啡、创客空间、创业工场、创新社区等众创空间群;建设“互联网+”创新社区,形成线上线下互动发展、辐射能力强的品牌化众创空间;鼓励企事业单位盘活闲置办公楼、商业设施、老旧厂房等,建设一批具有公益性、社会化、开放式运作的众创空间;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围绕产业链创新创建众创空间;积极引入京津众创空间品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或共建众创空间。推进创新创业资源共享,促进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开放共享,推进由财政投入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以及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基地向创业者和创业企业开放。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创投+孵化”“创业导师+持股孵化”“创业培训+天使投资”等创业孵化服务模式,构筑“互联网+”创业服务网络体系,完善“创客咖啡—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创业孵化全链条服务;培育发展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为创业者提供专业化服务。 2.科技金融服务。加快发展科技金融机构,培育一批新型科技投融资机构。鼓励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科技分(支)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政策性科技融资担保公司发展。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质押等产品和服务。完善多层次的创新资本市场,建立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后备库,推动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主板(含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石家庄股权交易所等境内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境外市场上市挂牌融资;根据科技型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行业特征的金融需求特点,构建全生命周期、无缝式科技创新金融服务链,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 3.技术转移服务。鼓励发展研究创新、技术转移、咨询评估等高端科技中介服务业,支持办好网上技术市场,开展技术交易评估、咨询服务创新,落实相关政策,培育提升技术市场的服务水平。以邢台市技术大市场建设为核心,加快技术市场在各县(市、区)工业聚集区、园区的建设布局。支持各级各类技术转移机构发展,支持市内技术转移机构与省内外知名技术转移机构合作,实现成果资源跨区域交流共享。 4.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引进、培育和壮大一批与我市重点产业关联紧密的企业化运作的检验检测机构,积极推进制造业和农业检测、食品药品检测、安全生产检测等公共检测业务的服务外包。积极推动检验检测机构机制创新和“科研、检测、标准和国际互认”四位一体功能的发展,不断增强检验检测机构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发展活力。 |
(六)实施民生领域保障工程。
围绕我市大健康产业发展、环境污染治理、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等民生工程,实施科技攻关行动,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技成果示范应用,科技惠民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为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到2020年创制1-2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取得发明专利授权20项,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升,食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
1.大健康产业专项。坚持“创仿结合、特色突出、集约集聚、规模支撑”的发展方向,围绕健康制造、医疗和健康服务等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做强生物医药、现代中药新品种与新制剂等健康制造业,发展高端医疗诊治技术、健康养老和疾病早期干预,拓展构建大健康产业,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重点扶持君临制药、万邦复临药业、国金药业、恒利制药、精晶药业等企业发展,开发氨基酸、生物多糖胶等生物制品,打造邢东新区高端生物医药、智能医疗器械、专业医药物流基地,邢台县中药种植和健康养护基地。
专栏17:大健康产业
1.生物医药。开展金银花、枸杞、酸枣仁、菊花、玫瑰、银杏、猪苓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现代化提取加工技术研究,开发中药创新药物;加强中药生产工艺创新,提高中药提出、提纯水平,开发中药标准提取物、中成药制剂和保健食品等产品;加强中成药的二次开发,培育中药生产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开发氨基酸、生物多糖胶等生物制品。 2.医疗临床诊治。围绕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防治需求和临床研究中存在的共性技术问题,开展防、诊、治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和应用评价;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新技术研究;实施常见病、多发病现有诊疗方法、干预措施及护理方案的改进、修订及规范化。 3.健康养老服务和疾病早期干预。支持健康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拓展健康服务范围,重点加强“互联网+”与高端医疗器械相结合的技术及产品研发,推进老年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预防、诊治及康复研究;加强营养、环境、心理、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等高危因素综合干预和新的防治措施研究,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制定和优化重点疾病预防方案。 |
2.环境治理专项。围绕打造京津冀南部生态环境支撑区,解决大气、水和土壤污染的突出问题,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实现邢台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组织研发应用20项实用关键技术,组织实施5-10项重大成果转化项目,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50%,引进培养一批相关领域高水平团队。
专栏18:环境治理
1.科技治霾。针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关键共性技术需求,支持我市与京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增绿降霾和绿色交通、清洁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清洁生产、监测预警等领域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和集成应用,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2.水和土壤污染控制与治理。围绕区域水和土壤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需求,支持与京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协同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重点行业水污染减排、土壤修复等技术攻关与示范应用,推广污染防治的低成本技术,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为推动水资源保护、水生态安全和环境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
