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发布时间: 2022-03-15 发布机构:市民宗局 浏览次数:207 字体:[大 中 小]
体裁分类:其他 主题分类:民族、宗教
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深刻认识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发展逻辑。各族人民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经过百年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必将在更高维度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推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只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两个确立”真正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才能凝心聚力再出发、砥砺奋进新征程,才能持续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在新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这就需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刻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要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蕴含的深层逻辑。物质决定意识,意识通过人的实践对物质产生反作用,共同体则是人及其实践所构成社会的基本存在形式。在我国,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能够凝心铸魂,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不断激发全国各族人民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内生动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符合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与我国发展实际,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之间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做到本民族意识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同时,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一个重要保障。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要深刻认识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是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源头,我们的民族政策都是由此而来、依此而存。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切实做到统一与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放在第一位。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关键是帮助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要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引导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实践充分证明,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要深刻认识到,我们党自成立起,就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怎样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道路决定命运,方向决定未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就要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协力,不懈奋斗,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河北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