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工作总结和200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 2008-04-09      发布机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浏览次数:161     字体:[  ]

体裁分类:计划方案     主题分类:劳动、人事、监察           

  2004年,我市劳动保障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劳动保障厅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各关部门、单位的支持配合下,以 "两个确保" 和就业再就业工作为中心,以深化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制度改革为重点,通过抓观念促动、改革推动、发展带动、政策驱动、整体联动,广开就业渠道,完善社保体系,稳定职工队伍,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全市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

  一、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1、就业工作扎实推进。(1)1--10月,全市登记失业率控制到3.9%,低于省控4.5%的目标。预计全年失业率可控制到3.9 %。(2)在劳动力市场经职业指导和推荐介绍下岗职工就业2356人,完成省厅年计划的98.2%。预计全年可达2656人,完成年任务  110.7 %。(3)组织劳务输出14.9万人,完成年计划的348%。预计全年可输出16.9万人,完成年任务422.5 %。(4)组织介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19.7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71.3 %。预计全年转移就业 22万人,完成年目标191.3%。(5)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安排下岗失业人员0.33万人,完成年任务94.3%。预计全年可安排下岗失业人员0.44万人,占年计划的125.1%。(6)发展劳服企业、生产自救基地44个,完成年目标的97.8%。预计全年可完成58个,完成目标128.9%。(7)发展社区就业服务实体185个,占年计划的97.4%。预计全年可完成258个,占年计划135.8%。

  2、再就业工作取得重要进展。(1)全市新增就业岗位2.96万个,完成全年目标的211.4%。预计全年可新增就业岗位3.65万个,完成年目标103.1%;安置下岗失业人员0.74万名,完成全年任务的98.7%。预计全年可安置0.9万名,完成年目标的120%。(2)加大了 "4050" 人员再就业的工作力度,安排1746名 "4050" 人员再就业,完成年计划的134.3%。预计全年可安排2000人,完成年计划的142.9%。

  (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1、养老保险工作得到巩固加强。(1)确保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1--10月,全市7.3万名企业和0.51万名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率均实现了100%的目标。全年可确保两类人员养老金发放率达到100%。(2)认真做好企业养老保险扩面续保工作。全市企业新增参保人员0.99万人,完成年目标的110%。预计全年可扩面1万人,完成年目标110 %。(3)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对全市6.36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实行了社会化管理,社会化管理率达到90.06%,其中:纳入社区管理的退休人员3.84万人,达到60.42%,提前完成全年目标。预计年前两项指标可分别达到6.56万人、4.04万人,完成年目标的103%、106 %。(4)企业养老保险稽核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全市共稽核9.7万名参保职工,完成年目标的95.84%。预计全年可稽核1.01万人,完成年目标的100.1%。

  2、失业保险工作有了新的提高。(1)全市失业保险扩面0.84万人,完成年目标的119.8%。预计全年可扩面0.87万人,完成年目标124.13%。(2)1--10月,共为1.57万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金2872.5万元,发放率100%。预计全年将发放3350万元,发放率达到100%。(3)失业保险稽核涉及职工14.68万人,占省定年稽核111.8%。预计全年可稽核14.68万人,完成年目标112.5 %。

  3、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完善。(1)医保扩面工作稳步推进。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参保人员2.8万人,占全年扩面任务的96.6%。预计全年可扩面2.9万人,占年任务的100%。(2)医保基金征收态势良好。1-10月,实征7350.6万元,征缴率达96%。预计全年可征收8892万元,征收率可达116.1%。

  4、工伤保险工作全面展开。今年国务院出台了《工伤保险条例》,我市的工伤保险工作是今年7份正式启动的,按照省、市要求,此项工作正在快速推进中。目前,有参保企业766家,参保职工10.2万人,1--10月份,应征工伤保险费148.3万元,实征96.7万元,征缴率为65.2%。预计全年可征收160万元,征缴率达107.9%。累计有8名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供养亲属50人,共支付工伤保险金40.6万元。全市新增扩面人员6.5万人,完成省定年目标8万人的81%。预计全年可扩面8万人,占年任务的 100 %。

