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赴山东省章丘市考察关闭煤矿整合资源经验的调研报告》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06-02-13 发布机构:市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75 字体:[大 中 小]
体裁分类:工作部署 主题分类:国土资源、能源
各矿山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
1月11日至12日,戴占银副市长带领市安监局、市国土局、河北煤监局冀中分局及沙河市、内邱县、邢台县、桥西区、临城县、隆尧县政府负责同志,赴山东章丘市学习考察煤矿关闭和矿产资源整合的先进经验。此次学习考察,对于我市正在开展进行的矿山企业关闭整合工作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根据市政府领导意见,现将《赴山东省章丘市考察关闭煤矿整合资源经验的调研报告》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要求,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一、学习章丘经验,首先必须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各县(市、区)不能存有依赖思想,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结合自身实际想办法、订规划、定措施,创造性开展工作。关闭整合工作要坚持规划高起点,名单明确,措施坚决,确保工作到位。
二、对列入关闭范围的矿井要坚决予以关闭。已经列入关闭范围的矿井,不能再进行整合;基建矿井手续不全的,不能再补办手续,都要坚决关闭。没有提出安全生产许可证申请或提出申请未予受理的,也要坚决关闭。关闭矿井必须做到 "三不留一毁闭" 。
三、认真做好矿产资源整合工作。矿产资源整合是抓好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是提高矿山企业整体水平的必由之路,目的就在于减少矿山企业数量,因此必须做到一次到位。一是对国有大矿周围的小矿,可以由国有大矿进行兼并收购,统一整合、经营,或与大矿签订安全生产互保协议,否则必须予以关闭。二是一个矿体上存有两个以上生产系统的,必须整合成一个法人、一个生产系统,否则,绝不允许其生产。三是一证多井的,必须整合,做到只有一个采矿许可证、一套生产系统。存有一证多井,已经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的,要收回证件,重新进行审核。达到要求后,方可发还证件,否则立即限期整顿。
四、切实做好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目的就是提高门槛、减少数量,促进整合,促进矿山整体水平的提高。市安监局要尽快制定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标准,并按标准逐矿验收。煤矿企业不进行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建设的,予以关闭。达不到要求的,不准发放生产许可证或安全生产许可证。原来已发放生产许可证的,要全部予以暂扣,验收合格后,再予以发还。其他矿山行业也要进行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建设。
五、协调联动,落实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安监、国土、煤监、公安、工商、供电、税务、财政等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来,密切配合,协调联动。今后对矿山企业的处理,各部门都要实行集体研究审批,特别是对矿山企业需要变更手续或开工生产的,要严格把关审批。
二○○六年二月十三日
赴山东省章丘市考察关闭煤矿
整合资源经验的调研报告
一、章丘市的典型经验
章丘市原有200个煤矿,后来经关闭,剩余59个煤矿,分布在11个乡镇,年产量300万吨左右。自2003年8月开始,章丘市开始对煤矿进行整合,现有生产矿井32处。整合过程分两步,一是矿山企业的整合,二是矿产资源的整合。
(一)矿山企业整合
1、章丘市煤矿企业整合重组的原则是取消乡镇以下办矿体制,采取清产核资、货币化买断资产的形式将全市煤矿收归市属管理。对列入整合范围的45处煤矿进行了调帐审计,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严密的实施方案。按照 "态度坚决,步骤稳妥,工作积极,行动迅速" 的方针,煤矿全部停产,未整合不允许恢复生产。为确保整合工作的顺利开展,章丘市(县级市)专门成立了市长为组长;煤炭、财政、审计、公检法、税务等部门参加的强有力的领导小组。
2、全市组成6个清产检查工作组,逐矿进行地面和井下资产的审核。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负责帐面资产和地面资产的界定,煤炭部门负责资源储量和井下资产的调查界定。
3、整合实行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方法,先整合乡镇煤矿,重点突破个体煤矿。整合期间,煤炭、公安等部门昼夜巡查,确保整合有序进行。
4、严格验收,恢复生产。煤矿整合为5大集团后,煤炭部门进行了严格的验收,合格后,才能恢复生产。
5、统筹兼顾、政策扶持。整合过程中,财务清理发现大量问题,全市煤矿负债高达3亿元。为此,章丘市政府下发了专门文件,明确煤矿整合后,原税收体制不变,支持乡镇偿还债务和产业结构调整。并由5大集团拿出2.89亿元,分3-5年还清欠帐。同时,建立了占地补偿制度,每亩每年5000元对乡、村进行补偿,较好地解决了各种矛盾和问题。
(二)资源整合
1、整合的3个步骤。一是认真组织对所有煤矿的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和可以扩层扩界的资源等重新进行了勘探、调查和分析论证;二是在资源论证的基础上,分析有无安全保障措施,存有的重大安全隐患能否治理,并认真分析治理投入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三是对储量少、煤质差、技术改造投资过大、经济无效益的煤矿责令限期回撤关闭。
2、整合方案。一是资源整合搞技术改造。对16处具备条件的煤矿通过资源整合、系统合并和技术改造,整合为7处,单矿生产能力达到9万吨以上;二是单矿技术改造扩规模。对8处可以自身提高单矿生产能力的煤矿加强技术改造,使其生产能力达到9万吨以上;三是实施限期关闭。剩余的15处煤矿单矿能力均为9万吨以下,不再提升到9万吨以上,2008年底前关闭。整合全部到位后,现有32处煤矿只保留15处。