3.公共安全专项。以保障公共安全为重点,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回应社会关切,稳步推进社会科技事业进程。重点支持食品安全、生产安全、防灾减灾、公共服务等社会事业领域技术研究推广。到2020年,突破关键共性技术10项、在相关领域推广应用技术3-4项,取得一批科技成果和专利,培养一批相关领域高水平团队。
专栏19:公共安全
1.食品安全。支持食品及食品接触材料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开发应用推广一批方便、快捷、高通量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装备,建立和完善高风险食品行业产品追溯体系和安全性评价体系。 2.生产安全与公共安全服务。支持以煤矿、非煤矿山为主的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事故及突发事件快速抢险与应急处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视频图像识别和智能应用、应急通讯与快速反应、控制处置等保障技术研究,基于物联网等信息手段面向城市交通管理的智能指挥系统研发。 3.防灾减灾。研发基于物联网的消防安全监管技术,火灾预防、灭火救援关键技术和装备。开展气象灾害预报预测和风险预警关键技术研究。研发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关键技术系统。 |
4.生态环境治理专项。以打造京津冀南部生态环境支撑区为立足点,按照“生态、高效、环保、可持续”的开发战略,着力构建生态环境建设技术体系和特色产业技术体系。重点开展采矿迹地生态恢复、山地生态景观优化模式构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山区植被生态涵养功能提升等技术研究与示范。到2020年,建设一批采矿迹地生态恢复示范工程、生态旅游示范工程,山区植被生态涵养功能显著提升。
专栏20:生态环境治理
1.采矿迹地生态恢复。针对采矿迹地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复垦披绿和资源高效利用为目标,开展土壤环境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生态重建植物筛选及配置技术研究与示范、生态恢复人造土壤构建工程技术及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生态重建提升技术集成与示范。 2.山地生态景观优化模式构建。开展山区生态景观关键节点设计技术、景观植物材料选引与适地化栽培技术、山区廊道生态景观建设技术、风景旅游区生态景观建设技术、山地小流域生态景观建设技术、山地景观林生态功能评价技术的研究。 3.生态旅游资源综合开发。进行传统农家乐升级改造与多样化休闲农庄工程研究,包括农业景观、民俗文化相融合的创意与应用研究;支持休闲农庄、颐养家园、有机农产品庄园、葡萄酒庄、乡村俱乐部等新型乡村主题公园的设计与示范;支持山地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安全保障体系研究;支持中医文化资源研究养老医疗旅游产品综合开发。 4.山区植被生态涵养功能提升。以提高植被群落各种生态功能为目标,重点研究山地水源涵养功能提升、水土保持功能提升等技术;建立功能导向型防护林体系科技示范及小流域综合治理科技示范工程;开展山地“聚、保、蓄、节”高效水分利用技术、拟自然人工促进植被构建技术、植物微环境土壤改良等技术研发。 |
(七)实施创新人才聚集工程。
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结合全省“科技英才双百双千工程”、我市百名高端人才引进计划、“二二二”人才引进工程和“611人才工程”,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园区、创新平台、院士工作站等为依托,面向京津,引进培育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建立“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的人才培育引进模式,壮大创新型民营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到2020年,全市院士工作站达到5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达到17家以上;引进创新创业团队20个,高层次创新人才500名;培养创新型领军人才(民营企业家)300名,职业技能人才10万人;建设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基地20个。
1.高层次人才及创新创业团队引进专项。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的科技需求,大力引进院士专家。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科研单位合作,建立一批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吸引一批高层次产业创新团队和带技术、成果、项目、资金的创业团队落户我市,培育一批高层次的研发平台,解决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2.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育专项。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育人机制,支持企业、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人才。重点依托邢台技师学院、邢台现代职业学校等职业院校,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养。开展创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创新民营企业家培养方式,推行与国有企业双向挂职,组织海外培训考察,开展创业导师帮带工作。
3.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英才引进专项。围绕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支持采取“量身定制”引进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的方式,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带出一个团队,孵化、做强一个企业。支持高层次人才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基础性研究,充分挖掘我市高校、科研院所潜力,打造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及后备力量。
4.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专项。发展一二三产融合的新农业、建设信息化城镇化的新农村、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新农民,选派一批高技能科技特派员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培育农村创新创业主体,搭建科技特派员创业链,转化应用农业高新技术成果,提升农业产业创新能力。特别是支持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根据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美丽乡村建设的技术需求,实施技术含量高、示范作用强、带动范围广、增收效果显著、具有发展潜力的创业项目。
(八)实施科技创新平台构筑工程。
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依托重点骨干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平台,培育一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园区,为全市创新活动提供条件保障。到2020年,建成2家以上省级高新区,20个科技园;建成产业技术研究院20个;依托重点骨干企业建成60家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0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0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
