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 2008-04-09 发布机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浏览次数:158 字体:[大 中 小]
体裁分类:计划方案 主题分类:劳动、人事、监察
2006年,在省厅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劳动保障工作紧紧围绕更快更好发展和构建和谐邢台两大任务,抢抓机遇、创新思路,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各项任务目标,实现了劳动保障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为全市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2006年主要业务目标完成情况及措施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
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十项 "民心工程" 的安排部署,我市积极落实政策,不断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就业再就业工作实现了 "四个新" :
一是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新成绩。为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拓展原有政策,制定出台了《邢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邢政[2006]3号)及28个配套文件,构筑了再就业政策的新框架;集中开展小额贷款申请、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补贴申请、 "4050" 人员安置三项工作,充分发挥了再就业资金的新作用;积极开展 "双节" 救助、再就业援助月等活动,有力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截止2006年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7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52%(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万人, "4050" 人员实现再就业0.6万人);共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414笔602.5万元,预计为1500余名灵活就业人员支出养老保险补贴150万元,为2.2万名困难下岗失业人员发放 "双节" 救助金352.878万元;全市2.2万名 "4050" 人员1.3万余名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低于省控4.5%的目标。
二是劳动力市场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劳动力市场建设是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龙头。按照部、省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的要求,06年在建成劳动保障中心的基础上,我们又在管理体制、管理模式、服务方式上进行探索创新,积极实践 "一站式" 服务、全方位通透式办公模式、人性化服务理念和集约型管理体制,整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职能,实现了办公方式上的一次革命,打造了劳动保障工作的综合服务平台,完成了由党政机关向公共行政服务窗口的历史性转变,极大的方便了人民群众,也引起了劳动部、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同时,县市区也积极谋划、筹措资金,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步伐。目前,沙河、清河、内邱、邢台县、大曹庄新建或改建成了具有初步规模(100平米以上)、功能较为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巨鹿、临城、宁晋、威县等县的劳动力市场正在紧张的筹建、谋划之中。
三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开创了新局面。以劳动保障中心为平台,加大对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中小企业经营者等群体的培训与服务,劳动者的就业技能明显增强;建立了民办学校诚信制度,创新了 "五证" 监管措施,完善了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考核和表彰机制;率先成立了职业技能人才管理中心和新技术推广培训中心,积极举办政策、服务礼仪、创新能力等培训,开展数控、商务、电工等五项技能大赛,开创了我市集培训、鉴定、考核与就业服务四位一体的社会化服务新平台;成功创办了高级技校,筹建成立了邢台技师学院,填补了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基地建设的空白。截止2006年底,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培训1932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7%;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含阳光工程)4120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8%;创业培训3015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1%;我市技校招生3851人,培养技师、高级技师418人、高级工5026人;职业技能鉴定人数20168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26%。
四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全市各级各类就业服务机构积极开展 "春风行动" 等就业服务活动,积极探索发展劳务经济的新思路,通过就地转移、劳务输出等多种方式,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蓬勃发展。截止2006年底,劳务输出累计达到44.5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1%;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6.4万人(次),完成全年任务的109%。在06年6月份的全省就业工作会议上,市就业服务局、邢台县、巨鹿县的劳务输出工作获省政府表彰。同时,06年6月至10月,全市还集中开展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型调查活动,对21个县市区、207个乡镇、5179个行政村、141.6万户农民家庭和115万农村劳动力进行了调查,建立了98.5万名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对进一步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会保险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在继续巩固 "两个确保" 的基础上,我市紧紧扭住社保扩面不放松,加快推进社保制度改革,社会保险工作实现了 "一巩固一深化两提高" :
一是巩固了各大保险确保发放成果。通过建立劳动保障保发放、财政保拨付、地税促征缴的三方联动机制,强化严格测算、争取资金、重点监控等措施,确保了全市各项保险基金的按时足额发放。截止2006年底,全市共为8.4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78359.4万元,连续六年实现按时足额发放;为机关事业单位6504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6960.6万元;为16463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4966.1万元;为市直财政开支、省部属单位、企事业单位的离休老干部报销医药费1239万元,确保了各项社会保险待遇落到实处。2006年,按照省厅有关政策的要求,圆满完成企业离退休人员的调待工作,人均增资205元/月,保障了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
