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局认真学习中央一号文件采取十项措施抗旱保春管
发布时间: 2009-04-22 发布机构: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2 字体:[大 中 小]
体裁分类:工作部署 主题分类:农业、林业、水利
目前,我市旱情十分严重,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自去年10月底至今,我市平均降水量0.4mm,较常年值偏少九成以上,为近50年来最少,加之期间气温比常年偏高1℃,加速了旱情的发展。受干旱影响,我市部分地区未冬灌地块20cm土壤相对湿度已经降到40%左右,不能满足作物正常越冬。持续干旱已经成为当前我市农业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据初步统计,我市527.5万亩麦田中,旱情涉及面积368.9万亩,其中严重受旱面积138.85万亩,有26.88万亩麦田或轻或重地出现点片死苗现象。目前旱情仍在继续发展,未来天气很有可能出现冬春连旱现象,干旱对小麦生产的影响正在进一步加重,夺取夏粮丰收的任务十分艰巨。
为确保全市粮食安全,夺取小麦丰收,市农业局紧急安排,采取十项有效措施,立即在全市掀起抗旱保春管高潮。
一是提高认识,周密安排。站在确保全市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高度,把做好抗旱保春管工作作为当前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正月初七一上班,局立即召开领导班子会、科站长会和各县市区农业局长会议,认真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研究制定了14项农业重点工作推进措施,紧急安排部署我市抗旱保春管工作。二是开展麦田 "三查" 活动。组织各县(市、区)农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深入小麦生产第一线,开展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虫情 "三查" 活动,摸清当前小麦生产的实际情况,为指导农民开展抗旱保春管工作打好基础。三是科学开展春管工作。组织专家制定了《2009年春季小麦管理技术指导意见》下发各地,指导农民因地、因苗、因墒制宜,科学开展春管工作。对未浇冻水、严重缺墒麦田,要尽快浇 "救命水" ,拔节或拔节后浇第二水;对冬前适时浇过冻水的麦田,春季以控蘖防倒伏为管理目标,早春控水控肥,通过镇压和锄划等措施增温保墒,促进麦苗稳健生长;对播后浇过蒙头水或补墒水,但未浇冻水的麦田,应较正常年份适当提前肥水管理,但不宜浇返青水,最佳浇水施肥时间以起身期(3月中旬)为宜。四是加大抗旱服务力度。各县(市、区)农业部门抗旱方案早制定、工作早部署、物资早准备、技术早培训、措施早落实,并与有关部门配合,搞好水源调度和人工增雨,大力推广节水栽培,降低干旱对小麦生产的影响。五是加强对抗旱保春管工作的技术指导。组织各县市区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指导农民开展抗旱工作。同时,市级成立了由总农艺师为组长,抽调14名各相关专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抗旱保春管专家顾问小组,切实加强对抗旱保春管工作的技术指导。六是搞好小麦病虫害防治。小麦越冬期间我市大部分地区没有降水、气温偏高,病虫越冬基数大。各级农业部门及早抓好小麦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抓住防治的关键时期,组织农民开展科学防治,力争把危害降到最低程度。七是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市、县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切实加大了农资市场监管力度,与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密切配合,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行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确保春季麦田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八是切实抓好高产创建工作。承担国家级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任务的10个县(市、区)按照农业部要求,集中技术力量、集成关键技术、集约项目资源,全力抓好高产创建活动,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九是加强舆论宣传。市农业局与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联合,及时开展宣传,克服广大干部群众的麻痹思想和盲目管理,增强紧迫意识和科学分类管理的技术水平。十是加强组织领导。把抗旱保春管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明确责任,细化方案,周密部署。市农业局抽调人员组成9个督导组,分别由一名局领导带队,深入各县、乡、村督促指导,确保抗旱保春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