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定点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发布时间: 2013-08-13 发布机构: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156 字体:[大 中 小]
体裁分类:工作部署 主题分类:民政、扶贫、救灾
自去年新一轮定点扶贫工作启动以来,各级定点扶贫单位按照 "六定" 目标(定机构、定人员、定规划、定目标、定任务、定措施),认真落实 "八帮" 要求(帮转变观念、帮找准路子、帮生产生活条件、帮产业开发、帮提高素质、帮基层组织建设、帮生态发展、帮文明村风),切实做到了 "五个到位" (认识到位、工作到位、感情到位、宣传到位、考核到位)。特别是实实在在为贫困群众办了一大批好事实事,受到基层普遍好评。
一、认识到位,把定点扶贫工作当作一项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通过广泛动员,各级各部门能够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责任的高度,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在人员紧张,工作繁忙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抽调精兵强将投入其中。特别是许多单位一把手高度重视亲自抓,如市统战部、市卫生局、市编办、市总工会、邢台日报社、市科技局、市妇联、军分区、预备役三团等单位主要领导,都亲自深入到帮扶村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理思路、上项目、解难题、谋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市扶贫办连续两次举办全市定点扶贫干部培训班,多次深入各县定点扶贫村组织协调,出谋划策。目前,全市共有5家中直单位、53家省直单位、148家市直单位、479家县直单位,共计720余名干部,分包全市454个扶贫重点村,实现了中、省、市、县四级定点扶贫单位对我市 "十二五" 扶贫重点村的全覆盖。各级定点扶贫单位累计为贫困县、贫困村投入、协调资金14886.35万元,其中直接投入3890.49万元,物资折款452.37万元,协调引进资金10543.49万元。
二、感情到位,把定点扶贫工作当作党和政府与贫困群众的 "连心桥"
各单位能够带着感情做好定点扶贫工作,他们吃住在村,蹲得住、帮得实,从贫困群众最期盼、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先后有59名市(厅)级领导、400多名处级干部到村调研,召开村班子和村民代表座谈会445余次,为特困群众送去慰问金、慰问品230多万元,帮助重点县、重点村谋划实施各类项目452个。如省委办公厅致力于把巨鹿县苏营二村打造成为全省一流幸福乡村,共谋划实施了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特色农业、工业发展、新村建设等5大类、22个项目,涉及资金1.68亿元。目前钢构拱棚、苹果园、观光采摘园、饮水工程、电力改造、村庄绿化及小公园建设等项目已竣工。省纪委为广宗县两个帮扶村争取资金1332万元,谋划实施了14个项目,目前已完工8个项目。特别是引进广东客商在伏城村组建帝森木业公司,涉及资金6000万元,村民每年仅劳务收入可增加300万元。市发改委为巨鹿县大河道村安排河渠清淤项目56.16万元,清淤河渠3300米,新建桥涵3座,植树2200株,加固河堤4950方。安排观寨乡河渠清淤项目资金280万元,其中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250万元,创邢台单项争取以工代赈项目资金最多。市残联秉承 "动真情、干实事、受教育" 的理念,针对帮扶村山场地域广阔优势,帮助谋划发展核桃、板栗等干鲜果品种植产业,户均年收入6000多元。还为贫困残疾人提供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免费发放轮椅、拐杖等辅助器具。
三、措施到位,把发展致富产业作为定点扶贫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
各单位既注意为贫困乡村 "输血" ,更注重增强 "造血" 功能,帮助贫困村谋划实施了优质果蔬种植、苗木花卉、莲藕套养泥鳅、林下养殖等一批特色扶贫产业,形成了一批扶贫产业园区。一年来,共发展蔬菜、核桃、葡萄、芦笋、莲藕、中药材等特色种植10.6万亩,发展养殖羊、牛、鸡、猪、泥鳅等存栏200多万头(只),形成成方连片示范区、产业园区66个,绿化村庄、荒山等面积5万余亩。如省水利厅为帮扶村120亩葡萄冷棚进行升级改造,并计划为4个村2400亩葡萄园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为威县落实小农水项目资金2300万元,连续享受三年。市人大办公室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在帮扶村近2000亩棉花田中套播西瓜、绿豆,每亩新增效益1000元左右,全村可新增效益近100万元。种植核桃林260亩,葡萄大棚15个,柴鸡养殖万余只。市统计局帮助扶贫村谋划实施了 "千亩大棚葡萄" 产业。目前已协调投资466万元,建设大棚173个,面积449亩。市审计局帮助扶贫村建设藕池210亩,使其成为藕鳅种养、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市旅游局为帮扶村栽种速生杨2500株,引进优质樱桃品种 "红灯" 和 "早大果" ,种植面积达70亩。组织村干部和合作社成员到安国药材种植基地实地考察,引种白术、黄芩、黄芪75亩。
四、方法到位,把发挥各单位的自身优势作为定点扶贫工作的着力点
各单位立足自身优势,结合职能特点,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累计修建乡村公路380公里,硬化街道170万平方米,修建水井、集中供水站、蓄水池、塘、堰、引水管道等人畜饮水工程1805处,新建、修缮学校、卫生室、党员村民活动室、综合服务中心等411处,开展义诊活动57次,受诊群众7000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222期次,参训群众近万人次。如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正在积极为临城县协调京港澳高速公路连接线项目及南水北调桥涵加宽项目,涉及资金1.3亿元。协调了北京成龙慈善基金会善款约120万元,用于该县16岁以下贫困儿童大病医疗救助。地质十一队充分发挥地勘单位专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发扬地质人员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 的优良传统,帮助扶贫村先后打深井三眼,钻井进尺 563米,人畜饮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1500亩土地得到灌溉,使山凹村告别了饮水难和 "望天收" 的历史。市中级法院从修路入手解决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瓶颈。通过积极协调,目前47万元的修路款已全部到位,该村多年行路难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市环保局帮助新河县前葫村编写了 "十二五" 扶贫规划,协调道路建设资金58万元,帮建的养殖小区已有18户养殖户搬入新区。市眼科医院组织知名五官科专家到帮扶村开展了以 "名医专家送健康,扶贫济困光明行" 为主题的送医送药活动,免费为贫困家庭女孩实施了唇腭裂修复手术。筹集资金近10万元,帮助修建水泥路1.6公里。市人民医院充分发挥三甲医院优势,从8个科室精心抽调10名骨干专家,深入到帮扶村开展义诊活动,接受诊疗群众近400名,发放科普资料500余份,并免费赠送了常用药品和医疗器具。市农科院与帮扶村签订五年科技帮扶协议,先后3次组织13名专家到村开展科技咨询、田间指导、科技大讲堂活动,免费发放科技手册1000余册。市教育局为帮扶村争取职业教育送教下乡指标100名。组织市直学校和幼儿园骨干教师到村开展互动研讨、讲座和一对一帮教活动。河北广电网络集团邢台分公司在帮扶村开展 "精神帮扶" 、 "文化帮扶" 活动。投资40万元,架设县城到该村信息传输专用光缆,为每家每户免费配送数字电视机顶盒,使帮扶村率先进入电视数字时代。
在定点扶贫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个别单位重视程度不够,责任意识不强,对扶贫工作推诿搪塞;有的单位只满足于一般性的走访慰问,在为贫困群众上产业、抓项目、谋发展上没有大的作为;有的单位对工作成效、典型经验缺乏及时总结和宣传等。下一步,各单位要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 "十二五" 期间定点扶贫工作 "六定" "八帮" 的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完善措施,发扬成绩,改进不足,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把定点扶贫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年终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根据即定目标任务,对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评比、排队并通报全市。