  (三)职业培训与鉴定工作取得新进展。(1) "阳光工程" 培训农村劳动力8.39万人,完成年任务的94%。预计全年可完成1万人,占年目标112.5%。(2)技工学校招生2891人,完成年目标的180.7%。(3)全市职业技能鉴定1.3万人,完成年目标的111%。预计全年可鉴定1.4万人,完成年任务127%。

  (四)劳动保障仲裁监察和劳动工资工作有序进行。劳动争议仲裁立案285起,已结案256起,结案率98%;劳动保障年审320家,年审率为96%;发布了我市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工种146个,完成年目标101%;完成了2004年度工效挂钩(包干)工作,覆盖企业93%,超年目标3个百分点。

  二、主要做法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认真谋划,及早制定全年工作思路。为了切实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年初,我局分别召开了党委会、局长办公会和局务会议,研究谋划工作思路,细化目标和措施,确定了突破口和闪光点。根据省厅要求和工作实际需要,较早地拿出了2004年劳动保障工作的新思路,即"12345"的工作思路。即明确1个指导思想,抓住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2项工作重点,深化医疗保险、工资分配、工伤保险3项制度改革,实现社区管理、依法行政、职业培训、工作效能4个新的突破,落实抓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工作措施、督查落实、机关建设5条保障措施。在此基础上,市劳动保障部门又对各项业务工作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印发了《2004年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和《2004年度重点工作量化考核表》,对11项重点工作落实到科室,责任到人头。春节前,又及时召开了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和4个专项工作会议,按照省厅的部署和要求,对全年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局先后9次召开局务会议、局长办公会议和各县(市)区人劳局长会议,听取有关科室及县(市)区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确保了工作的顺利推进。通过工作调度和认真分析,及时总结工作中采取的创新措施及取得的新成效,找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制定了下一步工作对策。

  (二)创新措施,努力开创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局面。今年以来,我们多次专题研究就业再就业工作,并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新举措,使就业再就业工作实现了五个新的突破。一是再就业资金扶持政策实现新的突破。为了更好的帮助 "4050" 人员到社区再就业,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发就业岗位扶持安置 "4050" 人员再就业的暂行办法》;为进一步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经过广泛调研,制定了《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奖励基金管理办法》,每年从再就业资金中拿出300万元资金,用于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奖励资金,这在全省是首创。二是落实再就业政策实现新的突破。今年以来,全市共为2837名到服务型企业和公益性岗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社会保险补贴,有4564名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享受了税费减免政策。特别是小额贷款工作经多方协调,实现了零的突破,全市共发放政策贷款54笔117.5万元,得到了省厅领导的肯定,也得到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好评。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实现新的突破。7月7日我市及时启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作为牵头部门,我们把分散的职业教育资源与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相结合,筛选建立了88家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培训基地。通过合并机构,统一职能,形成市、县(市区)、乡(镇)三级劳动力职能培训网络。同时,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等农业职业中专、职教中心、乡镇成人学校等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利用多种形式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培训。为了及时掌握农村劳动力市场需求状况,经过不断研究,准确做出了市场预测。根据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安排培训内容,按照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对富余劳动力实行 "订单培训" 、 "定向输送" 。并制定了邢台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确立了中长期转移就业培训目标。今年以来,我局以市场为导向,以用人单位需求为目标,共举办林业、畜牧、水产、养殖、建筑维修业、服务业等50多个行业,已培训农村劳动力83942人次,完成全年任务的94%,提高了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受到用工单位普遍受到好评。四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按照 "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 的方针,确立了 "一个目标、三大系统、五项优惠政策" 的工作举措。即从2004年起,四年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0万人次的目标;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系统、技能培训系统、组织输出系统;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行了培训补助、费用减免、权益保障、就业激励、社会保险等优惠政策,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同时,今年分别在天津市、山东青岛和清河县举办3次大型劳务输出洽谈会,共达成就业意向15万人,从而使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 , 转移的领域和空间日益拓宽 , 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对增加农民收入的贡献率都越来越高。五是劳动力市场建设实现新的突破。市政府出资1800万元购买了已破产的邢台百货大楼,将其改建为劳动力市场。目前改建工作进展顺利,我市劳动力市场建设长期滞后的局面将被打破。