二是深化了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市政府的名义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邢政【2006】10号);起草了《邢台市市本级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保的实施细则》、《关于市本级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情况分析及缴费基数、年限与待遇挂钩的意见》;制定了《邢台市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实施办法》;启动实施了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参加工伤保险工作,为新形势下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参保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为加强 "两定点" 管理,制定出台了 "两定点" 资格认定办法,建立了 "两定点" 信用等级制度,实行了 "两定点" 协议管理和网络管理,提高了医疗保险管理水平。
三是提高了社会保险基金保障能力。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为突破口,以落实国发【2005】38号和冀政【2006】67号文件精神为契机,建立健全扩面征缴协调联动机制,积极推行全员扩面,加强宣传和调度,并借助监察手段,全市参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基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截止2006年底,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6万人,新增扩面2.2万人,基金征缴收入45051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8213人,基金征缴收入7678.3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8万人,新增扩面0.36万人,基金征缴收入840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32.1万人,新增扩面0.7546万人,基金征缴收入6031万元;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7.1万人、9.36万人,新增扩面分别为4.4729万人、1.024万人,医疗保险基金征缴收入 13877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22.69万人,新增扩面2.04万人,基金征缴收入1857万元。
四是提高了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为进一步提升社会化管理服务能力,06年以来,市本级建成了高标准的档案管理中心,强化了退管服务费的征缴工作,开展了涉及3.1万名在市区居住的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情况调查活动,积极筹建市离退休职工活动中心和市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坚持不断完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所)建设,积极推进社会化管理工作,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确保了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截止2006年底,全市共有企业退休人员82833人,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退休人员达到81508人,占退休人员总数的98.4%,其中:纳入社区管理的退休人员57776人,占退休人员总数的69.75%。
(三)劳动监察、劳动仲裁、劳动工资工作稳步发展,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
为提高维权工作的质量,我市进一步规范劳动监察运行机制,加大依法维权力度,积极维护劳动者权益,实现了 "一规范两完善" :
一是劳动用工行为更加规范。紧紧围绕涉及群众利益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问题,劳动监察部门加强劳动保障政策宣传,认真组织开展了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规范劳动用工大检查和拖欠农民工工资三大专项检查活动;劳动工资部门开展了新的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和社保基金监督检查工作,有力维护了劳资双方的正当权益。截止2006年底,全市接到群众投诉举报案件541起,办结344起,劳动监察立案349起,按期结案率98%;共督促签订劳动合同12.82万份,补缴社会保险费842.29万元;依法对违法用人单位进行行政处罚125万元,为劳动者追讨工资680.43万元。
二是劳动监察运行机制更加完善。为实现劳动监察与业务的有机结合,我们从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围绕就业再就业、医保两定点管理、社会保险扩面和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成立了四个监察大队,规范举报投诉案件受理制度,不断完善突发性案件处理机制和劳动监察联合执法机制,实现了劳动保障监察一体化,探索出了一条以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来推动整个劳动保障工作快速发展的新路子。隆尧县积极发挥劳动监察的攻坚作用,全面促进了参保扩面、合同签订等各项工作。临城县坚持依法办案、文明办案,连续几年未出现行政复议和用人单位对办案人员的投诉。
三是劳动争议调处、信访案件处理机制更加完善。06年,我市加大了劳动争议调处力度,积极推进劳动仲裁实体化建设和仲裁庭达标建设,沙河、清河、邢台县、威县被确定为我市劳动仲裁实体化建设试点单位,目前威县已挂牌成立仲裁院。市本级、清河、沙河、威县的仲裁庭被省厅授予 "示范仲裁庭" 称号,邢台县的仲裁庭被授予 "优秀仲裁庭" 称号;积极参与国企改革政策性文件的起草,认真审核职工安置方案,促进了国企改革的平稳进行;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充分发挥《行风热线》和劳动保障工作的互动作用,有效维护了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截止2006年底,劳动仲裁立案41起,按期结案率达到100%,鉴证劳动合同6.86万份;共审批企业改制方案30余家,有效化解10余起集体上访案件,批办来访信件800余件次,共承办《行风热线》反映的问题156件(次),维护了职工的正当权益,确保了社会稳定。
(四)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按照部、省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我市坚持把金保工程建设作为劳动保障工作灵魂工程来抓,坚持以信息化为手段,积极推动劳动保障业务一体化,取得了 "五项新成果" :
