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人民政府关于2006年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通报

发布时间: 2007-02-06      发布机构:市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43     字体:[  ]

体裁分类:工作部署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2006年,全市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实现更快更好发展这一目标,狠抓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按照邢政字〔2006〕5号文件的要求,市政府督查室对《市委、市政府2006年主要工作目标暨责任制一览表》中由政府方面分担的37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跨年度工作目标进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督促检查。现通报如下:


    一、财税工作


    1、财税:全部财政收入突破70亿元,同比增长18%。


    2、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强化税收征管。在全市推广 "村财委托代理服务制" ,深入开展专项资金治理。一是积极推进全市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工作。二是认真谋划市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在预算制度和管理方法上实施创新,努力构建以部门预算为基本组织形式的预算管理新机制。三是推进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四是政府采购范围进一步拓宽,管理进一步规范。2006年,全市完成政府采购额6.9亿元,节约资金9282万元,节约率11.8%。五是开展了税收质量联合检查工作。对重点税源企业开展了检查,强化了税收征管工作。六是全面开展了 "村财乡代管" 工作。全市21个县市区已有171个乡镇开展了此项工作,占全部183个乡镇的93.4%。七是深入开展专项资金治理。2006年重点检查了2005年度农业、林业、水利、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13类资金和2003-2005年八项专项资金。


    二、发展计划工作


    3、抓好项目建设。2006年全市230个重点建设项目,全部完成投资230亿元,增长10%。新开工项目增多,达143个,同比提高20%;竣工项目增多,德龙技改、宁晋太阳能电池、威县生物发电、南宫千喜鹤等54个项目竣工投产,比上年增加21个;新谋划项目增多,谋划了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50个,总投资1487亿元,其中投资30亿元以上的项目14个,总投资860亿元。


    4、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市县两级加大了城镇低保资金投入,全市共投入367万元。二是进一步提高了保障标准。市区的保障标准由150元提高到180元。三是加强规范化管理。全市共列农村低保资金预算1220万元(其中市本级216万元),实际支出1321万元。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确定在625-900元之间。全市共有农村低保对象37100户、56000人,全年发放保障金1321万元,目前我市农村低保的平均保障面为农业人口的1%,保障面为全市农业人口(560万)的1%。


    5、发展中心城市经济。为打造 "三区一县" 中心城市经济,2006年编制了包括市区和邢台县、桥东区、桥西区在内的《邢台市百里产业经济带发展规划》。加快西北新区、七里河新区、白马河新区、皇寺新区和河西新区的建设步伐,拉大城市框架,改善城市生态。通过中心城市内涵和经济总量的提升,争取到2010年, "三区一县" 中心城市人口达到100万人,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


    6、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钢铁品工业,2006年钢制品企业工业增加值完成26亿元,增长17%;煤化工,完成增加值48亿元,增长25%;建材业,增加值完成10.3亿元,增长12%;食品业,完成增加值24亿元,增长20%。


    7、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围绕我市 "两园一线" 的发展重点,稳步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推进信息化发展,投资10.8亿元的100台单晶炉、175MW太阳能电池生产线。


    8、发展节约型经济。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生产水泥476万吨,烧结砖2.25亿标块,利用煤矸石尾气发电19.7亿千瓦时,回收废金属2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4.1亿元,利税2.25亿元,工业固体废物利用量403万吨,综合利用率达66%。全市GDP单位能耗目标降低率为4%,万元能耗达到2.08吨标煤。


    三、农业工作


    9、推进城乡发展。投资1760万元,其中争取中央、省投资1095万元,兴建各类饮水工程106处,解决了103个村、4.8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2006年全市新建沼气池32244个,完成省下达全年任务30164个建设任务的106.9%。


    10、加快现代农业建设。①优粮棉。全市种植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粮食优质专用品种达40%以上。推广优质专用小麦280万亩、玉米208万亩,分别占同类作物面积的54%和49.4%。②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引导养殖户转变生产方式,扩大养殖规模。投资700万元,建成标准化温控猪舍35栋。全市新增千头猪场30个,百头母猪繁育场120个。各类养殖小区达118个。③加快林果业发展,引进省以上项目资金8000万元,完成造林绿化面积31.4万亩,占计划的103%;完成全民义务植树1110万株,占计划的101%;果品产量达到7.6亿公斤,占计划的101%;林业产业值达到46.9亿元,占计划的101%。④农业产业化,已建成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20家,市级108家,新增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6家,累计达到151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9%,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实现282亿元。


    11、落实惠农政策。争取农机具补贴、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新能源建设、良种繁育等项目资金7106余万元,比上年增加3473万元,增长95.6%。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农业条件改善和科技进步。


    12、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组织全市广大农技人员分赴到100多个乡镇,深入到1000个村庄,培训农民科技骨干10000名。共培训农民49000人次,集中办班200期,现场教学180场,发放教材10000多册。