  (三)深化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日益完善。一是合力打好社会保险扩面攻坚战。今年以来,为切实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我们在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内集中领导、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分三个阶段,大打一场社会保险扩面攻坚战,确保了年底前超额完成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扩面目标;二是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市本级在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的同时,根据我市市情,研究制定了《邢台市市属破产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的办法》、《邢台市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意见》,较好地解决了当前破产企业职工医疗保险问题,医保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三是积极做好工伤保险全面启动工作。市政府出台了《邢台市工伤保险暂行办法》和工伤保险费率等文件,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抽组人员,建立临时办事机构,积极开展工伤保险扩面、征缴及落实工伤保险待遇各项工作。全市先后组织了4次业务培训班,对县(市)区人劳局和市区企业、主管领导进行了轮训,共培训600多人。四是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日趋规范。在人员素质、硬件建设、服务措施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提高,123名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经过公开招录, 岗前培训, 全部到岗;投资70万元为劳动保障事务站(所)配备了微机、展板等硬件设施;3.8万名离退休人员进入社区管理,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服务。

  (四)规范执法,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职能作用。一是建立市区劳动保障联合执法监察机制。从今年6月起,分属于市局、桥东区、桥西区、高开区和邢台县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构建立了市区联合执法监察机制,整合现有的监察力量,实行 "五个明确" 执法,采取重点监察和联合监察相结合的形式,提高了执法水平。二是认真开展 "百日专项监察执法活动" 。从4月20日开始,利用100天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使用童工、工资支付、就业准入、社会保险等情况开展整顿治理,达到了净化就业环境、规范单位用人的目的。三是认真做好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职工劳动关系理顺工作。重点做了4个方面的工作:(1)积极参与矿务局、邢台电厂、邢钢、冶金、红星厂等5家企业的医院、学校分离办社会,实行主辅分离的有关工作;(2)对冶金厂、农机公司下放市管,进行了接收工作。(3)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对粮食系统改革方案,特别是劳动关系和职工安置的有关内容进行了修定和指导;(4)对冶金厂、红星、织染厂、拖拉机厂、粮食系统等7家单位的改制工作,特别是劳动关系的调整、国有职工身份置换、安置工作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四是充分发挥劳动仲裁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职能作用。 采取三项措施,及时预防和处理各种矛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起到了化解矛盾的 "灭火器" 、稳定社会的 "消防兵" 作用。(1)及时处理已发生的矛盾。热情接待来访人员,以礼貌用语稳定他们的情绪,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并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做好解释工作。(2)提前预防可能发生的矛盾。起草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企业改制过程中劳动合同鉴证管理的通知》,对改制、破产和新立企业如何规范劳动关系提出了七个方面的具体意见,为企业在改制的特殊时期妥善处理劳动关系问题提供了依据。(3)快速处理突发性矛盾。对突发性劳动仲裁案件采取速审办案方法,做到高效、廉洁,从速办案。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今年我市劳动保障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从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践看,劳动力技能素质低下和新增就业岗位较少的问题十分突出。在当前全球经济呈现一体化的新趋势下,劳动力供求一体化的速度明显加快,跨地区、跨行业的劳动力流动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目前,我市劳动力技能素质低下的状况与当前劳动力流动所要求的技能素质不相适应。1--10月份,全市共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14.2万人,其中,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仅有1.42万人,占10%。从我市依靠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容量增加的现状看,由于新上大项目少,特色产业辐射能力弱,市场发育速度慢等原因,造成我市新增就业岗位数量较少。1--10月份,全市新增就业岗位 2.96万个,其中,新上大项目增加就业岗位1.1万个,特色产业新吸纳劳动力0.16万人,新增就业岗位不足与就业需求量大的矛盾十分突出。二是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还不够大。一些单位对异地或跨县市区就业的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证》不承认;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对办理享受税费减免政策的手续和程序不清楚,致使应该享受的优惠政策不能全部得以享受。三是劳动关系亟待规范,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严重滞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个体、私营经济及股份制经济发展迅猛。在这些企业中,不签劳动合同或签订合同不规范、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等问题十分突出,与此同时,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由于人员编制不足、监察手段落后、执法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严重滞后。根据《河北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市局应配劳动保障监察员23人,实配5人,缺编17人。四是社保体系建设还不健全。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确保发放的支撑能力较弱,当期收不抵支的现象日益严重。目前,沙河、南宫、平乡、广宗、临城、大曹庄等6个县(市)区已在警戒线以下,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存有隐患。随着企业破产、改制工作的不断深入,失业人员增加较快,1--10月,全市新增失业人员0.57万人,桥东、桥西、威县等3个县区出现了失业保险金透支问题。医疗保险工作中优势企业不愿参保、困难企业无力参保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五是工伤保险运行机制不健全。尽管我市工伤保险工作起步晚,运行快,效果好,但工伤保险无论是行政管理机构,还是经办机构,既无编制,又无人员,仅靠我局临时从有关科室、经办机构抽调的8名同志工作,难以适应日益繁重的工伤保险工作发展的需要,急需设置工伤保险科(定编3人)和工伤保险处(定编15人)。

