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旅游局2006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08-04-09 发布机构: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浏览次数:171 字体:[大 中 小]
体裁分类:计划方案 主题分类:商贸、海关、旅游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旅游局正确领导下,积极贯彻落实 "一个决心,五个突破" 总要求,以建设旅游强市为目标,着力建设旅游精品,进一步完善旅游功能,强化市场宣传促销,全面整顿旅游市场秩序,旅游业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各项经济指标上了新台阶。全市旅游业共投入资金4.18亿元,接待国内游客420万人次,同比增长29.2%,旅游业总收入18.5亿元,同比增长41%,占GDP的3%。入境游4026人次,创汇159.2万美元,同比增长48%。2006年是 "十一五" 开局之年,是我市旅游业明确新思路,构建新格局,奠定新基础一年;是齐心协力、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实现新突破的一年;旅游业作为我市新兴产业,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06年市旅游局被评为全省旅游系统实绩突出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局机关被市直评为先进党组织。
一、准确把握定位,推进旅游业由事业型向产业型转变
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出路在于打造旅游目的地,实现由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转变,事业型向产业型转变。我局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并借鉴外地经验,提出了政府主导,精品带动,依法治旅、人才兴旅的旅游业发展路子,谋划了 "一城两翼" ( "一城" 即城区大开元守敬文化游, "两翼" 即西部百里太行绿色生态游、东部访古问今民俗文化游)旅游业发展新格局,实施了 "太行起步,牛城上路" 发展战略,重点建设 "百里太行旅游产业带" ,突出打造 "山水太行,古都邢台" 特色品牌,力争用3-5年时间把我市建成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为此,2006年我市 "两会" 将建设百里太行生态旅游产业带列入 "十一五" 规划,市委、市政府将旅游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第三产业的龙头、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以实现我市旅游业由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转变,客源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事业型向产业型转变,为建设全省旅游强市和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强力招商引资,精品战略得到初步实施
2006年是我市旅游项目建设年,全市新建、续建项目28个,实现总投资4.18亿元人民币,重点建设了十大旅游项目。1、玉泉山度假村项目。经我局协调,香港康年集团与邢台中北公司共同投资1.2亿元开发建设的玉泉山度假村西山康年酒店、高尔夫度假别墅区已竣工并投入使用,该项目已成为旅游业的龙头,城市建设的亮点,对于拉动我市皇寺新区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2、邢台县前南峪投资1800万元建设了前南峪宾馆和引资1700万元建设了化山索道项目。3、临城县引资5800万元建设了蓝天生态园项目。4、邢台县天河山景区投资300万元建设了景观拦水坝项目。5、东湖宾馆投资1300万元进行了改造、装修。6、沙河恒利庄园投资1.5亿元进行了扩建,其中恒利中学投资6000万元。7、邢台县投资1000万元建设了通往峡谷群景区道路项目。8、临城县崆山白云洞景区地质博物馆项目基础工程建设已启动。9、邢台县峡谷群景区引资3000万元的索道项目已动工。10、沙河市投资1500万元建设了三川贯通工程。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06年我局积极协调交通、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争取各种配套资源2.7亿元,用于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此外,全市旅游系统共争取上级扶持资金498万元,修建停车场3个,厕所17个,景区步游路21公里,较好地改善了景区基础设施条件。06年我们将招商引资作为解决景区建设资金瓶颈问题的突破口,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积极引进外来资金,取得了较好效果。06年先后参加了香港、廊坊等旅游招商会,共引进资金1.5亿元。
三、旅游规划进一步完善,旅游资源得到合理开发
为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与先导作用,我们将旅游规划编制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一是依据我市 "十一五" 规划纲要,进一步修改完善了《邢台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并于四月份通过了市政府常务会审定,同时编制了《邢台市旅游业发展 "十一五" 规划纲要》。二是启动了《百里太行旅游长廊规划》编制工作,邀请河北省地理研究所专家对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指导。三是对七里河旅游区规划进行了论证考察,邀请北京达沃斯颠峰集团专家对七里河旅游项目进行了现场考察和规划指导,初步方案已拟定。四是指导重点旅游县市高起点、高规格编制了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各重点旅游县市旅游发展规划正着手编制,沙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已通过专家审定。
四、服务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业走在全省前列
