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教育局 关于印发《邢台市中小学生综合素养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学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4-09-14      发布机构: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17     字体:[  ]

体裁分类:工作部署     主题分类:科技、教育           

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属学校:

为进一步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健全“五育”并举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心“六好学生”,促进中小学生综合素养持续提升,市教育局研究制定了《邢台市中小学生综合素养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学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邢台市教育局

2024年9月14日

 

邢台市中小学生综合素养提升行动方案

(2024-2027学年)

 

为提高基础教育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助力学生成人成才,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养提升行动(2024-2027学年)”,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育人为本学生为本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创新改革思政课,健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体系。实施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教融合、美育浸润、劳动赋能、心育强心“六大行动”,培养“六好学生”。通过实施三年提升行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教育生态更加优良,中小学生综合素养持续提升

二、重点举措

(一)德育铸魂,守牢意识形态阵地

1.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进”工作走深走实。常态化开展“四史”教育,充分用好抗大陈列馆、董振堂事迹陈列馆等资源,打造“沉浸式课堂”,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创新德育育人形式和内容,开展校园文化提升、文明校园建设等活动。推进德育课程体系建设,遴选一批优秀德育工作创新案例。统筹校内外德育教育资源,开展符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德育实践活动。

2.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形式,持续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积极推进法治课程建设,创新法治教育模式,全面提升中小学生法治素养。充分发挥思政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备课、教学、培训、科研一体化机制建设,提高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质量,每年遴选思政优质课100节以上。打造“行走中的思政课”,让思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视野“阔起来”、政治眼光“亮起来”。

3.倡导学习地域特色文化在校园内开设特色文化角,在校园外开设特色文化宣传教育实践基地,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扁鹊中医药文化、郭守敬科技文化、红色文化、百泉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每年培育特色文化校园60所以上。

(二)智育提质,引导学生乐学善学

4.推动“双减”提质增效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设课程开展教学,严格考试管理,高作业设计水平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推动教师积极应对新技术变革,着眼未来培养人才。建好用好“邢台市智慧教育平台”,发挥我市“双师课堂”优势,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持续开展“一课一备、一课一研”网络教研活动,把减负提质增效落到实处。

5.推进研学实践教育。突出实践教学,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好89个省市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围绕我市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每学年至少安排一周时间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职业院校、现代农业园、工矿企业、医院社区、司法消防等场所,开展职业体验等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科学教育,开展校园科技节、科普讲座、小发明小制作比赛等活动,每年组织在校学生到郭守敬纪念馆、科技馆、博物馆等科普文化场所至少开展1次“小小讲解员”、科普研学等体验式科普实践活动。

(三)体教融合,全面增强学生体质

6.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格落实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创新开展校园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按照“一校一品牌、一生双爱好”培养目标,鼓励开展梅花拳、太极拳、自行车、健身球操等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体育项目。每年建成田径、足球、篮球、排球、冰雪等校园体育活动特色学校100所以上。

7.完善体育赛事体系按照“教会、勤练、常赛”原则,完善体育竞赛机制。中小学经常性开展全员参与的班级、年级、校级联赛,每年至少举行1次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市、县两级每年组织1次田径运动会和篮球、足球、排球联赛等赛事让“常赛”成为学校体育工作常态。

8.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完善体育课参与、体质健康监测、体育课考试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机制。常态化开展学生体质监测,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档案,将体育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抓好青少年肥胖、近视、脊柱侧弯防控,降低学生肥胖发生率,加强脊柱侧弯防控宣传教育和干预治疗,力争实现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24年的基础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

(四)美育浸润,提高学生艺术修养

9.化美育教学改革严格落实美育课程明确课程目标,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教学模式,推广面向全体学生的声乐、器乐、舞蹈、戏剧、书法、绘画等艺术教育确保每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2项以上艺术活动,培养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支持学校与高等院校、社会文化艺术团合作开设美育课程培育一批美育优秀教学成果和名师工作室。每年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10个以上建设一批具有邢台特色的美育课程。

10.丰富校园艺术实践活动。开展艺术展馆、艺术实践工作坊和博物馆、非遗展示传习场所体验学习等艺术实践活动学校每年至少举办1次校园艺术节活动市、县两级每年组织1次中小学生综合性艺术展演活动。每年打造高水平社团组织10个以上。

(五)劳动赋能,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11.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打造“1+1+1”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每周开设1节必修课,每月开展1次实践活动,每学年安排1次劳动周落实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开发接生活、接地气多元化特色化课程和校本课程。制定劳动教育清单,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体验。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记实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12.强化劳动实践育人。将每年5月第2周设为全“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学习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精神。利用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劳动节、丰收节、志愿者日等节日,走进基地、社区、场馆开展专题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孩子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确保每周家庭生活劳动时间每年开展县、校级劳动成果展示、技能竞赛等活动每年遴选市级劳动教育先进典型案例50个以上

(六)心育强心,培养学生阳光心态

13.构建多维心育体系开展以“积极心理教育”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打造“1+1+1”心育课程体系(每两周1课时心理活动课+每月1课时心理班会课+每学年至少1次主题月活动),让心理健康教育从问题处置向问题预防转变。每学期面向小学高年级、初高中学生开展1次心理健康测评。针对特殊人群,实行台账管理,建立包联机制,科学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开展心理精品课程、校园心理剧、优秀心理工作案例征集活动,每年完成“30个优秀心理辅导案例、30个校园心理剧”的资源库建设,建成标准化心理辅导室60个以上。