  四、明年的工作思路

  在2005年的工作中,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大就业、大保障、大培训、大执法、大提高,统筹就业再就业、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立足大就业,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

  1、抓好免费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市场就业能力。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及时、便捷、有效的免费技能培训,重点是定向培训和定单培训,进一步转变他们的择业观念,提高他们市场就业的能力。突出抓好创业培训,通过创业培训培养扶持一批就业带头人,从而起到扶持一个带动一片就业的连锁作用。大力实施"阳光工程",严把培训、考核质量关,确保阳光培训深入村镇落实到个人,全面提升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素质。

  2、依托经济社会发展开发就业岗位,为劳动者拓展就业空间。一是把新增岗位与再就业结合起来。搞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与国资委等部门的衔接协调,在重点搞好就业岗位开发的同时,把招收下岗失业人员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根据用人单位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人数,政府从再就业资金中给予扶持;二是扶持帮助困难企业搞活生产安置就业。在发挥政府干预职能的同时,采取辩证施治的办法,通过租赁、转让、改制、联合兼并等措施,因人制宜,盘活资产恢复生产,靠搞活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岗位;三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要继续拓宽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领域的就业渠道,要大力扶持鼓励民营企业吸纳就业的积极性,把民营经济发展较快的沙河、隆尧、清河、宁晋、平乡、邢台等县作为重点;围绕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就业服务网络建设,开辟一大批就业岗位;四是向外开发岗位促安置。明年的劳务输出工作主要方向是稳定北方,拓展南方,至少召开四个洽谈会促进劳务输出。同时完善劳务输出体系和网络建设,建立起劳务输出信息平台,实现培训、职介、劳务输出一条龙服务。

  3、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切实抓好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一是继续加大再就业优惠政策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开设再就业政策宣传专栏,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对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认知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良好氛围。二是在各部门建立落实优惠政策体系。在各有关部门建立落实优惠政策的长效机制,做到优惠政策有专人抓落实,专人抓督查,从而落实好"一贷四免"的优惠政策。三是建立再就业优惠政策定期通报制度。从明年开始,以再就业联席会议通报形式通报各机关部门落实政策情况、存在的问题,真正发挥联席会议的协调督办作用。

  4、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明年,随着我市劳动力市场的搬迁,要加大劳动力市场建设力度。在加快硬件建议的同时,要全面提高就业服务等级和水平。一是开办一系列服务窗口,如各企业用工洽谈专区,各类家政服务专区等。二是建起高效信息服务网络,实现用工单位和求职人员可以随时见面,随时洽谈,随时办理各种手续。三是实现多项一条龙办公服务。如求职登记、劳动人事代理一条龙服务,落实优惠政策一条龙服务,小额贷款一条龙服务等。四是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力度。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信息面宽广优势,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成功率,把市场建成高校生就业之家,彻底解决高校生就业无门路的问题,从而真正提高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品位,全面满足社会就业需要。

