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坏一粒粮”到“保鲜粒粒粮”柏粮:技术创新赋能优粮优储

发布时间: 2022-09-23      发布机构:市科学技术局      浏览次数:244     字体:[  ]

体裁分类:其他     主题分类:科技、教育           

走进河北柏粮粮食储备有限公司的绿色保鲜粮仓,仿佛置身“空调房”,格外凉爽。这里正在进行的小麦低温保鲜储存技术试验,是柏粮探索出的存粮新方法。只见仓房的门窗、墙壁、仓顶等都经过改造以提升隔热密闭性能,仓内外温度、湿度以及粮食保管情况等数据在智能化监测系统上一览无余。经查看,仓内温度在14.5摄氏度,粮堆内部最低温度更是低至3摄氏度左右。

当仓内温度高于16摄氏度时,自动开启补冷系统,实现蓄冷、保冷、稳冷。“当我们正在过夏天时,仓内小麦还在过冬天。”柏粮董事长尚金锁形象地比喻道。低温抵制储粮害虫和霉菌繁殖生长的同时,还可以确保小麦不仅不坏而且保鲜。“5年为一个试验周期,从目前试验效果看,完全可以实现。”

一粟一粒当思来之不易。在柏粮人心中,保管好粮食是他们天大的责任。收购的粮食在粮库“安家落户”后,如何做到优粮优储让百姓饭碗装满优质粮?如今,围绕绿色、智能、精细储粮发展方向,柏粮正在小麦绿色保鲜储藏上寻求突破。自2020年起,专门成立课题组,计划用3至5年时间完成小麦低温保鲜储存技术,为粮食仓储安全插上“智能翅膀”。

伴随粮库规模不断扩大,尚金锁及职工深感旧的仓储技术、老的保管方法已不再适应发展新需要。于是,在实践中,讲究“巧干”而非傻干蛮干,创新探索粮食存储和保鲜技术,并自我加压,主动将工作标准由“不坏一粒粮”提升到“保鲜粒粒粮”。

柏粮注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优粮优储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他们把大学课堂设在粮库,至今已有35名非粮食专业毕业的职工拿到粮食储检专业的大学毕业证书,42名职工取得中级(粮油)仓储管理员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倡导职工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克服文化起点偏低、试验条件简陋等重重困难,以超乎常人的努力完成16个科研项目,其中3项填补国内空白,4项填补省内空白。

在数十年的储粮技术攻坚进程中,柏粮诞生了一批“土专家”,“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行业优良传统不断延展。

尚金锁带领职工利用3年时间“养虫子”,摸清27种储粮害虫习性,研究出绿色杀虫技术;

利用5年时间,创造出“金钱孔”通风垛,破解高水分玉米保管难题,降低保管费用70%;

利用6年时间,观测记录气候变化与虫霉鼠雀危害粮食的关系,编绘出简单易记、便于操作的“粮食保管一年早知道示意图”,被业界称为“科学保粮小词典”;

利用8年零1个月时间,研究成功“大豆包衣安全储存技术”,创造了东北大豆在冀中南储存保鲜的新纪录;

柏粮人苦练管好“天下粮仓”过硬本领,因地制宜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逐步提高粮食存储环节品质保障能力。“这些技术创新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实践出题目、科研作文章’,少用药或不用药,让消费者吃得更加绿色、新鲜、安全。”尚金锁说,这也是他不断追逐的一个“粮食梦”。

数十年间,柏粮由全省最小基层粮库发展成享誉全国的地方国有大粮库,且在粮食管理和科学保粮等方面创下10项全国之最,成为全国粮食系统的一面旗帜。全国各级粮食系统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共计1000多批次、5万余人次来过柏粮学习、考察,尚金锁赴省内外做报告600余场次。柏粮科学保粮经验被广泛复制推广,持续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柏粮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一天也没有停下创新的步伐。”尚金锁说,柏粮过去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创新的结果,今后要有新的更大的发展,靠的还是科学发展、创新发展。

以打造绿色保鲜粮仓为抓手,柏粮人几十年如一日探索粮食存储和保鲜技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优粮优储过程中,他们不墨守成规,刻苦钻研、不懈攻关,在基层一线具体实践中探索科学储粮方法。自觉立足本职发现并解决技术问题,积“小改进”为“大创新”,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此外,加快培育科研技术能手,锻造了一支拉得出、打得响、过得硬的“铁军”,使基层发明创造成为科技兴粮的强大动力。同时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利用,促进传统粮食行业向现代化迈进。

其间,展现的注重科技兴粮的精神和想干、会干、敢干、巧干、实干、干好“六干”作风,正是柏粮数十年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