一是金保工程示范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果。自05年8月被增补为全国金保工程建设示范城市以来,06年4月,我市在全省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做了金保工程建设情况的典型发言,与会人员还专程到我市劳动保障中心进行了实地考察。06年8月,我局又参加了劳动保障部在长春市组织召开的全国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座谈会,并作为唯一的地级市进行了典型发言。2006年11月,在省厅组织的金保工程建设示范城市中期评估工作中,评分达到84分。目前,我市已经成为劳动保障部在 "金保工程" 示范城市建设中的推荐城市,部、省领导也对我市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
二是数据中心建设取得新成果。05年11月数据中心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后,06年以来,我市重点加强了数据中心6台小型机、6台普通服务器等主要设备的管理,并建立完善了相应的设备管理制度。目前,数据中心已入库存储市本级20多万人的社会保险和劳动就业各项劳动保障业务数据,并实现了上与省厅、横与财政、税务、下与 "两定点" 单位(定点医院、定点零售药店)的网络连接和数据传输,实现了设备资源、技术资源、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以及各业务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
三是市域网建设取得新成果。06年以来,我市加大了劳动保障网络建设工作力度,实现了我市数据中心与市本级所有劳动保障业务经办机构的高带宽的网络连接,保证了市本级劳动保障业务的经办,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与省厅的高速专线联网,保证了对省的数据传输(养老保险数据上传)和视频会议的召开;实现了与市本级102家 "两定" 单位的联网,使原来的数据每天定时上传下载改变为现在实时连接数据库的新模式,提高了医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四是社保和劳动就业软件建设取得新成果。按照信息化建设关于建立 "统一、准确、完整" 的数据要求,06年以来,我们积极推进 "五保合一" 数据整合工作,专门成立了数据整合领导小组,实行了周例会制度,制定了数据整合实施方案,提出了 "三步走" 的战略,还先后召开了由市局全体职工和参保单位负责人参加的数据整合动员大会。经过努力,仅用三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步工作,目前,第二步正在进行中,下一步就要制定新的审核程序,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和办事程序。通过数据整合,我市的社会保险基本信息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社保核心平台二版本地化开发实施工作已经结束,社会保险软件于2006年6月19日在全省第一个实现了上线运行。劳动99三版软件本地化开发工作也基本完成,劳动就业管理软件也于2006年9月1日开始了试运行。
五是网站建设和12333电话咨询服务台建设取得新成果。06年以来,我市对劳动保障门户网站进行了改版升级,增加了个人帐户查询、网上留言、网上投诉、网上办事等功能,丰富了网站的公共服务内容。同时,按照省厅的要求,建立了面积为80平方米,能容纳15个座席的12333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工作室。目前, "12333" 开通前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6名咨询员的培训工作、硬件调试、软件安装等工作正按照省厅的统一部署进行,市本级政策法规库和政策问答资料库的建立工作也已基本完成。
(五)劳动保障系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为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创造性开展,我们始终坚持以 "提速、提质、为人民、促发展" 为核心,以 "行政提速、服务提质" 为目标,全面提升劳动保障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主要进行了 "三个创新一个深化" :
一是创新教育培训制度。以构建机关新型文化为切入点,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观看《服务礼仪》、《政务礼仪》等教学教育光盘,开展现代化办公知识、劳动保障政策法规、政务礼仪展示等培训项目,还调动全局各科(处)长进行授课培训,努力营造全员学习的良好氛围。同时,我们还聘请专家学者就金保工程建设等内容对科处级以上干部进行培训,积极参加劳动保障部、省厅组织的培训和经验交流会,学习金保工程建设的基本知识和先进地区的建设经验,全体职工知识面得到了拓宽,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核心技能得到了增强,奉献精神得到了激发。
二是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据 "五保合一" 管理模式的要求,我们为改变过去各业务经办机构办公地点分散、管理分散的局面,积极整合机构、调整职能、规范流程,新成立了 "基金稽核征缴中心" 、 "基金管理支付中心" 、 "财务管理中心" 和 "档案管理中心" ,基本实现了"统一参保、统一征缴、统一支付、统一管理",形成了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科学管理模式;积极推行现代化办公理念,为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更新电脑100多台,聘请专家设计了劳动力市场软件和社会保险管理软件,配备了触摸屏、电子显示屏等现代化查询和通讯设备,全面提升了我市劳动保障部门的综合服务能力;积极实践 "一站式" 服务方式,实行"一站式"办理、窗口式服务,为办事群众搭建了一个优质高效的服务平台。
三是创新管理制度。为满足新形势下的劳动保障工作需要,规范工作秩序,提高工作质量,结合我市劳动保障工作实际,我们从行政管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网络管理、后勤物业管理等方面着手,制定了28项管理制度,辑印了《邢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制度汇编》一书,实现了按制度办事、按制度管人、按制度理财,提高了劳动保障部门的行政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四是深入推进政风行风和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风行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在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开展了创建 "文明服务单位、文明服务窗口、文明服务标兵" 活动,并将 "三创" 活动和行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进行有机结合,涌现出了大量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模范和标兵。同时,还积极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认真梳理了120项行政权力和服务事项,印发了《劳动保障业务服务指南》一书,改进了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方便了群众办事。我局已连续四年被省厅、市委和市政府评为优秀单位,连续三年受到了免评奖励。局纪委、监察室已连续多年被评为 "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 ,还被评为 "全市效能建设先进单位" 。
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压力依然很大。据调查,我市每年城镇新成长的劳动力为3万余人,有下岗失业人员2.8万人需要安置,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需安置约3.2万人,还有70余万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而每年可提供就业岗位不足10万个,就业人数与就业岗位的比例约为7.9 : 1。此外,我市对就业困难对象的就业援助力度还不够,小额贷款运行机制还未完全理顺,就业培训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