14.强化家校合作。构建家校社三方协同共进育人格局,发挥好共青团、妇联、工会、科协等群团组织的社会作用,扩大社会育人资源供给,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和资源目录清单,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公益课堂、志愿服务、法治安全教育等途径,开展主题性培训互动和案例交流活动,帮助家长更新观念,掌握正确方式方法,提高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干预能力。引导家长加强亲子沟通,多带孩子开展户外、文艺、体育类活动,在潜移默化中锻造孩子阳光健康心态。

、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成立工作推进专班,各中小学校成立领导小组,“一校一案”,细化工作举措,明确重工作任务及责任分工,重点抓好末端落实确保中小学生综合素养提升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二)强化保障措施。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学校参与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学校要按照实施新课程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要求统筹安排教育经费支出,专项用于完善体育、艺术、科学探究、劳动技术等功能室建设,配齐配足各学科仪器器材和各类教学设备设施。加大教师编制资源统筹使用力度和基层教师招聘补充力度,优化城乡师资配置逐步配足配齐音、体、美、科学、心理等小学科教师进一步完善教师交流机制,建立区域内学校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学科教师流动教学、城乡教师轮岗制度,全面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素质。

(三)坚持科学评价。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改革对中小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办法,坚持以德为先、素质为重、全面发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坚决纠正“唯分数”“唯升学”评价行为,建立中小学生综合素养提升长效评价机制,多措并举促进中小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附件:《邢台市中小学综合素养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

学年)》重点任务清单

 

 

 

 

附件

《邢台市中小学综合素养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学年)》

重点任务清单

序号

重点举措

目标任务

具体要求

责任单位

完成时限

1

德育

铸魂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进”工作,常态化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开展校园文化提升、文明校园建设等活动。推进德育课程体系建设,遴选一批优秀德育工作创新案例。统筹校内外德育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

各县(市、区)教育局

市直属学校

持续推进

2

深化思政课

改革创新

持续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推进法治课程建设,提升中小学生法治素养。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备课、教学、培训、教科研一体化机制建设。每年遴选思政优质课100节以上。

各县(市、区)教育局

市直属学校

持续推进

3

倡导学习地域特色文化

在校园内开设特色文化角,在校园外开设特色文化宣传教育实践基地,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扁鹊中医药文化、郭守敬科技文化、红色文化、百泉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每年培育特色文化校园60所以上。

各县(市、区)教育局

市直属学校

持续推进

4

智育

提质

推动“双减”提质增效

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设课程、开展教学,严格考试管理,提高作业设计水平。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建好用好“邢台市智慧教育平台”,发挥我市“双师课堂”优势,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持续开展“一课一备、一课一研”网络教研活动。

各县(市、区)教育局

市直属学校

持续推进

5

推进研学实践教育

每学年至少安排一周时间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职业院校、现代农业园、工矿企业、医院社区、司法消防等场所,开展职业体验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校园科技节、科技周、科普讲座、小发明小制作比赛、“小小讲解员”、科普研学等体验式科普实践等活动。

各县(市、区)教育局

市直属学校

持续推进

6

体教

融合

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严格落实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创新开展校园阳光体育和大课间活动。鼓励学校开展传统体育项目。每年建成田径、足球、篮球、排球、冰雪等校园体育活动特色学校100所以上。

各县(市、区)教育局

市直属学校

持续推进

7

完善体育赛事体系

按照“教会、勤练、常赛”原则,完善体育竞赛机制。经常性开展联赛,每年至少举行1次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市、县两级每年组织1次田径运动会和篮球、足球、排球联赛等赛事。

各县(市、区)教育局

市直属学校

持续推进

8

体教

融合

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完善体育课参与、体质健康监测、体育课考试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常态化开展学生体质监测,将体育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力争实现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24年的基础上逐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

各县(市、区)教育局

市直属学校

持续推进

9

美育

浸润

深化美育教学改革

严格落实美育课程,建设一批具有邢台特色的美育课程。确保每名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2项以上艺术活动,培养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培育一批美育优秀教学成果和名师工作室。每年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10个以上。

各县(市、区)教育局

市直属学校

持续推进

10

丰富校园艺术实践活动

开展艺术展馆、艺术实践工作坊和博物馆、非遗展示传习场所体验学习等艺术实践活动。学校每年至少举办1次校园艺术节活动,市、县两级每年组织1次中小学生综合性艺术展演活动。每年打造高水平社团组织10个以上。

各县(市、区)教育局

市直属学校

持续推进

11

劳动

赋能

构建劳动教育体系

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打造“1+1+1”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落实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开发特色化课程和校本课程。制定劳动教育清单。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记实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各县(市、区)教育局

市直属学校

持续推进

12

劳动

赋能

强化劳动实践育人

将每年5月份第2周设为全市“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学习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精神。每年开展县、校级劳动成果展示、技能竞赛等活动。每年遴选市级劳动教育先进典型案例50个以上。

各县(市、区)教育局

市直属学校

持续推进

13

心育

强心

构建多维心育体系

开展以“积极心理教育”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打造“1+1+1”心育课程体系。每学期开展1次心理健康测评。特殊人群实行台账管理,建立包联机制。开展心理精品课程、校园心理剧、优秀心理工作案例征集活动,每年完成“30个优秀心理辅导案例、30个校园心理剧”的资源库建设,建成标准化心理辅导室60个以上。

各县(市、区)教育局

市直属学校

持续推进

14

强化家校社合作

构建家校社三方协同共进的育人格局,扩大社会育人资源供给,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公益课堂、志愿服务、法治安全教育等途径,开展主题性培训互动和案例交流活动。

各县(市、区)教育局

市直属学校

持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