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大秋作物生产夺取秋粮丰收
发布时间: 2010-07-13 发布机构: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3 字体:[大 中 小]
体裁分类:工作部署 主题分类:农业、林业、水利
秋粮是全市粮食生产的大头,为抓好秋粮生产,促进全年粮食丰收,市农业局按照市政府领导指示,邀请省农业专家分别组成专家指导组,对全市玉米、棉花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全面考察。
据专家组考察,今年玉米普遍采用了以郑单958、浚单20、中科11等为主的中早熟丰产品种,且在6月24日前播种完毕,播期集中且播后普遍浇了蒙头水,播种质量较高,出苗整齐均匀,亩株数(密度)一般在4500~5000株,比常年增加500株左右。从目前看,玉米长势较好,初步构成了玉米丰产的架子。就棉花情况来看,由于4月份气温较低,棉农普遍推迟在4月25日左右播种,比常年推迟播种7~10天,5月份气温较高,对棉花出苗十分有利,不仅苗全、苗匀、苗壮,而且棉花苗期病害轻。从目前长势看,棉花生育期略有推迟,一般棉田亩密度在4500株以上,单株结铃在2~3个,比常年少1.5个,果枝数在8个以上,除棉铃虫较常年发生相对较重外,其它病虫害都明显减轻,长势好于往年。从目前大秋作物存在问题看,由于连续两个多月没有大的降雨,干旱已成为影响玉米、棉花等大秋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问题。
市农业局准备采取四项措施,全面落实市领导指示和管理方案,确保大秋作物丰产丰收:一是市农业局分别制定玉米、棉花等促丰产管理实施意见,并抓好落实;二是近期召开全市小麦丰产总结暨强化大秋作物管理工作会议,进一步增强全市农业系统干部搞好大秋作物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加压,抓好落实;三是近期召开全市大秋作物及蔬菜生产入保工作会议,争取通过努力,使全市所有大秋作物及蔬菜生产都加入农业保险,应对和避免强风暴雨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全方位为农业增产增收实施促进和保护;四是近期召开全市设施蔬菜发展观摩调度会,组织各县(市、区)农业局长对今年以来新发展的设施蔬菜项目进行观摩督查,进一步安排部署强化管理的措施。
为了更加明确秋粮奋斗目标和突出工作重点,我们还制定了具体的指导实施意见:
一、思路目标
2010年,秋粮生产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抗灾减灾夺丰收,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增加总产。
2010年秋粮生产目标是:全市秋粮播种面积达到551万亩以上,秋粮平均亩产力争达到400公斤,秋粮总产力争达到220.4万吨,全年粮食总产力争达到425万吨(85亿斤)。
棉花生产的目标是:全市棉花播种面积完成284.6万亩,平均单产籽棉达到250公斤,总产达到7.1亿公斤。
二、技术措施
(一)抓紧浇水。我市大秋作物生长期虽处于雨热同季,但也经常发生阶段性、局部的严重伏旱、秋旱。要特别注意玉米吐丝期、大喇叭口期、籽粒灌浆期和棉花花铃期可能出现的旱情,根据不同时期的天气状况、土壤墒情和苗情,实施合理的水分管理措施。当前要突出抓好玉米、棉花浇水措施的运用。
(二)及时追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深施、喷施微肥等技术措施,提高肥效、培肥地力。在施好种肥的基础上,玉米要重施大喇叭口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25~30公斤。棉花重施花铃肥,一般亩施尿素20公斤。
(三)防治病虫草害。坚持综合防治,科学选用农药,掌握最佳防治时期,做到科学防治、降低成本、提高防效。夏玉米要加强蓟马、耕葵粉蚧、玉米螟、棉铃虫、玉米蚜虫等虫害的防治,同时注意加强对褐斑病、青枯病、穗腐病等病害的防治。麦田套种夏玉米要特别注意加强对粗缩病的防治。棉花主要抓好棉铃虫的防治。
(四)适时晚收。适时晚收是提高秋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我市推广夏玉米适时晚收技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多数地区已做到了适时晚收。但是,也还有一些地区收获时间仍然偏早,影响了玉米产量潜力的发挥。在不影响小麦适时播种的前提下,要应尽量推迟夏玉米收获时间。棉花要适时收获,随成熟随采摘。
(五)搞好防灾减灾。针对我市夏、秋季节自然灾害频发的特点,科学制定大秋作物生产防灾减灾预案。对可能遇到的干旱、洪涝、冰雹、大风等不利天气,及早做好救灾所需的种子、化肥、灌排设备等物资准备,及时向农民发布信息,指导农民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三、工作重点