1.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专项。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平台,以中试和产业化试验为手段,依托高校院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产业技术的成熟度、集成度和创新度,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对已建成的宁晋电线线缆、清河羊绒、汽摩配件、临西轴承、平乡自行车、沙河玻璃、开发区光热等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进一步拓宽与京津冀大院大所的合作渠道,实现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提档升级。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和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尽快建成一批服务能力突出的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支持河北(邢台)北斗卫星导航、任县机械、临城泵业、巨鹿新能源、南宫纺织、邢台县现代农业、任县特色农业、隆尧食品、宁晋农机、威县梨产业、市开发区救援装备、红星电动汽车等研究院建设。
2.企业研发平台建设专项。在重点产业领域乃至每个细分行业,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着力解决企业和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支持引导中钢邢机、冀中能源、晶龙实业等3家国家级、4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化产学研合作,努力掌握一批核心技术,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重点支持南和与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共建减摩降耗工程技术中心、威县德动新能源汽车与北京汽车共建纯电动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利江生物与南开大学共建离子树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导中药制剂、储能材料等5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能力,晋级省级中心行列。加强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管理和绩效评估,以评促建,提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水平,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把工程中心培育成为聚集创新资源、开展高水平研发活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具有较完善的研究和试验条件、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研究开发投入的企业建设企业研发中心。
3.科技创新园区建设专项。支持威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增加园区整体竞争优势、扩大园区品牌效应、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创建国内一流农业科技园区。提升各类创新园区吸纳聚集京津创新资源的能力,推动各级各类创新园区上规模、增效益、创特色、提档次、拓空间,加速创新园区提档升级进程。优化省级高新园区发展层次,积极推进平乡、威县、滏阳经济开发区申报省级高新区,力争实现我市省级高新区零的突破。引导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与京津合作共建专业特色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依靠其动态增长聚集创新要素,新建光明食品产业园等一批省级科技创新园区。
(九)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以规模做大、实力做强、结构做优为目标,强化孵化、创办、引进、转型、提升等五个一批,搭建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成长阶梯,强化差异化服务,加速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从苗圃到雏鹰、小巨人、上市的三级跳,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裂变式增长、集群化发展。到2020年,以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机制更加完善,实现90%的科技投入出自企业,80%的研发机构建自企业,80%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力争达到80%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75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400家,新增科技型挂牌上市企业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生力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支撑我市产业转型升级。
1.苗圃专项。以提高种子期项目创意转化率、初创期企业成活率为目标,突出抓好载体和资金两个重点。提升骏伯众创空间、翼腾创客空间、晋客空间等众创空间服务能力,完善博创孵化器、宁晋方大、河工科技园等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功能,推动各开发区加快发展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工场、众创空间;加快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催生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建立健全风险补偿机制,为企业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加快开展创新创业培驯服务,提高生存和发展能力,推动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快速扩张。
2.雏鹰专项。以促进成长期企业新产品扩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目标,强化金融支持、项目带动、政府采购等工作。设立贷款风险补偿金,鼓励邢台银行等商业银行设立科技支行,引导金融、保险、担保等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加强项目带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产品档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带动新技术新产品在全社会的推广应用。
3.科技小巨人专项。以打造行业领军企业为目标,在财政投入、项目用地、金融支持等方面实施政策聚焦,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研发机构,突破一批居国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开发一批拳头产品,壮大自主品牌,培养新型企业家,促进小巨人企业迅速做大做强。
4.企业挂牌上市专项。采取一企一策,建立重点企业“成长路线图”,为企业规划成长路径,引领企业健康成长。加强上市辅导培训,建立市级科技型企业挂牌上市后备资源库,组建企业改制上市服务团队,推动德乐科技、金泰成等上市后备企业管理规范化。设立上市专项资金,对企业挂牌上市进行奖励,支持更多的企业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
(十)实施知识产权助力工程。