(二)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难、基金保障能力还较弱。据统计,全市从事城镇个体企业人员20.7万人,仅1.5万人参保,占应参保人数7%,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更低。部分企业欠费严重,且不乏名人名企,06年底全市企业累计欠费45053.1万元。同时,养老金发放形势不容乐观。06年底,全市实征企业养老保险费4.5亿元,实际发放养老金7.8亿元,资金缺口3.3亿。虽然全市养老保险基金略有结余,但由于结余失衡,柏乡等部分县市区只能靠调剂或借支财政资金维持发放。随着下岗向失业并轨制度的推行,失业人员大量增加,预计07年失业保险基金亏空4000万元。工伤保险启动时间短,基金积累少,抗风险能力弱。
(三)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问题依然存在。随着我市农民进城就业数量增加,拖欠农民工工资、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不给职工参加社会保险、随意辞退和解雇职工等现象比较严重,加上企业的破产改制,职工的安置工作难度也日益加大,这些问题导致劳动争议和信访案件大幅攀升,群体化倾向明显,处理难度加大。
(四)劳动保障事业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06年以来,我局在 "五保合一" 、劳动保障业务一体化、机构整合和重组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处在探索、完善的过程中,旧体制遗留的问题有的没有完全解决,新的问题还将不断显现,软件功能还需进一步完善,业务流程还需进一步理顺,劳动保障队伍驾御新形势新业务的能力、软件应用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2007年工作思路
总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以构建和谐邢台为主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提高劳动者就业和职业转换能力、社会保障能力、劳动关系协调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实现劳动保障工作的新跨越。
主要目标任务:2007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省定目标3.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万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0.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5万人;劳务输出达到49万人次;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技能培训3.14万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含阳光工程)3.5万人,创业培训0.3万人;技工学校招生0.31万人,比上年增长18.6%;培养技师、高级技师800人;职业技能鉴定人数1.8万人,比上年增长10%。各大保险参保人数、征缴收入稳定增长。
为确保2007年目标任务的完成,要着力抓好 "四项重点工作" ,采取 "十六项保障措施" :
(一)以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和繁荣劳动力市场为重点,进一步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一是抓政策落实。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抓好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高校毕业生、被征地农民、退役军人的就业工作,加大公益型岗位的开发力度,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积极落实新的就业再就业政策,突出抓好就业困难对象的再就业援助工作,特别是对 "4050" 人员、 "零就业" 家庭加大就业政策扶持力度,不断提高就业服务水平;突出抓好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工作,以创业促进就业;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和服务实体,推动创建 "充分就业社区" 活动,力争三年内全市115个社区全部达到 "充分就业社区" 标准。
二是抓市场繁荣。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场的影响力与向心力,为劳动力市场建设、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强化信息工作,大力采集职业需求信息,构建以满足供需双方需求为先导的双向选择机制,建立一个范围更加广泛、传输更加便捷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提高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化水平;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拓展 "一站式" 窗口服务功能,探索建立邢台市劳务合作协会,打造劳务输出品牌,树立人性化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新形象;探索以市场为导向的政策机制,建立统一完善的劳动力市场管理制度(劳动登记备案制、劳动合同管理制等等)和管理流程,实现劳动力市场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法制化。
三是抓技能培训。探索建立 "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 的运作机制,加快发展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培训网络,在搞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和城镇新增劳动力培训的同时,将初、高中及大中专毕业生中未实现就业者以及企业新招录员工、退役军人等纳入培训范围,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对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要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创业培训,发挥 "国家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 的作用,突出操作技能、创业能力的提高,引导农民或者自谋职业者实现就业;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和鉴定工作,突出抓好技师学院新校区建设,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四是抓劳动人事代理。积极探索劳动人事代理事业发展的新思路,充分利用各级就业服务网络,广泛宣传劳动人事代理工作,健全劳动人事代理机构,完善劳动人事代理工作程序,重点将破产改制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事业单位聘用人员纳入人事代理范围,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全方位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
(二)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和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社保体系建设