  (二)立足大保障,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力度。一是开展城镇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资源量调查,摸清城镇从业人员就业、参保情况,认真分析原因,针对不同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扩面工作。二是打好社会保险扩面攻坚战,重点抓好对国有、集体、股份、外商投资、民营等未参保企业的扩面工作,特别是规模以上的各类企业,凡是企业用工,必须办理用工备案手续、签订劳动合同,并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鉴证。三是以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进城农民工群体为重点,市里将重点监控、督导全市知名民营企业的参保问题。四是把强化社会保险年检换证作为扩面续保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重点对参保企业使用的劳务工、农民工进行清理,做到应保尽保。

  2、进一步完善失业人员管理工作。一是继续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100%"无障碍"进入失业保险,消除"空白点",使失业保险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二是建立失业保险数据库。配合建立失业保险个人缴费纪录,建立失业保险工作数据库,包括参保登记、缴费申报、失业登记、培训再就业、财务、统计工作全部实行微机化管理。三是加快失业保险基金市级统筹步伐。协商财政部门尽快下发《关于调整失业保险调剂金统筹比例的通知》,积极为资金出现缺口的县(市)区申请省级调剂金,以增强失业保险抵抗风险的能力,确保社会稳定。

  3、继续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一是切实做好医保政策的宣传工作。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大力做好医保政策的宣传工作,使参保职工了解政策、企事业单位及定点医院、定点药店自觉执行医保政策。二是进一步加大医保扩面力度。落实国务院属地管理原则,对省属企业、中央属企业等各类还没有参加我市医疗保险的单位,全部纳入参保范围;凡是有缴费能力的市属企业都要参加医疗保险,条件好的企业,除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外,还要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对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确有困难的企业按困难企业参保办法参保,低水平准入,只建统筹基金,解决住院费用。三是完善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为广大参保职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四是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对因患重大疾病造成生活困难的人员实施救助。

  4、下大力抓好工伤保险的运行工作。一是加强工伤保险政策的宣传工作。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对《工伤保险条例》和省市有关政策进行宣传。二是严格执行工伤保险政策。进一步完善企业工伤报告制度,加强基金征缴,按政策落实工伤保险待遇。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伤争议和上访案件,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三是积极探索建立工伤保险与工伤预防、职业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新机制。

  (三)立足大培训,实现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工人服务的新突破

  1、要在技校招生及管理方面有新突破。一是继续通过召开全市工作会、校长座谈会、工作调度会等多种形式,加大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各项方针政策,有力推进我市技工教育的全面发展。二是通过校企、校校联谊招生,或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介加大宣传,扩大技工学校招生,力争使明年的招生人数在今年的基础上突破2600人(力争达到3000人)。三是帮助、引导各技工学校走出校门、走出邢台,开展校企联合和订单培训,并建立自己的毕业生就业基地,从而以就业促招生,以招生促发展。四是加强与教育、财政、发改委等部门的协商与沟通,加大对技工学校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增强我市技工学校的发展后劲。

  2、要在规范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办学行为方面有新突破。一是要严格审批程序,细化审批标准;二是要严格校长资格认证管理办法;三是严把培训关,确保教学质量;四是联合公安、民政等有关部门,开展1-2次对市区无证办学单位专项清理整顿大行动,加大对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五证"管理的工作力度,优化我市的办学环境。

3、要在健全鉴定机构、完善鉴定设施和技术手段上有新突破。一是在目前已完成9个县(市)筹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市级初审的工作基础上,尽快争取省厅审批,从而建立和充实县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同时要加强对新批鉴定机构的领导和管理,确保在保证鉴定质量的基础上,完成明年的明确鉴定任务。二是以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为龙头,加大资金投入,增加技术装备,提升鉴定技术手段,力争使我市的鉴定基础条件和鉴定手段成为全省领先地位。三是要在省鉴定中心指导下,进一步扩大鉴定鉴定范围,使鉴定工作实现数量和质量双赢。