    13、搞好产业集群发展。启动实施了 "一带两翼" 发展战略,初步完成了百里工业经济带发展规划。清河羊绒、隆尧东方食品城、沙河玻璃城、临西轴承、南宫肉制品加工等园区建设,促进了产业集聚。


    14、广泛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全市市县两级落实以奖代补资金3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倍;505个创建村区筹资金1.2亿,修路230公里,植树30多万棵,480个村基本解决 "五乱" 问题,新建卫生厕所1.6万个,350个村解决了农民洗澡问题,畜禽圈养村达到370个,建立垃圾站点1500多个,新建文化活动场所480个,新建卫生室310个。完成了505个村的创建任务,全市达到1300个,占农村总数的25%。


    15、搞好扶贫济困工作。深入开展 "扶贫济困送温暖" 活动,全年共接收捐赠物品21000件,现金164.5万元,衣物87337件。


    16、抓好水利设施工程。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做好大沙河倒虹吸前期准备工作的情况下,重点抓了邢沧供水方案的调研配套工程的测量工作。二是 "引黄济津" 调水工程。争取省投资305万元,对引黄干渠进行了维修加固。②山区小流域治理,争取中央和省投资580万元、市投资25万元,带动和吸引社会各界投资近4000万元,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平方公里,发展水保林、经济林5100公顷,建水保工程374处,受益村103个、4.84万人。③加强防洪工程建设,一是投资3360万元,新建滞洪区撤退路15条63公里。投资7065万元的临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投资520万元,对中小型水库进行维修加固。三是投资1270万元,对南澧河、顺水河、北沙河和滏阳新河等部分堤防险工险进行了除险加固。四是争取省资金2535万元,新建、维修桥闸涵等农村水利工程80处。


    四、工业工作


    17、加大培训力度。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培训1.93万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含阳光工程)4.12万人,创业培训3015人;技校招生3051人,完成省定计划148%;培养技师、高级技师333人,鉴定人数20168人。


    18、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全市企业养老保障参保人数23.5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75万人,覆盖率达到98%;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37万人,覆盖率为71%;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31.8万人,覆盖率达到99%;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22.9645万人。


    19、狠抓经济运行。为确保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行,对重点骨干企业加大协调调度,开展协调服务,组织宁纺等6家企业向省申报了变频调速节电项目,总投资1503万元,年节电1854kwn。全市80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39亿元,同比增长20%;产销率达97.5%,同比提高0.2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02.1亿元,同比增长30.2%,其中实现利润66.9亿元,同比增长28.9%。电力建设,全市完成投资5.4亿元,新建、扩建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1座,新增主变容量103万千伏安,新建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75.4千米,大力提升了邢台电网的供电能力。


    20、搞好就业安置。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8万人,完成全年任务3.8万人的10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低于4.5%的目标。


    21、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中钢邢机进行大规模技术创新改造,对建立国家级技术创新和大型板带冷热连轧机用辊的产能扩张型技术改造的三大技改综合配套工程项目投资达13亿元。


    22、着力推进各项改革。列入计划的28家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推进,其中25家企业进入改制或破产程序,其他企业完成了改制或破产前期工作。全市972家入统国有企业,累计完成改制969家,占99.7%。县市区属770个国企业已全部完成改制;市属202户国有企业已有199户完成改制或进入改制程序。


    23、狠抓安全生产。坚持把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作为监管工作的重点,全市依法关闭30家地方煤矿,关闭各类非矿山363家,关闭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66家。


    五、政法工作


    24、政法工作。①狠抓社会稳定工作,确保了全市大局稳定。强化基础工作,完善防控体系,打造良好的治安环境。以 "110" 报警服务台为龙头快速反映机制, "110" 与社会联动部门密切配合。②加强行业场所管理,06年分两批对全市娱乐服务场所和行业场负责人和法人代表进行了培训,参训人员达15800余人。③严格消防安全管理,以整改重大火灾隐患为重点,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全市共向社会赠送各种消防宣传资料40万份,展出各种消防安全知识图板7000余块,消防接待站今年共接待学生及各界群众9000余人。


    六、城建工作


    25、交通基础设施建设。①全年共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7.18亿元,占年计划115%。邢临、青银高速公路连接线完成投资4.5亿元;大广高速公路邢台段投资35亿元,建设里程60公里,邢汾高速公路投资60亿元、建设里程84公里。②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4.1亿元,占年计划170%,建设里程1255公里,新增通油路行政村181个。


    26、优化城镇空间结构。确定了市域范围内市区中心地位和以清河、宁晋、隆尧、南宫为次中心,以其他县镇和一批重点镇为支撑的城镇体系,使我市形成 "中心城市、卫星城镇、一般城镇" 三级城镇体系,使我市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到2010年达到45%以上。