3、整合方法。整合过程中,为了体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确保安全与效益、投入与产出同步发展,严防单纯 "为了整合而整合" ,注意做到了五个结合。一是集团内部整合与集团之间整合相结合。树立 "大规划、大整合" 观念,打破集团界限,对全市所有煤炭资源重新进行统一论证和规划;二是关闭与整合相结合。按照山东省政府2008年底关闭9万吨以下煤矿的要求,排查出资源面临枯竭,1-2年内需要关闭的煤矿的名单,列出计划,限期彻底关闭;三是安全与技术相结合。本着技术可行的原则,对技术问题反复论证,论证出优势明显、效益好、风险小的整合方案;四是安全与效益相结合。认真论证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充分考虑技术改造方案的经济可行性,防止盲目投入;五是手续变更与系统改造相结合。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以合法化为前提,成熟一个办理一个,不搞一刀切。
(三)取得的成效
1、安全状况明显好转。近两年章丘市煤矿投入1.5亿元用于安全设施和系统的改造,平均吨煤达到41元,去年新上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11条,投资400余万元安装了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5个矿业集团在签定年度目标责任书的过程中,限定了分公司经理和煤矿矿长的最高年薪,超能力生产的不给予经济补偿,较好地解决了重生产、轻安全的问题。同时,管理体制上的变革使超层越界、争抢资源、图纸不全不真等重大问题迎刃而解,有力地促进了责任制、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等各项措施的落实。
2、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一是变过去个体煤矿家庭式管理为市属煤炭集团专业化管理,现代化管理取代了粗放式经营管理,提高了管理层次。二是人员素质整体提升。优中选优,挑选懂业务、会管理的骨干担任矿长,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实施优化组合,平稳了各煤矿管理技术力量。强化了特种作业人员和职工培训,做到持证上岗。三是实行集团统一管理,采取物资统供、煤炭统销、财务统管等措施,企业管理不断深化。四是责任体系明确。层层签定了 "责、权、利" 挂钩的目标责任书。实行了公司经理、矿长交流轮岗制度和能上能下制度,责任更加明确,决策更加科学,监督更加到位,管理更加规范。
3、经济效益明显增长。2005年章丘市煤矿生产原煤18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创利税1.97亿元。而2001年-2003年,全市乡镇煤矿的年均税收仅为1296万元。
4、社会效益明显。一是实行了煤电一体化,拉长了产业链条。二是可以集中财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地下企业向地面的转移。三是消化了大量债务,促进了社会长治久安。整合过程中,全市先后关闭了28 处资源枯竭、安全无保障、经济无效益的小煤矿,连续两年没有出现死亡3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整合以来关闭煤矿的投入达5000万元以上,实现了依法、有序、安全关闭。
二、我市学习章丘的几点启示
1、章丘市政府不要、不等、不靠,结合实际,主动出击。章丘市政府在安全生产工作和矿产资源监管上,由过去的被动局面一变为主动工作,结合自己的实际,主动采取措施,在煤矿的安全管理和矿山企业整合,矿产资源整合方面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路子。在主动采取措施前,济南政府市并未对章丘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任务,在整合过程中,济南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也没有出台相关政策和文件。但是章丘市政府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采取了许多手段,动用了各个部门的力量,充分运用公检法、税务、工商、安监、审计、财产等部门的权力,主动搞关闭,搞整合,抓提高。
2、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章丘市积极探索抓好安全生产的新思路,敢于创新,在上级没有相关政策的情况下,章丘市走一条自己的路子这种精神,出台自己的政策,收回了所有的采矿权,之后再进行资源整合,成立5个集团公司统一进行管理经营,增加了安全投入。
3、资源整合力度大、起点高、措施坚决。章丘市的煤矿企业从过去的200处,到整合前的59处,再到整合后的32处,最终目标是2008年的15处。整个整合过程坚持高起点,煤矿最低将年生产能力提升到9万吨,措施细密,目标明确,方案中明确了煤矿整合的名单,几个煤矿同时整合,只保留1个生产系统,其他的则全部填实,彻底关闭。如果煤矿企业不执行有关规定,不整合就不允许恢复生产,不整合就充分利用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查处,加大行政处罚力度,让其不能生产。在整个整合过程中,政府政策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配以市场手段,确保了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
4、狠抓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煤矿企业非常整洁,办公区与生产区分开,建筑样式统一,建立了高标准的监控室和调度室,道路硬化,矿区进行了绿化和美化,创造了一种文明的工作环境。
5、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比较到位。矿长实行选派,由5个集团公司在全市内选用,实行年薪制。用工制度比较规范,与每个工人都签订了劳动合同,并缴纳了工伤保险。层层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并进行风险抵押。新工人严格实行了三级教育,要求所有工人每半年集中进行安全生产培训一次,企业安全管理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