  4、要在增加国家级、省级重点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的数量上有新突破。选择市第一劳动技工学校、矿业集团技工学校创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从而提高我市国家级、省级重点技工学校和高级技工学校的办学层次。

  5、强化企业职工培训,提高职工整体素质。指导企业结合生产经营特点,开展岗位职业资格培训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培训,重点是加强生产一线技术工人的培训;通过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等形式,调动和激发职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强化对企业依法履行职工培训的义务,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对不开展职工培训,不按规定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企业要及时进行查处。

  (四)立足大执法,积极营造维权大环境

  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为目标,以建立顺畅高效的协调机制为基础,以完善的法律法规和严格的监察执法为保障,突出合同管理、工资监管、争议处理、维护稳定 "四个重点" ,全面推进强劳动关系的协调处理工作。

  1、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在城镇各类企业中,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重点加强对国有企业临时用工、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履行的监督检查,指导企业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积极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2、加强工资支付行为的监管和指导。全面推行欠薪预警制度和欠薪保障金制度,建立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重点在建筑、服装制衣、餐饮服务等行业取得突破。以贯彻执行劳动保障部《最低工资规定》为契机,督促企业依法规范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大力推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改革,指导企业建立岗薪制、经营者年薪制、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制、科技人员年薪制和持股分配制以及技术工人骨干收入分配制,进一步推进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建设。

  3、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处理工作。健全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运用好监察执法手段,重点对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各类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和参加社会保险、禁止使用童工、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开展专项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开展 "劳动保障信得过单位" 评选活动,全面推进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鼓励、引导更多的用人单位自觉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劳动保障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做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工作。

4、加强对改制企业职工安置和维稳工作。做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制职工分流安置、国有大中型企主辅分离中劳动关系的处理和社保接续、促进再就业工作。同时,监督分流安置职工程序已完成但职工权益资金未兑现或未完全兑现的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在约定的限期内,兑现原企业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权益资金。

  (五)立足大提高,在机关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入手,以转变观念为前提,以提高干部素质为基础,以服务为宗旨,以机关工作全面提速为主线,以创新和竞争为动力,抓好班子和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1、加强班子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针对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集中1-2个月的时间,在劳动保障系统内部开展讲团结、讲民主、讲纪律、讲集体荣誉 "四讲" 活动,做到政治上扭成一股绳,思想上保持一个调,工作上保持一盘棋。坚持四项基本制度,即坚持民主集中制、中心组学习制、大事集体研究制、情况通报制。实行领导班子 "三个三分之一" 工作制度,即全年三分之一时间下基层调研,面对面解决问题;三分之一时间协调议事;三分之一时间加强学习,起草调研报告和政策文件。

  2、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下大力气进一步解决好机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做到 "一快三通" ,即: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快速反应、马上行动;对工作职责范围内该办的事要速办 "快通" ;对工作运转时出现的不畅问题要及时 "沟通" ;对基层和群众遇到的一些矛盾要积极 "疏通" 。坚持 "定目标、定标准、定时限、定承办部门、定责任人" 的 "五定责任制" ,紧紧围绕基层和群众普遍关心和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梳理,抓好落实,为民排忧解难。建立 "一个窗口" 对外、 "一站式" 、 "一条龙" 服务体系,实现机关工作提速。

  3、健全完善考核制度, 强化服务效果。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办事限时制和首问负责制。通过建立责任目标考核机制,严格考核,做到定期通报、半年检查、年终奖惩,确保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4、完善网络建设。重点建成办公局域网、县(市)区广域网及经办机构网络,真正实现部-省-市-县区的纵向联接,形成与税务、银行、公安等相关单位的横向联接,实现与全国联网、信息共享的目标。强化业务人员的计算机技能培训,建立一支技能素质较高的信息化队伍。充分运用信息化分析技术对基金运作提供趋势预测和风险分析的优势,保障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发挥网络功能作用,实现五种社会保险在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的全面信息化,为广大职工和基层单位提供更快捷、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