    27、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完成了邢台城市集群区域交通发展战略的谋划。①制定出台了城市规划区分级规划管理规定,为实现 "一城五星" 的统一规划做出了法规上的保障。②完成了我市新一轮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制定了我市搞好中心城区建设,着力打造西北新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思路和措施。③集中供热、供气,完成投资1.12亿元,占年计划的102%;管网铺设21公里;新建小区热力站24座;发展集中供热面积201万m2。发展民用户10010户,发展工业用户5家,公建用户22家。④垃圾处理厂工程进展顺利,厂前区工程、主厂房配套设施和设备安装已经完工。厂外电力管网、污水管网工程及工艺设备的调试工作正在进行。⑤市区共新植灌木54万株,草花1万余株,草坪9万余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6平方米,绿地率达到28.5%、绿化覆盖率达到36%。⑥强化矿产资源的规划和管理,一是努力做好矿产资源整合,对24个矿区的311个矿山进行整合,减少矿山数量233个,二是规范和加强管理,及时停止了新调采矿审批和扩界变更审批。三是稳妥推进采矿权市场建设,对新设采矿权全部招拍挂公开出让,出让采权为3家,出让价款88万元。


    28、积极发展小城镇。邢台要构建 "一城五星、五星捧月" 的城市集群,市区为主城,沙河、南和、任县、内邱和皇寺为五星。要完成一个从中小城市向大城市过渡的质变。


    29、打造中心城市新亮点。①市区路网建设。一是钢铁南延工程全长2175米,共完成路面8.3万平方米,雨水2876米。二是郭守敬南路大修工程全长1275米,共完成道路面积4.4万平方米,雨污水5059米。三是梁庄路改造工程全长5421米,共完成征地250.98亩,拆迁房屋6200平方米,道路面积14.56万平方米,雨污水1.1万米。四是新华南路改造工程全长1987米,共征地64.27亩,拆迁房屋1800平方米,共完成道路面积6万平方米,雨污水5650米。②公园建设。一是高标准完成了古城墙修复、环境绿化等多项改造任务,砌城墙砖1848立方米,砌毛石2625立方米,角楼安装结构件300立方米,二是达活泉公园北扩扮靓新区。实施了北扩144亩土地的硬化铺装、景点装饰、绿地建设等工程,共新植乔灌木18万株,草坪7.5万平方米,草花1.4万株,广场及游路硬化1.3万平方米。③动物园一期工程顺利完工。建成了公园环路、围墙、水电、动物场馆等基础工程,铺设供水管网3940米、供电管网2000米,修建主环路7500米、人工湖6000平方米,完成10所动物笼舍场馆建设。


    七、科教工作


    30、大力推进科技进步。①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成果转让和公共科技服务三大平台。深入开展科技招商活动,现已有3家企业的4个项目找到了技术合作伙伴,为企业引进10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新建和完善企业技术研发机构50家,建立特色产业生产力促进中心8家。②加大科技投入。邢台机构轧辊、纳采钛酸锁、五枚不锈钢纺织网等,完成投资1633万元,三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416万元,实现复3518万元,出口创业519万美元。