以建设“知识产权强市”为目标,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能力,为建设创新型邢台增添助力。到2020年,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和保护工作新体系,构建有利于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新机制,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新环境,实现知识产权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每万人发明拥有量达到5.8件以上,培育国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0家以上。
1.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提升专项。强化政策激励,制定完善我市专利资助奖励政策,优化专利申请结构,奖励重大发明创造;实施知识产权“三优”工程,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和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产品和人才,提升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围绕企业核心产品(技术)、重大科技成果,鼓励支持企业实施重大专利转化项目,实现专利产业化发展。保持企业有效专利快速、持续增长,有效发明专利比重逐年提高,市场竞争优势、创新和保护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专项。加快发展知识产权法律、咨询、代理、评估、交易、司法鉴定等中介服务业,大力培育我市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注重引进京津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环境,逐步满足全市创新发展的服务需求。鼓励和支持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的知识产权服务工作。建设市级知识产权人才库和专业人才信息网络平台,构建开放、互动、高效的人才资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依托邢台市科技大市场等技术交易机构,充分利用京津冀技术交易资源,推动我市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和促进知识产权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和交易,加快培育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以专利、版权、商标交易以及其他技术产权交易为重点,建设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强的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程专业化服务。
3.知识产权运营示范推广专项。推进知识产权“进企业、进园区、进院所、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的“六进”活动,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和培训,营造良好发明创造氛围,提升专利转化意识,引导和促进科技成果产权化、知识产权产业化。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知识产权运营管理理念,探索专利质押、专利保险、专利入股等多种形式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产品,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和担保方式,推动知识产权与科技、经济、金融深度融合,盘活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专利资产,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创新创业发展。
4.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强化专项。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改善专利执法条件,健全专利执法队伍,提升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探索强化京津冀联合执法、区域专利执法协作以及部门联合执法,注重行政执法与司法的衔接,提高执法效率;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专业市场培育工作,依托沙河玻璃、清河羊绒等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试点专业市场,加大对专业市场中专利侵权假冒行为的打击力度,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积极推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体系建设,积极发挥河北知识产权维权援助(邢台)分中心作用,探索在知识产权优势园区建立知识产权维权站,加大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维权援助力度;开展“双打”“护航”等专项行动,加大对网络、展会等重点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对中心城区、繁华路段和商品市场的执法力度,依法打击各类侵权假冒专利等违法行为,有效维护市场主体权益。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负责本规划的组织领导,市科技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实施本规划。各级各部门要依据本规划,结合自身实际,突出各自特色,强化本地、本部门科技发展部署,做好与本规划提出的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的衔接,做好重大任务的分解和落实,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国家、省和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和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科技政策与财税、金融、招商、人才、投资、产业、教育等政策的协同,形成目标一致、部门配合的政策合力。各级各部门要对重大科技事项进行会商和协调。
(二)创新体制机制。协同转动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成果处置收益分配机制、科技资源共享机制、科技金融对接机制、人才评价机制等五个机制,落实国家科技改革143条、河北省科技改革119条和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出台的相关政策,制定出台我市具体落实意见和实施方案,从细化、配套、解读、培训、试点、督导、考核等七个环节入手,把政策落细落实落地,释放改革创新红利。
(三)完善投入保障。强化财政科技投入的优先地位,加大财政资金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市本级和各县(市、区)要将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综合运用资金资助、创业投资、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金融资金和民间资本进入创新领域,完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
(四)严格考核评价。完善以创新发展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将创新驱动发展成效作为各级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完善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加大技术创新在考核中的比重,明确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研发投入视同利润的考核措施。开展创新指数评价,建立以创新主体、创新投入、创新人才、创新成果、创新环境等指标为重点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数,对区域创新能力进行量化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