(一)突出抓好重点作物。玉米是我市秋粮生产的大头,面积和总产分别占秋粮的90%左右。从我市的自然条件看,玉米还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各地要把玉米作为秋粮生产的重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促进玉米增产。全市玉米平均亩产力争超过840斤。在抓好玉米的同时,各地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筛选出1-2个在当地种植面积较大、区域特色明显的作物,作为重点作物来抓,确保面积稳定增加、产量提高。棉花是我市的优势作物,要切实抓好棉花生产,特别是东部棉花集中生产县,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加强指导,抓好花铃期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确保棉花丰收。
(二)突出抓好重点地区。一是抓粮食大县。就是抓好省政府确定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和列入《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的粮食大县。在安排标准粮田建设、植保工程、良繁工程、农机补贴等项目资金时,重点向这些大县倾斜,提高他们的综合生产能力,为夺取秋粮丰收发挥主力军作用。在棉花生产上,抓棉花集中县,以威县、南宫、广宗、临西、清河等县(市)为重点,突出发挥优势,带动全市棉花生产。二是抓高产创建示范县。今年国家下达我市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8个,涉及到7个县。棉花高产创建示范片6个,涉及6个县。各示范县要把这些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作为大秋作物生产的重点来抓,通过高产创建示范带动大面积增产。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邢台市成立副市长刘劲松为组长,市政府办公室调研员张跃进、市农业局长王仲清为副组长,局办公室、计财科、科教科、种植业管理科、农机化办公室、技术站、种子管理站、土肥站、植保站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秋粮生产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种植业管理科。种植业管理科负责综合协调和情况反馈工作,农机化办公室负责机播、机收工作,技术站负责技术培训和技术宣传,种子管理站负责种子供应和市场监管,土肥站负责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植保站负责病虫害防治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视秋粮生产,要把秋粮生产作为下半年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各县(市、区)要成立由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相关单位责任。农业部门要主动与财政、发改、水利、气象、供销、电力、石油等有关部门沟通配合,协调联动,保障农民开展秋粮田间管理所需的农资等供应。
(二)强化督促检查。市农业局继续实行局领导分片包县督导制度。各督导组要及时掌握所包县的秋粮生产及田间管理情况,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督促和指导当地开展田间管理工作。各县农业部门也要组织所属单位实行包乡、包村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三)强化技术服务。深入开展 "百、千、万" 农业干部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行动。各县农业部门要组织机关干部、专家和农技人员积极投身于抓好秋粮生产活动中去。要深入田间地头,调查了解生产情况,制定秋粮生产指导意见,指导农民落实好各项田间管理措施,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要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途径和举办专家讲座、远程教育、示范带动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宣传活动。
(四)强化示范带动。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县要按照农业部提出的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 "五统一" 要求,切实抓好国家级秋粮作物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在此基础上,要根据当地实际,建设1-2个县级高产创建万亩片或千亩方。通过抓好这些示范片、示范方,辐射带动全市秋粮生产措施的落实。
(五)强化宣传发动。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与新闻单位密切配合,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发展粮食生产的重大意义,宣传党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各地、各有关单位抓好秋粮生产的做法、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粮食生产的浓厚氛围。
二〇一〇年七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