    3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①巩固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 "县域教育要坚持以高中段教育为龙头,逐步形成县域内普教、职教同步发展,普高、职高并驾齐驱。全市高等教育入学率已达到21%以上。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98.96%和98.46%。预计 "2010年,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85%以上,高等入学率达到25%以上" 的目标将可以实现。②全市用于 "两免一补" 的中央、省市专项资金达3342.5万元,15万余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享受到免杂费资助,12.5万名贫困生得到免费教科书,8360名贫困寄宿生得到了生活费补助,较上年增加了6千多人。③中小学危房改造,共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78所,竣工面积达11.1万平方米,消除危房39.5万平方米。分别完成年初目标的123%、106%和127%。④完成中等职业教育招生4.2万人,超额完成省下达招生任务。12.15万人次农村劳动力接受转移前培训,向非农产业和异地经济发达地区转移毕业生和经过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共计4万人,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60万人次。⑤邢台学院通过省教育厅专家组的评估,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该院首期改建为本科的五个专业被列为学士学位授权专业。邢台医专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成为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32、丰富群众文化生活,①举办了 "移动伴我行" 大型文化下乡活动。共在全市农村巡回演出30多场,有100个农村、约15万人。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举办了电影进社区百场放映活动,集中放映一批反映党的历史和新中国伟大成就的主旋律影片。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规范文化市场,一是撤销市演出公司、将书画院与市艺术研究所合并,压缩市群艺馆等单位编制、组建文化市场稽查队。二是对市群艺馆改革的内容、方法、步骤进行了研讨,制定了改革方案。全市共查处违规网吧250家,其中取缔黑网吧20余家,停业整顿150家。组织大规模的专项行动12次,检查图书软件经营单位486家,印刷企业576家,收缴非法图书30000余册,盗版软件、电子出版物1800盘,查处违法违规经营案件6起。③文物保护得到加强。开元寺维修工程顺利推进,7处文物保护单位被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项目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个项目被列为首批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3、提高人民健康水平。①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成了我市16个县级疾控项目和9个传染病区项目的验收和考核评估工作。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0个,总投资2748万元,总建设规模41360平方米。36个乡镇卫生院已有31个竣工,5个在建设中。宁晋、邢台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两县参合农民70万人,补偿农民27万人,补偿费用1765万元,基金使用率为84%。②解决群众 "看病难、看病贵" 问题。一是以创建 "诚信医院" 为载体,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低谦的医疗服务。二是设立 "惠民医院" 和 "惠民病房" 。 "惠民病房" 床位636张。并对经济困难患者实行医疗费用 "一免三减" 。全年共减免患者医疗费用42.3万元。三是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的活动。对10个病种限定了最高费用;确定了市级四家医院实行临床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四是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通过集中招标,平均降价幅度为14.41%,向患者让利1400万元。五是大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新增社区服务机构10个,共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5家。③发展体育事业。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共投资20余万元为19个县市区的20个体育场馆购置了390余件篮球架和乒乓球台,建设了20个水泥篮球场和40个户外乒乓球台,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举办了首届市直机关运动会,120多个市直机关的200多名运动员和180多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了乒乓球等7个项目的比赛。竞技体育取得优异成绩,马宁在亚运会上摘得银牌。在省运会上,我市获11金,5银,7铜,打破2项省运会纪录。④计划生育工作,考核年度全市共出生89012人,出生率为93.25%,比省下达责任目标低1.55个千分点,计生率为93.25%,比省下达低5.25个百分点,求实达到95以上。


    34、加大旅游工作力度。我市旅游业共投资4.18亿元,续建、新建旅游项目28个,招商引资近亿元,修建旅游公路36公里。接待国内游客420万人次,同比增长29.2%,旅游业总收入18.5亿元,同比增长41%,占GDP的3%。入境游4026人次,创汇159.2万美元,同比增长48%。


    八、金融开放工作


    35、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快信用社改革步伐。①继续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资金支持工作。重点加强了对股本金稳定性和资产质量真实性的检查监督,并组织完成了对直接监管的城郊农联社,对有关问题及时下发了整改通知,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②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97.1亿元,比年初增加98.78亿元,增长14.2%,同比多增25.0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22.99亿元,比年初增加49.9亿元,增长13.4%,同比多增25.02亿元。③中小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城市信用社市场退出工作已完成。


    36、着力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①开展了一系列不同规模的招商引资活动。除了参加国家、省组织的 "香港投洽会"  "5.18 "国际商务节" 、 "中国投洽会" 等大型招商活动外,还在京津、珠三角及东南沿海等地区开展一系列招商活动都取得了较好效果,签约了一批内外资项目。②促进一批外资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河北建滔10万吨甲醇项目,河北晶龙集团太阳电池项目,相继开工投产;由美国CPX公司出资收购轮胎厂项目,中钢集团整体收购邢台轧辊相继开工。③实际利用内外资持续增长。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6359万美元,在全省排位第6,创历史新高,占省下达我市年度利用外资计划的101.9%,较去年同期增长15%,利用国内市外资金59亿元,增长20.4%。


    九、贸易工作


    37、贸易工作。①到2010年现代物流配送营业额占全市商品零售总额的25%左右,华龙食品物流、邢台恒祥医药、邢台蓝鸟家具、中旺集团、邢钢、烟草、邢台邮政等10余家物流配送企业,配送网点达19486个,吞吐量510350吨,配送营业额近20亿元,占社会零售总额的近8.7%。②改造提升餐饮、旅馆、批发零售等生活性服务业。推进现代流通,流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市商贸流通批发企业961个,从业人员3万人,零售企业10661个,其中10000平方米以上5个,从业人员14万人。餐饮业4153个,从业人员3万元。个体私营户23.68万户。积极推进 "万村千户" 市场工程,改善农村消费环境,1281家农家店建设改造,新增营业面积44120平方米,新增就业人员3384人,新增投资额8810万元。③加快年营业额超亿元的21个专业批发市场建设,逐步把我市建成重要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④深化市直国有商业、物资、粮食企业改革,已改制企业54家,已置换身份3410人。⑤实现外贸出口64991万美元,增长20.7%。壮大出口主体,办理进出口经营资格登记38家,进出口企业总数达380家。创新贸展方式,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组织企业参加一年两届的广交会, "2006亚洲食品博览会" 初步达成意各35万美元;组织企业参加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签订供货合同700万美元,意向1100万美元,积极组织企业参与纺织品配额招标活动,共争取2006年对欧盟服装配额57.3万件。


 


 


二○○七年二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