发展乡村旅游业是一项利国惠民工程,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解决 "三农" 问题的有效载体。我局对乡村旅游工作抓得早、抓得实,依托现有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谋划建设了一批生态观光、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到2006年底,全市共有乡村旅游点23家,其中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8家,全省农业旅游示范点4家,市级13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使我市20个乡镇11万农民受益。目前,我市乡村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已走到了全省前列,多次受到国家、省、市有关领导称赞。6月份,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来邢台视察工作时,对我市乡村旅游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5月份,副省长宋恩华分管旅游后,首先到邢台视察指导旅游工作,对我市乡村旅游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前南峪景区在4月份召开的全国乡村旅游工作大会上做了重点发言,介绍了我市乡村旅游工作经验。7月份,全省乡村旅游培训班在我市举办,与会人员观摩了邢台县前南峪、临城县丰乐园等乡村旅游示范点。8月份,在全省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上推广了我市乡村旅游工作经验。
五、打造城市新名片,展示旅游新形象
06年我局通过举办系列旅游节庆和宣传促销活动,提高了我市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叫响了 "山水太行,古都邢台" 特色品牌。一是举办了天河山 "七夕" 爱情文化节、云梦山泼水节、九龙峡桃花节、扁鹊庙 "七夕" 庙会等节庆活动,打造了民俗文化旅游品牌,使 "中国‘七夕’爱情文化之乡" 、 "中国‘七夕’文化研究基地" 落户邢台。二是组织参加了廊坊、成都、济南等大型旅游交易会,进一步扩大了我市旅游业在外影响力。尤其是廊坊北方旅游交易会,我市旅游产品备受青睐,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视察我市展厅时指出: "太行山水,潜力巨大,邢台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 。三是组织参加了2006年中原经济协作区市长联席会暨中国(中原)旅游创新大会。市旅游局局长戴书军荣获中国(中原)旅游营销风云人物奖,邢台宾馆荣获中国(中原)知名品牌旅游酒店,临城县崆山白云洞荣获中国(中原)最具影响力景区。四是在各种媒体刊登发表宣传我市旅游产品文章、信息、广告300多篇(幅、条),提高了我市旅游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了我市旅游业良好形象。
六、诚信体系初步建立,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
06年我局根据省局统一部署,积极开展了旅游诚信活动,进一步加强了行业管理工作。一是建立旅游诚信体系。市局与各旅行社签订诚信公约,建立旅行社、导游诚信档案,规范旅游合同,统一派团单。二是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以联合执法,定向检查,明察暗访等形式,对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承包挂靠的旅行社 "黑门市、黑导" 进行了重点查处,一年来未发现重大违规案例。三是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06年共评定三星级宾馆4家,二星级宾馆1家,审批国内旅行社4家,报批国际旅行社(出境)1家,评定国家2A级景区1家,评定绿色饭店4家。四是落实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市局与重点旅游县市及所有旅游企业签定了旅游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10月份在全市旅游行业开展了 "双百日安全活动" ,06年我局被评为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七、坚持 "人才兴旅" ,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06年我们实施了 "人才兴旅" 战略,加强了机关和旅游队伍建设,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一是加强机关职能建设。06年我局成立了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纪检监察室、创优办公室和游客服务中心。根据市政府统一安排,将原玉泉山管理处34名干部职工合并到我局,壮大了机关队伍。二是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和勤政廉政建设。以创建 "五型" 机关为抓手,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局机关自身建设,使机关建设实现了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机关面貌焕然一新,06年我局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局机关被评为先进党组织。三是抓好旅游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对景区、旅行社、星级酒店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一年来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10次,培训各类人员1000多名,旅游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06年导游资格考试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笔试合格率42.7%,名列全省第二,面试通过267人,名列全省第一。
尽管2006年我局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管理职能发挥不到位,在资源整合、行业管理、联合促销方面有待于加强。二是在深入基层指导帮助县市及旅游企业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方面做的还不够。三是机关建设仍需加强,干部队伍素质有待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