一是进一步加大扩面征缴力度。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05]38号和冀政[2006]67号文件精神,制定出台具体落实意见,严格执行政府目标考核责任制和 "一票否决制" , 以民营企业(尤其是名人名企)职工、农民工、临时工、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为重点参保对象,加强领导、加强督导、加强宣传,协调推进扩面征缴清欠工作;积极推进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工作,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全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工作,争取实现农民合同制工人参加失业保险全覆盖;加大征缴清欠力度,特别是对断保企业和职工,强化续保服务,畅通参保渠道。
二是进一步深化社保制度改革。切实做好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改革,加强宣传培训,扩大新计发办法的社会影响,确保新老办法平稳过渡;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研究制定农民工、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和享受待遇的具体办法;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制定 "事改企" 单位养老保险关系转接实施细则,研究机关事业单位缴费与待遇挂钩的意见;完善失业保险金申领办法,落实农民合同制工人失业保险待遇,建立失业保险、城镇低保与就业工作的联动机制。
三是进一步加强社保基金的管理与监督。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社保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加强社保基金日常监督管理,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定期不定期地对基金收入户、支出户及财政专户等各类社会保障基金银行帐户进行监督检查,形成层层审核、环环相扣的基金监管机制;规范管理运作行为,建立严密的基金申请、审核、拨付程序,切实防止基金的违规开支、收入支出对不上帐、挤占挪用和其他违规问题,切实防范和化解基金管理风险,保障基金的安全与完整。
四是进一步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提高社区、县市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保障水平,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基层平台的作用;加大退管费征缴力度,积极建设市离退休职工活动中心,争取07年5月初正式营业,进一步把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抓到实处、抓出实效。
(三)以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为重点,进一步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一是加强用工管理。继续推进劳动保障证制度和劳动合同三年全覆盖计划,重点推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积极开展三项专查活动,规范用工行为;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特别是对国有企业、名人名企仍存在的克扣工资、使用童工、各项劳动标准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要严格查处;积极实行平等的集体协商制度。
二是加强工资支付行为的监管和指导。全面推行欠薪预警制度和欠薪保障金制度,建立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加强对进城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积极开展五项社保基金检查工作、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工作和企业职工最低工资专项检查活动;进一步推进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工资分配调控和指导作用。
三是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全面推进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鼓励、引导更多的用人单位自觉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协调推进农民工培训工作,加强先培训、后上岗、持证上岗的监察力度。
四是加大劳动争议调处力度。积极推进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仲裁庭达标建设、调解网络建设;继续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办案方式,完善处理程序,切实做好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继续做好国有企业改革职工安置方案的审核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四)以金保工程建设和队伍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系统能力建设
一是进一步加快 "金保工程" 示范城市建设。按照国家金保工程示范城市建设评估标准的要求,进一步做好"五保合一"数据整合工作,建立数据整合的长效机制,以全面提升数据质量,建立起 "统一、完整、准确" 的数据交换平台;继续加强劳动保障网站的应用,开通 12333电话咨询台,打造全社会统一的服务窗口和平台;继续加强市域网建设,按照省厅具体要求,积极筹集资金,建立起市级数据中心与各县市区、社区(街道)的网络联接,实现劳动保障信息的交换与共享。争取2007年上半年顺利通过劳动保障部组织的金保工程示范城市评审验收,正式成为国家级示范城市。
二是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队伍建设。继续强化学习培训,开展学政治、学法规、学业务、学微机等活动;继续创新教育培训方式,积极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协商联合办学等相关事宜,不断提高劳动保障队伍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和服务能力;继续深入开展 "三创" 活动,以 "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良作风" 为标准,树立人人是窗口、人人是形象、人人是环境的意识,维护好劳动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
三是进一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在调研基础上,积极编制机关办公自动化软件,争取2007年上半年正式上线,实现与省、县(市)区、各业务经办机构业务的有效衔接与信息共享,推进业务经办的公开化、透明化与规范化,真正建立起就业服务、社保经办、机关办公 "三位一体" 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四是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和政风行风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宣传教育活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不断增强廉政意识和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扎实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定期召开行风评议代表、企业劳资人员、企业离退休人员等服务群体的座谈会,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不断改进服务方式;继续做好 "行风热线" 栏目,畅通与群众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